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亮 林 安 李 玲 林翠波(福建省腫瘤醫院 福州301500)
?
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治療卵巢癌的臨床療效
林亮林安李玲林翠波(福建省腫瘤醫院福州301500)
摘要:目的:觀察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治療卵巢癌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47例為對照組行單純卡鉑化療治療,另47例為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紫杉醇,分析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治療卵巢癌,臨床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紫杉醇卡鉑卵巢癌療效
卵巢癌屬于惡性腫瘤,由于缺少統一的臨床表現及特異性癥狀,致使診斷難度較大,早期診斷率偏低,約75%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直接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威脅其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并配合放療、化療等綜合方案。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廣大臨床醫護人員不斷探索適合的治療方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4例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行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了94例卵巢癌患者,最小年齡36歲,最大年齡68歲,平均年齡(45.3± 5.3)歲,根據國家婦產科聯盟分期標準:Ⅲ期50例、Ⅳ期44例;病理類型:漿液性腺癌43例、黏液性腺癌32例、子宮內膜樣癌19例,所有患者經檢查符合卵巢癌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劃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臨床分期及病理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行單純卡鉑化療治療,治療前行常規利尿、水化、止吐等處理,治療時,5%葡萄糖,500mL溶入卡鉑,靜脈滴注5h,持續21d為1個療程,共兩個療程。研究組行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治療,治療時,生理鹽水500mL溶入150mg/m2紫杉醇,靜脈滴注3h,此后給予卡鉑化療治療,同對照組,共兩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兩個療程后,觀察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臨床療效:根據WHO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腫瘤全部消失,4周內未出現新的病變;部分緩解,腫瘤縮小超過50%,4周內未出現新的病變;穩定,腫瘤縮小或增大均不足50%;進展,腫瘤增大超過50%,并出現新的病變。
1.5統計學方法:數據資料以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與(%)表示,組間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不良反應:研究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
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卵巢癌作為婦科惡性腫瘤,病死率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于患者多數為晚期,僅手術難以徹底清除病灶,需要聯合化療與放療等。近幾年,隨著醫學理論的日漸完善,對卵巢癌的認識更加全面,同時新型的化療藥物不斷涌現。在臨床實踐中,采用單純的化療治療,難以保證治療效果,未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未能延長其生存時間,因此,臨床醫學人員積極探索新的治療方案。
紫杉醇屬于植物類抗癌藥物,提取自短葉紅豆杉,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卵巢癌、乳腺癌、大腸癌、淋巴癌、肺癌等,它作為抗微管藥物,利于微管蛋白聚合,使其更加穩定,同時抑制了細胞有絲分裂,進而發揮抗癌的功效,根據相關報道可知[2],紫杉醇治療卵巢癌,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45%。同時,實驗證明,紫杉醇聯合鉑類治療卵巢癌,毒副作用較少,僅表現為骨髓功能抑制與過敏反應,但與其他化療藥物相比,不良反應發生率仍相對較低。卡鉑屬于鉑類化合物,可抑制DNA合成及腫瘤生長,與順鉑相比,二者生化物征較為類似,但前者不良反應較少。根據臨床研究可知[3],卡鉑可用于治療乳腺癌、食管癌、子宮內膜癌,毒副作用主要有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及腎毒性等。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4例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此結果表明,二者聯合治療,協同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治療卵巢癌,增強了藥物的效應,通過二者的協同作用,保證了臨床療效,同時,用藥安全可靠,在臨床上應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董文惠.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治療卵巢癌的臨床療效[D].吉林大學,2013:10-14.
[2]施紅,徐燃.紫杉醇聯合卡鉑治療卵巢癌的臨床療效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2):4229-4230.
[3]沈劍欽.紫杉醇聯合卡鉑治療晚期卵巢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12):68+72.
中圖分類號:R73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4-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