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君


2014年12月,美國海軍宣布,當年早些時候成功測試了一種新的激光武器,并聲稱這種武器能夠精確打擊目標。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發布的一段視頻,展示了去年9月份激光武器系統(Laws)部署在美國海軍龐塞號上并進行測試的過程。測試視頻顯示,一艘快艇遭激光槍擊中后爆炸起火,一架無人機被照射后即刻摧毀。這是美國海軍部署的首個固體激光武器,標志著美國軍方長期發展的激光武器即將投入實戰。
為此,美國軍方借機高調宣稱:“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第一次部署定向能武器。”盡管有太多人對這種武器議論紛紛,但美海軍還是決定付諸實踐。美國海軍研究負責人克隆德少將介紹說,這一強大的激光武器系統,將在未來的海軍作戰行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聲稱,“數十年來,五角大樓總在說激光武器時代即將到來,現在它終于要來了。”激光武器時代真的像美國所說的那樣到來了嗎?本刊特約記者對此加以深層解讀。
投入高—研制周期長
1960年,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在美國物理學家西奧多·梅曼的實驗室里誕生。這一產品的出現,使得利用激光束沿一定方向攻擊目標成為可能。激光武器是一種定向能武器,按作戰用途不同,可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其中戰術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作為能量,像常規武器一樣直接對敵方人員、坦克飛機等進行殺傷破壞,打擊距離在20km左右。而戰略激光武器更像是一種“秒殺器”,可攻擊數千里之外的洲際導彈,還可攻擊太空中的偵察衛星和通信衛星等。
由于激光武器代表未來武器的發展方向,其機載、艦載、車載及陸基戰術激光武器是贏得戰場和戰斗的制勝利器,而天基高能激光武器是奪取宇宙空間優勢和“制天權”的理想重器,因此世界各主要軍事大國都不惜耗費巨資進行研發探索。
在20世紀70年代,激光先是被用于制導炸彈的導引裝置,如美國“寶石路”系列激光制導炸彈在越戰中大顯神威。據統計,在1972—1973年美軍在河內和海防附近投放的“寶石路”炸彈的命中目標率達到48%,之前美軍使用的常規炸彈命中率僅為5%,激光武器對美軍帶來了顛覆性的戰場改變。為此,美軍不斷加大投入用于激光武器的研發。
冷戰時期,蘇聯海軍曾用激光器致盲北約飛機機組成員和直升機飛行員;英國也曾在馬島海戰中首次應用了激光炫目系統;美海軍研發的先進化學激光器在彈道垂直方向擊落了低空、高速飛行中的“陶”式導彈。接著,美海軍又研制出兆瓦級的中波紅外線化學激光器,在垂直彈道方向擊落了一架以2.2馬赫時速飛行的靶機。
然而,由于激光武器技術復雜,投入資金巨大,研制進展卻緩慢等原因,使得激光武器走上一條坎坷不平的研發道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激光器帶來的“熱暈”效應始終無法解決,因而制約了激光武器的發展,盡管研制沒有終止,但進度卻斷斷續續。直到上世紀90年代,固態激光技術產生的能量逐漸達到“硬殺傷”武器要求的千瓦級,才重新喚起了軍事強國研制激光武器的興趣。
美國不惜投入巨資進行研發,尤其是在機載激光武器研制方面,先后用16年的時間,總耗資超過50億美元的ABL機載武器研發項目,盡管取得多次攔截彈道導彈的成功試驗,但由于成本過高、技術復雜、實際可應用性低、研制進度一再延遲等原因,該項目還是于2011年底被終止。不僅如此,美國和以色列聯合研制的MTHEL激光炮,由于一直沒有走出試驗性研究的范疇,也被五角大樓撤掉了該項目的撥款。盡管如此,激光武器的研制并沒有因此而止步,而是把資金轉向其它激光項目的研究。
優點多—各國競相研制
由于激光具有能量高、單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好等特點,很快就被世界軍事強國列入新型武器發展計劃,并成為競相研制的新型武器之一。美英等國最先把激光技術應用于各種武器系統中,并在越戰、馬島、海灣等多場戰爭中證明了激光武器的價值,因此,都把激光武器作為未來武器研發的重點項目。
盡管激光武器還不夠成熟完善,但經過試驗和實戰的檢驗已顯現出突出的優點:首先是高速度。激光作為武器是以高功率激光束摧毀所攻擊的目標的,它以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發射,現有的任何飛行器、導彈、艦船、車輛等移動目標都沒有這樣高的速度,其速度優勢是激光武器制勝的先決條件。其次是高精準。具備光速也就意味用不著考慮攻擊的提前量,也就是說,激光武器一旦瞄準目標就可以將它直接擊毀。還有高效能。激光武器可以在極短的時間里集中超過核武器100萬倍的能量,并在瞬間聚集發射到目標體的極小的面積上將其摧毀。同時,激光武器反應時間短,還能很靈活地改變方向,攔擊突然發現的低空目標。用激光攔擊多目標時,能迅速變換射擊對象,靈活地對付多個目標。再就是低成本。傳統的海軍炮彈和導彈發射一枚要耗費數萬甚至數十萬美元,而激光武器如果安裝在能產生數百千瓦電能的軍艦上,每發射一次成本還不到1美元,而且只要電力供應充足,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這種價廉的“彈藥”。
美國在激光研究方面起步早,技術水平高,并始終走在前面。除了美國以外,還有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都在加緊研制各種類型的激光武器。經過各軍事強國的不斷的研發,激光武器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研發領域包括低能激光武器、中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
進入21世紀,激光武器研發步入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近年來,西方軍事強國競相發展激光武器,呈現出新的變革大勢。據媒體報道,美國波音公司的“激光復仇者系統”、雷聲公司的“激光區域防御系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激光“區域防御反導系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50千瓦高能激光武器、歐洲導彈系統公司的40千瓦高能激光武器等都已進入使用階段。而英國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實驗室(Dstl)新近公布了一項定向能武器(DEW)發展計劃,目標是開發一種可進行外場試驗性發射的高能激光武器系統。各國競相發展激光武器,有力推動了新型激光武器的發展。
有缺陷—短期難以部署
盡管激光武器在研制試驗中凸顯了多種優勢,但也暴露了諸多缺陷。除了研制成本高以外,還顯現出體積大、威力小、耗能高、發射距離短、受氣象條件影響大等諸多不足和缺陷,這也是激光武器長期研制而一直未能部署的重要原因。
各類激光武器系統與常規武器相比的確具備一系列優勢,但激光武器還存在許多缺陷和技術難題。目前激光武器系統的體積普遍偏大,無論是機載激光武器系統,還是艦載激光武器系統,以及陸基激光武器系統都是如此。如美國研發的機載激光武器系統(ABL),由于體積過大只能安裝在大型飛機波音747上,另一項先進激光系統(ATL),也搭載在C-130運輸機上。俄羅斯較出名的激光武器系統“Sokol-Echelon”,體積也不小,被安裝在重型運輸機“伊爾-76”升級版上。
由于激光武器技術并不成熟,其現有發射功率不大,威力較小,只能打擊小型目標,還不能滿足實際作戰需求。即便是已部署在龐塞號的艦載激光武器系統(Laws),其實際攻擊能力也有限,只能對付攻擊快艇和無人機等小型目標。
激光武器必須要有強大的能量來源加以保證,因此必須配備較大的儲能系統,這就占據了承載飛機和艦船的寶貴的空間。美國機載激光武器系統(ABL)和(ATL)都使用了化學激光器,盡管這種激光器可以產生兆瓦級別的高能量,但同時也使操作變得笨重及不便,因為它要消耗大量的化學物,并且需要沉重的激光投點設備。美國海軍艦載激光武器系統,不僅體積大,而且重量也較重,不但增加了船體噸位,而且對艦船的電磁兼容性、艦船的隱身性能,以及艦艇的動力系統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況且激光武器發射耗能極大,需要復雜龐大的供電系統,使得激光武器不能大量投入使用。
發射距離長短是激光武器的一項重要指標,受現有技術因素制約,目前研制的激光武器的發射距離還不能令人滿意。美國海軍龐塞號軍艦安裝的是功率為30千瓦的固體激光原型機,其發射距離在良好氣象條件下才能達到10km左右。
激光武器最突出的缺陷是受氣象條件制約,目前還不能實現全天候作戰。如果實施遠距離打擊,激光武器就會受到大霧、大雪、大雨等天氣的影響,因為光束會因為折射而發散,起不到攻擊效果,其自身生存能力也有待考驗。有關專家介紹說,激光由于受到大氣內水分、塵埃等的影響,作用距離不遠,而且空氣稀薄的不同也會產生折射等物理現象,因此射程越遠的激光武器就需要越大的功率,這對于激光武器的發展來說仍是一個瓶頸。
從激光武器存在的問題及缺陷可以看出,研發成本嚴重超支、研制進度一再推延、技術不成熟且多種關鍵技術還有待攻克,尤其是有待進一步小型化,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限制了激光武器的發展,成為激光武器列裝部隊的一大障礙,使激光武器在短時間內還難以部署和大量使用。
潛力大—未來戰爭“撒手锏”
激光武器顯現的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當美國海軍在龐塞號首次部署激光武器后,美國軍方樂觀地宣稱激光武器時代“它終于要來了”。
激光武器時代真的到來了嗎?判定一種武器是否具有時代意義,起碼應具備先進性、獨特性、威懾性、經濟性、適用性、普及性等特征。也就是說,一種新武器只有成為一個時期的主流或威懾力量時才能以它命名代表一個時代。如冷兵器時代、熱兵器時代,細分又可分為艦炮時代、噴氣時代、導彈時代、核武器時代等。盡管激光武器具備了某些代表時代的特征,但目前還未成為主流武器,其性能和威力還遠低于常規武器,即使認為單次發射成本較低,但前期研制和后期部署安裝成本巨大,特別是至今還未形成全天候作戰能力,這也是激光武器長期不能列裝的主要原因。因此,現階段把激光武器作為一種引領時代的主流武器還為時尚早。
不過世界各國都看到了激光武器的巨大潛力,因此競相列為本國優先發展的新一代武器“撒手锏”項目。特別是美國在高能激光武器研制方面,更注重于體系發展。天基激光武器是美國遠期全球導彈防御能力的重要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摧毀大氣層中的導彈和太空衛星。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主要利用高能激光對衛星上光電傳感設備進行破壞。機載激光武器是一種戰區防御激光武器,主要用來摧毀戰區彈道導彈、低軌道衛星和戰斗機。戰術高能激光武器的任務是攔截近程火箭彈、巡航導彈、反輻射導彈及各種飛機,其中較成熟的有美國諾格公司“天空衛士”機動性戰術高能激光防空武器系統,該系統目前已在以色列等國成功部署。
在美軍宣布部署激光武器前不久,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向世人展示了一款功率為30千瓦的激光武器,它是迄今世界具備高光束質量和最大功率的激光武器。該公司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約翰遜介紹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為適合軍事應用的高功率、電驅動激光系統開辟了路徑。現有激光模塊的進步,以及我們創新的波束合成技術,可以支持我們提供輕巧而堅固的激光武器系統,并將其應用在飛機、直升機、艦船和卡車上。該公司激光系統商業發展部主任沃伊納爾這樣形容激光武器:它將發射不同波長的激光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單一的光束。而這個光束可以根據需求提升至100千瓦甚至更高,以作為“光速軍事武器”。
目前,以激光武器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正在成為一股引領武器發展跨越的強勁動力。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激光武器將會擺脫各種制約,在不遠的將來定會成為一種主流武器而引領時代。屆時,激光武器必將對未來戰爭及戰爭規則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