文 張秋陽
?
快樂用餐 健康成長
——淺談小班幼兒用餐習慣的養成
文張秋陽
摘 要:幼兒期是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對幼兒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健康體格的形成又是最基本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決于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多渠道地攝取豐富的營養食品,來達到營養均衡。因此,如何讓幼兒吃飽、吃好,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成了我這學期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內容。
關鍵詞:小班幼兒 用餐習慣

在我們的調查和訪談中可以發現,家長在幼兒小班時期最注重的就是幼兒在園時的用餐和午睡兩大生活習慣的養成?,F在的幼兒在家中的進餐大都是由家長來喂的,甚至有的用餐的習慣極差。隨著幼兒進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沒有了家長的“幫忙”,幼兒一下子很無助,再加上入園焦慮情緒的影響,幼兒不能愉快地進行用餐,身體素質逐漸下降,有的幼兒甚至出現了營養不良的情況。
如果這時不糾正,就會錯失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以后糾正起來更加不易,對我們開展教育活動及對家庭都會造成一定的負擔。所以,這些問題的存在,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
我們組織了一次關于幼兒用餐習慣的家長問卷調查活動,并把卷面上家長反映的一些幼兒用餐情況進行了分類和匯總,我們把班中幼兒的用餐問題大致地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新一代的獨生子女,家中給予關愛的人太多,隱形中剝奪了幼兒“嘗試”的機會,降低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在用餐過程中,有的幼兒不愿自己使用餐具用餐,有的甚至從未拿過餐具。
邊吃邊玩的幼兒也存在不少,他們會自己用餐,但是缺少正確的用餐時間概念。這種習慣的養成大多和家長的時間觀念有關系。我們知道小班年齡段的幼兒在時間觀念上是很模糊的,他們的時間的分配都是在成人的幫助下完成的。成人必須在時間分配上要有明確的劃分: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要讓幼兒知道錯過了用餐的時間食物就沒有了,而不是過分地遷就幼兒。
幼兒挑食偏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幼兒開始學著表達自己的意愿。但是幼兒畢竟年幼,不知每一種的食物中都有自己的營養價值。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家庭中的飲食習慣影響了幼兒的口味選擇,在和幼兒家長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們發現家長喜歡吃的東西往往在幼兒的飲食中是經常出現的,不喜歡的食物往往是連家長都回避的,久而久之,幼兒形成了挑食偏食的習慣。
現在幼兒生活中最不缺的是什么?零食!我們通過向兒科醫生咨詢后知道:在零食的背后,暗藏著危害幼兒健康成長的隱患。零食雖然味道好,但里面有大量的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對兒童的肝、腎功能影響較大,過量食用會對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這一類的幼兒有著較為主動的進餐意識,愿意自己吃飯,并能及時吃好自己的一份飯菜,但是用餐時的衛生卻很糟糕,通常飯菜弄得盤里、桌上、地面到處都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掌握正確的進餐技能,比如調羹拿得不好導致飯粒掉落;二是幼兒在家里沒有養成好的進餐衛生習慣,主觀上沒有形成要講究用餐衛生的意識。
如何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呢?我覺得應該抓住幼兒在進餐過程中表現出的共性和個性,從細節入手,持之以恒地去引導幼兒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小策略:
(一)創設愉快進餐氛圍,激發幼兒品嘗欲望
小班幼兒喜歡游戲,樂意模仿,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愛吃的欲望,更重要的是營造愉快、輕松的進餐氛圍,讓其有主動獨立用餐的興趣,在用餐前,我們會組織幼兒進行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在這里,我特別推薦教師和幼兒玩一些簡短有趣的手指游戲,小班的幼兒自覺性不是很好,所以洗好手后,他們經常又會東摸西摸,把小手弄臟了。如果我們在此時和幼兒玩些手指游戲,不僅可以讓幼兒保持小手衛生,而且能在調動幼兒情緒的同時,又對手指進行了鍛煉,可謂是一舉三得。玩過簡短的游戲后,我們可以和幼兒一起猜猜:今天吃什么菜?用猜謎的形式,也可以用聞一聞的方法來猜,讓幼兒提高對于食物的欲望,這樣,幼兒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后,就會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二)樹立正確用餐榜樣,學習模仿多多鼓勵
幼兒的模仿意識較強,同伴的影響力非常大。而且這階段的兒童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對別人的意見、別人感情的反應敏感性明顯增強。這時讓他們一起進餐,鼓勵幼兒以擁有良好用餐習慣的同伴為榜樣,往往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幼兒在用餐時說:“我不會,我要喂!”我們可以引導他觀察會使用勺子的幼兒,鼓勵他學一學。當然,面對一些脾氣倔強或者一下子難以糾正的幼兒,我們應該加強進餐過程中的互動,而不是一味地苛責,更不能放任自流,讓幼兒充分體驗到用餐過程中教師的愛和成功的喜悅。
(三)緊密聯系關注差異,家園配合凝聚動力
每個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在身體素質上又有所區別,進入幼兒園后他們每天的活動量又出現差異,所以幼兒的口味喜好、用餐數量、用餐速度也是不一樣的。面對這一情況,我們在觀察和指導幼兒用餐時就應該區別對待,不一味以相同的要求來束縛幼兒,造成幼兒身心上的壓力。例如:對于幼兒用餐速度的快慢問題的處理上,我首先是鼓勵幼兒在合適的時間內完成用餐,但對與速度過慢的幼兒也不過于催促,而用餐速度較慢的幼兒總是會擔心自己不能及時地參與餐后游戲。對于這一點,我會讓先吃完飯的幼兒先折折紙或者看會兒圖書,天氣好的話我們會讓幼兒搬著凳子到戶外曬會兒太陽,等幼兒全部吃完后,我們就一起散散步、做些娛樂游戲,這樣用餐的幼兒可以意識到自己進餐的速度,也可以及時調整以便也能和朋友一起玩游戲了。當然好的用餐習慣還是需要不斷地加強和鞏固的,我們經??梢月牭郊议L來反應:“幼兒在園是自己吃的,在家又是喂了?!逼鋵?,這還是和家長的教育態度有關,家長沒能和幼兒園的教育行為達成一致,從而讓幼兒覺得自己是可以區別對待在幼兒園和在家里用餐的行為的。為此,我們通過家園聯系欄目、家訪等形式,加強家園聯系,使家長認識到幼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及不良飲食習慣給幼兒帶來的嚴重危害,使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進餐要求,家長在家中也要提出相一致的要求,真正做到家園同步配合。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和實踐,我園幼兒在用餐習慣上都有了些進步,但我們知道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努力,所以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把這項工作深入地開展下去,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江蘇省常熟市顏港中心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