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艷 廖國平(湖南省常寧市中醫院 常寧421500)
?
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在甲狀腺功能亢進中的臨床療效及對肝功能的影響研究
周水艷廖國平*(湖南省常寧市中醫院常寧421500)
摘要:目的:研究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對肝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提供依據。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醫院診治的100例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方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療,試驗組采用甲巰咪唑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對肝功能的影響。結果:試驗組治療后FT3以及FT4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例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血清總膽紅素升高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甲狀腺功能亢進采用甲巰咪唑治療效果優于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治療時肝功能損傷發生率低于丙硫氧嘧啶,但是出現肝損傷時間早于丙硫氧嘧啶。
關鍵詞: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效果肝功能
甲狀腺功能亢進又稱為甲亢,主要是由于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該疾病發病機制復雜,誘因相對較多,包括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多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以及甲狀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1]。目前,臨床上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方法相對較多,如抗甲狀腺藥物、碘131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尤其是對初次確診患者。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均為臨床上使用較多的抗甲狀腺功能亢進藥物,患者用藥后臨床療效能達到50%左右。文獻報道顯示[2]:服用甲巰咪唑比服用丙硫氧嘧啶更容易出現肝功能損傷,嚴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為了探討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對肝功能的影響,選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醫院診治的100例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醫院診治的100例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方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0.86±9.27)歲,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2.8±3.2)年;試驗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30.25±8.59)歲,病程2~27年,平均病程(11.9± 3.1)年。入選患者均符合甲狀腺功能亢進臨床診斷標準;排除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史者。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療:根據患者臨床表現每天口服300mg丙硫氧嘧啶(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82),待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患者甲狀腺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后開始降低藥物劑量,最小藥物劑量維持在50~100mg/d,連續使用2年。
試驗組采用甲巰咪唑治療:根據患者臨床表現每天口服30mg甲巰咪唑(上海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773),待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患者甲狀腺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后開始降低藥物劑量,最小藥物劑量維持在5~10mg/d,連續使用2年。
1.3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治療前、后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以及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3];②觀察兩組肝功能損失指標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FT3以及FT4水平情況:兩組治療前FT3以及FT4水平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FT3以及FT4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T3以及FT4水平情況
2.2兩組肝功能損傷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后谷草轉氨酶升高以及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例數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例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血清總膽紅素升高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損傷情況比較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屬于內分泌系統發病率較高疾病,患者發病甲狀腺激素增多,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進入循環血后作用于患者全身組織和器官,引起機體神經、循環、消化等興奮和代謝亢進[4]。目前,臨床上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以131I、手術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為主,眾多的治療方法中藥物治療最為常用。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均為甲狀腺功能亢進常用的治療藥物,患者用藥后藥物能抑制甲狀腺過氧化酶活性,從而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甲巰咪唑治療效果要略優于丙硫氧嘧啶。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前FT3以及FT4水平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FT3以及FT4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是,患者采用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療時容易引起肝損傷。丙硫氧嘧啶以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為主,甲巰咪唑以膽紅素升高為主,兩種藥物對肝功能的指標呈現不同的特點[5]。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后藥物能在機體內形成活性代謝產物,具有肝毒性,容易引起肝細胞損傷,從而引起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甲巰咪唑藥物在機體內以膽汁淤積為主,從而表現為膽紅素的升高。因此,采用不同藥物治療時應該加強肝功能測定,對肝功能異常者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降低藥物對患者肝功能的損傷,提高臨床治愈率[6]。
綜上所述,甲狀腺功能亢進采用甲巰咪唑治療效果優于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治療時肝功能損傷發生率低于丙硫氧嘧啶,但是出現肝損傷時間早于丙硫氧嘧啶。
參考文獻
[1]陸新虹,胡欣,莫子韶,等.不同抗甲狀腺藥物系統治療Graves病的對比觀察[J].廣東醫學,2013,34(8):1272-1274.
[2]應愛華,高天舒.丙硫氧嘧啶與甲巰咪唑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肝功能影響情況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4):71-74.
[3]董坤倫,尚軍潔.碘131治療甲亢8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8):142-143.
[4]應愛華,高天舒.丙硫氧嘧啶與甲巰咪唑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肝功能影響情況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4):74-77.
[5]王海玲,司濤.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肝功能影響的研究[J].新疆醫學,2013,43(28):17-20.
[6]盛豐華,莊敏,李莉,等.甲亢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變化及胰島素用量調整[J].山東醫藥,2014,54(2):97-98.
*通訊作者
中圖分類號:R58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4-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