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文



中國科協高度重視企業工作,經過多年發展,已基本形成服務企業科技創新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格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形勢發展,科協服務企業科技創新的新形態應運而生,各級科協組織充分發揮科技群團學科聚集、領域廣泛、資源豐富、智力密集的優勢,通過實施科技信息服務工程、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等多種形式,促進科技資源與企業需求對接,助力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提能增效,幫助企業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有效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豐碩成果。
本刊記者依據中國科協企業工作座談會披露的相關數據,制作圖表,讓讀者對科協的企業工作能夠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
國家副主席李源潮2015年6月20日專門就中國科協科技信息工作作出批示:“科協開展專利信息服務大有可為,可以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個有力支柱。建議中國科協組織研究和總結已經開展試點的信息轉化應用工作,提出進一步的發展目標,爭取列入‘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年,中國科協科技信息服務工作將從既往的企業單機版向網絡版升級,支持智能、聯合檢索和逐層檢索,行業分析導航、遴選記錄提示、自動統計分析、專利信息索引查閱等;同時組織25個全國學會和社會專業機構遴選和精深加工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中企業需要的實用性強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專利文獻25000項,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項目實施;其次依托地方科協建設科技信息服務總站35個,培育全國省、市、縣三級科技信息推廣應用服務體系,向20000家企業開展信息推送、人員培訓、專家對接、應用跟蹤、信息采集、成果培育、效益分析等一站式服務。
“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是我國科技工作者推動科技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創舉,其主要內容為開展企業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是實施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自1986年開展以來,至今已有30年,先后與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務院生產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等部門聯合組織實施,目前由中國科協、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5個部門共同組織實施。“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引導科技工作者投入經濟建設主戰場,有效帶動了全國范圍內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蓬勃開展,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企業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普遍歡迎。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除西藏外都成立了“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基本實現了省級領導小組全覆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科協、發改委、科技部和國資委四部門基礎上,增加了工信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2個部門。部分地市縣及企業、園區也相繼成立了領導機構,形成了網絡密集的組織體系,探索出了一條基本覆蓋全國、上下聯動、行之有效的工作體系。
中國科協聯合有關部委和地方,按照以“需求為基礎、項目為核心、企業為主體、實效為根本”的基本原則,大力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大批兩院院士和高層次專家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深入到企業一線,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服務。
一線工程師培養工作成為企業創新人才的搖籃。下一步科協系統要針對企業生產實際問題,構建一線創新工程師培養與實踐工作模式,提高培養質量和實施效果。建立有效的一線創新工程師工作體系和機制,形成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穩定高效的師資力量,初步搭建一線創新工程師的網絡化培訓和資源推廣應用平臺,出版相關教材,拓展創新方法和理論培訓內容,簡化科技創新的過程和環節,進一步提高培養工作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打造企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特色工作品牌,探索自主開展企業創新人才培養與認證工作。
為充分發揮科協及其所屬學會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進學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中國科協于2014年10月正式實施了“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推動創新要素聚集,構建資源集中高地,在全國選擇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區,設立創新驅動示范區,組織動員有關全國學會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智力支持,促進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