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玉 何素麗 鄭麗文(汕頭潮南民生醫院汕頭515100)
?
奧卡西平治療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的療效觀察
陳楚玉何素麗鄭麗文(汕頭潮南民生醫院汕頭515100)
摘要:目的:探討奧卡西平治療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BECT)的療效。方法:將150例BECT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給予丙戊酸鈉藥物治療,后者給予奧卡西平藥物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奧卡西平治療BECT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奧卡西平BECT療效
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為兒科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癲癇綜合征,可引發患兒行為異常及注意力下降[1]。我院主要采用奧卡西平(商品名曲萊)治療BECT,效果確切。現將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來我院兒科就診的150例BECT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行腦電圖檢查確診,排除其他嚴重疾病影響療效者,過敏體質者及房室傳導阻滯者不予納入。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8.2± 1.7)歲;病程28d~2年,平均病程(9.2±1.8)個月。依循隨機平均分配原則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丙戊酸鈉藥物治療。初始每日口服劑量為10mg/kg,每周增加5~10mg/(kg·d),逐步加至每日20~40mg/kg。觀察組:給予奧卡西平藥物治療。初始每日口服劑量為5~10mg/kg,每周增加5~10mg/(kg·d),逐步加至每日30~40mg/kg。
1.3觀察指標:治療效果:用藥12個月判定療效。以用藥后無發作,控制率100%為控制;用藥后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發作次數減少率75%~99%為顯效;用藥后發作次數稍有減少,發作次數減少率50%~74%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判定為無效[2~3]。前三項計入總有效。
1.4統計學方法: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上述兩組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用t/X2檢驗。P<0.05為有顯著差異。
治療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88.0%,對照組為78.7%,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BECT為臨床常見病,15歲以前年齡組為高發人群,多數患者于青春期前后會停止發作。目前醫學臨床針對此癥采取的治療原則為緩解并控制臨床癥狀。傳統觀念認為BECT并不會對患者認知功能造成損傷,但隨著神經心理學研究的深入,這一理論逐步被推翻。大量研究顯示[4~5],BECT引起的腦電圖的異常放電以及藥物使用不當均有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有研究表明[6],BECT患者的視覺空間短期記憶、語言組織能力及視運動協調性等諸多能力均會受病勢干擾,致其相應能力低于同齡人群正常值,多數藥物治療預后并不樂觀。可見,尋找一種療效良好且預后理想的藥物應用于BECT治療為當前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
既往BECT治療臨床多使用托吡酯、丙戊酸鈉及卡馬西平等抗癲癇藥物,奧卡西平屬于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已經應用于臨床。丙戊酸鈉既往肯定為BECT的首選治療藥物,但是近些年來其權威性遭受挑戰。它主要通過阻斷GABA降解提升其濃度,進行強化突觸后膜對GABA的反應抑制相應酶生成,從而達到提高甘氨酸濃度,穩定神經膜。奧卡西平是通過它的活性代謝物MHD發揮抗癲癇作用的。與卡馬西平一樣,對電壓敏感性鈉通道的阻滯作用是MHD的主要作用機制。其他的藥理機制包括:減少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還可能對高電壓激活的鈣離子電流有抑制作用;此外,對鉀通道的作用也可能具有臨床意義。奧卡西平與其他藥物相互動力學影響較小,安全性更高。在兒童部分性發作起始單藥治療藥物推薦中,2013年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指南中奧卡西平是唯一A級證據推薦。60.4%的專家推薦奧卡西平為伴中央顳區棘波的良性癲癇的初始單藥的首選藥[7]。
本次研究過程中,對照組使用丙戊酸鈉,觀察組給藥奧卡西平。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一般研究結論[8~9]一致。提示說明奧卡西平治療BECT具有良好效果,但是其應用效果是否具有優勢應當于日后加大樣本量深入探討。
綜上,于BECT治療臨床應用奧卡西平進行藥物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預后理想,具有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玉勤,王新華,邱鵬玲,等.伴負性肌陣攣發作的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7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5,30(4):287-291.
[2]王鐵橋,王豫,盛飛鳳,等.臨床藥師參與1例難治性癲癇患兒治療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11):1551-1554.
[3]張靜,龐保東,張雙,等.奧卡西平對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腦電圖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1):3612-3615.
[4]薛海萍,徐向平.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5,30(9):712-715. [5]何遠知,楊斌,張志明,等.56例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患兒臨床表現及腦電圖特點[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1(6):127-128+52.
[6]李婧,李保敏,雷革非,等.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的不典型表現[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7(7):42-44+49.
[7]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新診斷兒童癲癇的初始單藥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10):734-737.
[8]呂玉丹,王卓,陳禹,等.伴有睡眠中電持續狀態癲癇患兒的臨床表現及腦電圖特點[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2,29(6):524-526.
[9]丘斌.40例伴有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的臨床和腦電圖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2):2261-2262.
中圖分類號:R7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4-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