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慧 田勁猛(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 紅河州661400)
?
紫杉醇聯合順鉑與多西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對照研究
李琳慧田勁猛(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紅河州661400)
摘要:目的:對照紫杉醇聯合順鉑(DDP)與多西紫杉醇聯合DDP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毒副反應及生存情況。方法:隨機將病理學確診的71例晚期NSCLC患者分為DC組與PC組。DC組:d1給予多西紫杉醇,劑量為75mg/m2;DDP在d2、d3給予,總劑量為75mg/m2。PC組:d1給予紫杉醇,劑量為150mg/m2;DDP在d2、d3給予,總劑量為75mg/m2。兩次化療之間的間隔均為21d。對兩組進行療效、毒副反應的評價,并分析生存情況。兩組均要求至少能完成3周期化療。結果:DC組的有效率為29.41%,中位生存期為9.7個月;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34.6%、8.4%。PC組的有效率為32.43%,中位生存期為9.5個月;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36.9%、10.9%。DC組和PC組的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表現為白細胞減少、貧血及脫發等不良反應的對比中,DC組的患者毒副反應相對較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兩組接受多西紫杉醇聯合DDP方案與紫杉醇聯合DDP方案治療的患者,療效與生存期相似。接受多西紫杉醇聯合DDP方案的患者毒副反應相對較輕。
關鍵詞:多西紫杉醇紫杉醇DDP聯合NSCLC
隨著大氣污染的加重,肺癌的發生率增加,NSCLC約占總的肺癌病例的85%,其中65%的患者確診時即為晚期[1]。未經治療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為5~6個月,1年生存率低于10%[2]。
紫杉醇是從紅豆杉科紅豆杉屬植物的樹皮中提取得到的二萜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微管穩定劑,具有獨特抗癌活性,被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認為是近15~20年來腫瘤化療最重要的進展。多西紫杉醇是以紫杉樹中的化學物質為基礎合成的一種藥物。藥物作用機制與紫杉醇相似,即抑制微管的解聚,抑制細胞分裂。有幾項較大的臨床試驗表明,多西紫杉醇聯合DDP治療NSCLC的療效與目前常用的一線方案(包括紫杉醇/DDP、紫杉醇/卡鉑等方案)效果相似[3]。美國FDA在2002年已經將多西紫杉醇批準為治療NSCLC的一線藥物。
為了對比在治療晚期NSCLC時,國產多西紫杉醇聯合DDP與紫杉醇聯合DDP在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毒副反應上的差別,我們對我科近年來部分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
1.1臨床資料:2008年5月~2011年12月,對我科收治的NSCLC患者71例進行了隨機分組。DC組34例,PC組3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20~74歲,男性42例,女性29例;腺癌34例,鱗癌3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一般情況及腫瘤分型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給藥方法:DC組:d1按照75mg/m2的劑量給予多西紫杉醇,靜脈滴注1h。DDP按照75mg/m2的總劑量分別于d2、d3給藥。PC組:d1按照150mg/m2的劑量給予紫杉醇,靜脈滴注3h。DDP按照75mg/m2的總劑量分別于d2、d3給藥。兩組在化療前均使用恩丹司酮、地塞米松以減少化療所致的嘔吐等反應。靜脈滴注DDP后均水化。兩個方案的周期均為21d。對至少完成2周期化療的患者在療效、毒副反應及生存時間方面進行評估、對比。
1.3療效及毒副反應評價標準:按WHO實體瘤療效評價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及進展(PD)。每2周期評價一次療效。CR和PR者需要在間隔4周后復核證實。總有效率為CR+PR患者所占百分比。不良反應評價按照WHO不良反應分級評價標準進行,并按最高分級進行分析。
1.4隨訪:隨訪方式為門診隨訪、電話隨訪或通過電郵等方式隨訪,所有病例隨訪1年以上,隨訪率為100%。生存期的計算方式:由患者入組到患者死亡,或者知道患者最后生存時間。疾病進展時間(TTP)指從治療開始到疾病進展的時間。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的Kaplan-Meiers計算兩組生存率。用log-rank進行顯著性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完成2次以上的化療,每例完成化療在2~6周期之間。DC組、PC組患者接受的中位生存數分別為3.3、3.0,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105)。治療結果如下:
2.1近期療效:兩組在完成2~6周期的化療后,均復查胸部CT,作為評價療效的指標。兩組患者在治療的有效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2.2遠期療效:隨訪至2011年12月,DC組和TC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9.7個月和9.5個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別為34.6%、36.9%(P>0.05),2年生存率分別為8.4%、10.9%(P>0.05)。
2.3毒副反應:兩組患者化療后的毒副反應均以血液學毒性反應為主:表現為白細胞減少及貧血。其中,DC組的發生率分別為2.56%、9.1%;PC組的發生率分別為28.83%、10.67%,PC組略高于DC組。還有部分患者表現為血小板減少,但較少見。兩組血液學毒性反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部分患者合并有或表現為非血液學毒性:主要為惡心、嘔吐(DC組:24.63%;PC組:23.44%)及脫發(DC組:3.1%;PC組:11.4%)。兩組均無化療相關性死亡。
相對而言,NSCLC是一種對化療不敏感的腫瘤,既往的一些藥物單藥治療NSCLC的有效率很低,一般不超過30%。隨著化療技術的進展,先后出現了吉西他濱、去甲長春花堿以及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等對NSCLC有確切療效的化療藥物,但至今尚無相關金標準的化療方案[4]。紫杉醇是從紅豆杉科紅豆杉屬植物的樹皮中提取得到的二萜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微管穩定劑,具有獨特抗癌活性,紫杉醇聯合DDP已作為治療NSCLC的一線藥物。
多西紫杉醇結構與紫杉醇類似,都是通過抑制微管的解聚,抑制細胞分裂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在此次對比研究中,DC組與TC組在治療晚期NSCLC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2年生存率上均無差異:DC組和TC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9.7個月和9.5個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別為34.6%、36.9%(P>0.05),2年生存率分別為8.4%、10.9%(P>0.05)。在毒副反應上,大部分患者以白細胞減少及貧血等血液學毒性反應為主,PC組略高于DC組。兩組均無化療相關性死亡。本項研究表明,在治療NSCLC時,兩組療效與生存期相似。接受多西紫杉醇聯合DDP方案的患者毒副反應相對較輕,可作為晚期NSCLC一線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Baunemann Ott CL,Ratna N,Prayag R,et al.Survival and treatment patterns in elderly pati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cancer in Manitoba [J].Curr Oncol,2011,18 (5):e238-e242.
[2]Feigal EG,Chirstian M,Cheson B,et al. New ehemothearpeutie agent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emin Oncol,1993,20 (2):185-201.
[3]Sehiller JH,Hamngton D,Belani CP,et al.Compairson of four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advaneed non-small-cell lung caneer. N Engl J Med,2002,346(2):92-98.
[4] Schiller JH,Harrington D,BelaniCP,et a.l Comparison of four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02,346:92-98.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4-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