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震級比不上東日本大地震,但熊本地震的“后患”卻似乎更難消除。據日本共同社19日報道,日本氣象廳19日的公告顯示,自4月14日以來因熊本地震引發的震度1級(日本標準)以上有感余震已突破1500次。在這一個多月中有感余震次數超過去年全年日本全國觀測到的有感地震次數(1842次)的八成。
報道稱,福岡管區氣象臺表示,“短時間內如此集中的有感余震實屬罕見”。該氣象臺還提醒稱,今后至少約一個月內熊本縣的熊本、阿蘇地區及大分縣中部仍有可能發生較強余震。在主震發生的4月16日一天內共監測到202次余震,17日又監測到138次。截至5月18日下午1時30分,總計發生245次里氏3.5級以上余震。熊本地震的總次數已超過1995年阪神大地震、2004年新瀉縣中越地震等1995年以來內陸及沿海地區發生的主要地震。
更糟糕的是,根據熊本縣政府公布的地震受災的住宅危險度調查,共計2259處宅地被判定為“進入存在危險”,墻體開裂以及防止滑坡的護墻出現崩塌的危險宅地數量超過新瀉縣中越地震時的527處和東日本大地震時的1450處。報道稱,雖然熊本地震主震已過去一個月,但仍然有地方尚未調查,實際狀況可能更嚴重。據日本國土交通省透露,一些通過填埋山谷或河流形成宅地的地區受災較為普遍,甚至出現土壤液化的趨勢。當地政府表示,有的宅地護墻崩塌嚴重,即使建筑物本身能用,也被判定為危險宅地,此外還出現因為建筑物倒塌后覆蓋地基無法對危險程度進行判定的情況。▲(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