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豐,林向陽,劉施琳,張翠平,陳曉燕,黃金城,沈 英,阮榕生,3
(1.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3.明尼蘇達大學生態系統與農業工程系,美國明尼蘇達圣保羅 55108)
?
海洋微藻在南日鮑生態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朱豐1,*林向陽1,劉施琳1,張翠平1,陳曉燕1,黃金城1,沈英2,阮榕生1,3
(1.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福建福州350108;3.明尼蘇達大學生態系統與農業工程系,美國明尼蘇達圣保羅55108)
摘要:微藻在水產養殖和凈化水質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通過研究在南日幼鮑養殖水中添加新鮮綠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對養殖水及幼鮑的影響,設置不同的光照強度,以養殖水的光吸收值、養殖水水質、幼鮑的成活率及生長情況等為指標,探討在南日鮑養殖水中添加新鮮微藻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幼鮑養殖過程中,養殖水的光吸收值不宜超過0.500。經過45 d的養殖,海水中添加綠色巴夫藻,光照強度為2 000 lx(GY- H16- 2 000 lx)處理組的微藻在養殖水中的生長最好,養殖水中的總氮、總磷和氨氮含量的增加最少,幼鮑成活率最高達到95%,殼長和濕質量增加比較多,殼長增長率(LGR)和增質量率(WGR)分別比對照組(沒有添加微藻的海水)增加了4.81%和16.26%。因此,在鮑魚養殖水中添加新鮮微藻既能凈化養殖水的水質,又能促進鮑魚的生長。
關鍵詞:鮑魚養殖;綠色巴夫藻;球等鞭金藻;培養條件
在鮑魚工廠化養殖過程中,由于鮑魚對水質要求高、換水量大,造成養殖成本增加。鮑魚養殖過程中的水處理問題,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將海洋微藻應用于水產養殖可以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用作水產動物的餌料和禽畜的飼料,補充營養成分,改善養殖對象胃腸道菌群,達到生態防治的目的,使得養殖生產良性發展,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吸收水中富營養化成分并釋放出的大量氧氣,可以凈化污水并保持良好的水環境條件[2-3]。因此,在鮑魚的養殖生產過程中,如何通過微藻凈化水質、降低養殖成本,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方向[4-5]。
微藻作為餌料,可提高水產動物特別是珍貴海產品的育苗存活率。陳全震等人[4]研究發現,將螺旋藻粉作為人工配合飼料的添加劑可以明顯促進南日鮑的生長,改善鮑魚養殖的營養配方。Gordon N等人[6]研究表明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 hannai)在攝食底棲硅藻后,能顯著提高其存活率。目前,微藻餌料在市場上已占有很大比例。富含DHA和EPA等的微藻類是很多水生動物喜愛的天然餌料,在以食物鏈為途徑、以滿足水生動物營養需求的過程中,其作為營養強化劑具有簡單高效和低成本等許多優點[7-9]。所以,在現今優質餌料、飼料缺乏的大環境下,微藻作為潛在的優質餌料、飼料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10-11]。微藻的光合作用可以將污水中的磷、氨、氮等有機鹽轉化為體內有機物,釋放出大量氧氣,提高水中的溶氧水平,平衡水體pH值,促進細菌的礦化作用,使H2S變成無毒的硫酸鹽,從而達到污水凈化和保持良好的水環境條件的效果。因此,一定量微藻的存在對改善和穩定水體生態系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14]。Chong等人[9]用柵藻(Scenedesmus)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多種微藻分別對廢水進行處理,發現小球藻對廢水中鎳和鋅等金屬離子的吸收能力最強。這對于凈化水質,保證水生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有重要的意義。
1.1試驗原料
南日鮑,由福建莆田市匯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提供;干海帶,由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提供;試驗藻種,綠色巴夫藻(GY- H16,Pavlova viridis)、球等鞭金藻OA3011(GY- H15,Isochrysis galbana OA3011),由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海水,選自福州馬尾近海。
1.2試驗儀器與試劑
(1)主要試劑。過硫酸鉀、抗壞血酸、鉬酸銨、酒石酸銻鉀、磷酸二氫鉀、硝酸鉀、碘化鉀、碘化汞、酒石酸鉀鈉、氫氧化鈉、氯化銨等。
除氯化銨為優級純,其余試劑與藥品均為分析純。
(2)主要儀器。HY- 8型調速振蕩器,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產品;UV- 11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產品;ELEY4型真空旋轉蒸發儀,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產品;BS110S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產品;LDZX- 50KBS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鍋,上海申安醫療器械廠產品;5430型小型高速離心機,Eppendorf中國有限公司產品;DHG- 9123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產品;LX- 502型氧氣泵,家有樂寵(廣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產品;0~200 mm不銹鋼數顯卡尺,上海臺海工量具有限公司產品。
1.3試驗方法
1.3.1微藻的培養
選用微藻自養培養方式。采用f/2培養基,配方中的各營養液先配成母液,其中VB12溶液、生物素溶液和硫胺素溶液需經過0.22 μm濾膜過濾,分別在0~4℃保存備用。取1 000 mL錐形瓶,將適量經過0.45 μm濾膜過濾后的海水加入到其中,分別加入NaNO3,NaH2PO4和微量金屬溶液,于121℃下滅菌20 min,取出冷卻,再分別加入VB12溶液、生物素溶液和硫胺素溶液,配成培養液,最后分別將預培養至對數生長期的綠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接種到錐形瓶中,接種量為15%左右。用2層紗布和橡皮筋扎緊瓶口,放在調速振蕩器上振蕩培養,轉速為100 r/min。培養條件:以日光燈作為光源,光照強度為4 000~4 500 lx;光暗周期為12 h∶12 h。
f/2培養基配方見表1,f/2微量金屬溶液配方見表2,f/2 VB12溶液配方見表3,f/2生物素溶液配方見表4,f/2硫胺素溶液配方見表5。

表1 f/2培養基配方

表2 f/2微量金屬溶液配方

表3 f/2 VB12溶液配方

表4 f/2生物素溶液配方

表5 f/2硫胺素溶液配方
綠色巴夫藻GY- H16和球等鞭金藻OA3011培養9 d后,離心濃縮藻細胞,備用。
1.3.2鮑魚的養殖
試驗過程在實驗室完成,水溫18~25℃,鹽質量分數31‰~33‰,幼鮑飼養在普通的35 L水箱中(裝水20 L)采用靜水養殖,增氧泵增氧以保持水箱中的溶解氧不低于5 mg/L,以日光燈作為光源,半避光養殖,海水經0.45 μm濾膜過濾。試驗開始前,挑選健康、規格一致且同批次的幼鮑分別在水箱內進行為期8 d的馴化,馴化期間投喂鹽漬干海帶(干海帶用水浸泡,清洗掉表面的鹽和泥沙等雜質),使其消除以前的餌料效應對其攝食、生長的影響。經過8 d馴化后的幼鮑的規格仍保持一致,將馴化后的鮑魚隨機分成5組,每組2個平行組,每個平行組飼養50只幼鮑,對每只幼鮑進行生物學測量,用脫脂棉擦干幼鮑體表的水分及雜質,用數顯游標卡尺測量其殼長,用電子天平(精確度0.001 g)稱量其濕質量。試驗周期為45 d,根據預試驗的結果,每15 d換水1/2。餌料均在每天17:00- 18:00投喂,次日8:00- 9:00收集殘餌(用3層紗布過濾養殖水,以收集殘留餌料)。根據預試驗的結果確定餌料投喂量,各組合均投喂20 g的餌料,從而保證餌料充足。試驗期間發現死亡鮑魚及時撿出并做記錄;試驗結束時,測量各組合鮑魚的殼長及濕質量。測定每個組合養殖水于680 nm波長下的光吸收值。
(1)對照組。將50只幼鮑放入水箱中進行飼養,自然光照。
(2)GY- H16- 1 000 lx。將離心備用的GY- H16接種到水箱中,使其光吸收值在0.150左右,將50只鮑魚放入水箱中進行飼養,設置光照強度為1 000 lx。
(3)GY- H16- 2 000 lx。將離心備用的GY- H16接種到水箱中,使其光吸收值在0.150左右,將50只鮑魚放入水箱中進行飼養,設置光照強度為2 000 lx。
(4)OA3011- 1 000 lx。將離心備用的OA3011接種到水箱中,使其光吸收值在0.150左右,將50只鮑魚放入水箱中進行飼養,設置光照強度為1 000 lx。
(5)OA3011- 2 000 lx。將離心備用的OA3011接種到水箱中,使其光吸收值在0.150左右,將50只鮑魚放入水箱中進行飼養,設置光照強度為2 000 lx。
鮑魚養殖裝置見圖1。

圖1 鮑魚養殖裝置
1.3.3水質分析方法
水質檢測前,養殖水以轉速4 800 r/min離心,取上清液進行檢測。
(1)總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的測定。水質總氮含量的測定采用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具體參見GB 11894—89。線性回歸方程:Y=0.009 8X+0.015 8,相關系數R2=0.999。
總氮含量標準曲線見圖2。

圖2 總氮含量標準曲線
(2)總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的測定。水質總磷含量的測定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具體參見GB 11893—89。線性回歸方程:Y=0.011 5X-0.000 9,相關系數R2=0.999 8。
總磷含量標準曲線見圖3。

圖3 總磷含量標準曲線
(3)氨氮(Ammonia nitrogen,NH4+- N)含量的測定。水質總磷含量的測定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具體參見GB 11893—89。線性回歸方程:Y=0.003 7X+ 0.001 7,相關系數R2=0.999 5。
氨氮含量標準曲線見圖4。
1.3.4鮑魚生長指標的測定
以存活率(SR,%),殼長日增長(DLG,μm/d)、日增質量(DWG,mg/d)、增長率(LGR,%)和增質量率(WGR,%)來反映幼鮑的生長情況。計算公式如下:



圖4 氨氮含量標準曲線
式中:Si,St——試驗開始時和試驗結束時幼鮑的只數,只;
Wt,Wi——試驗開始時和試驗結束時幼鮑的濕質量,g;
Lt,Li——試驗開始時和試驗結束時幼鮑的殼長,mm;
t——試驗天數,d。
1.4結果
1.4.1不同養殖水光吸收值的變化情況
按1.3.2的方法進行鮑魚養殖,培養時間為45 d,每15 d換水1/2,每3 d取3 mL養殖水測定其OD值,繪制曲線。
不同養殖水OD值的變化情況見圖5。

圖5 不同養殖水OD值的變化情況
由圖5可知,處理組在第15天和第30天后吸光值有所下降,這是因為在第15天和第30天時換水1/2,養殖水的光吸收值不宜太大,以低于0.500為適,否則會抑制鮑魚的生長,甚至造成鮑魚的大量死亡,可能由于過多的藻細胞會黏附于鮑魚的體表,影響鮑魚的呼吸,同時夜晚時微藻的呼吸作用對水中的溶解氧產生了一定影響。對照組在試驗期間的光吸收值有微小的上升,這可能是由于微藻含有多種色素,從而使得光吸收值發生了變化。前15 d,微藻在養殖水中都能生長,但是由于光照強度的不同,不同處理組的吸光度變化不同,其中光照強度為2 000 lx處理組的微藻生長比較好,GYH16- 2 000 lx組的微藻生長最好,45 d后光吸收度達到0.422;其次是OA3011- 2 000 lx,45 d后光吸收度為0.358;GY- H16- 1 000 lx的光吸收度為0.251;而OA3011- 1 000 lx組的光吸收度在后期發生了變化。光吸收度逐漸變小,可能原因是球等鞭金藻由于光照的強度不足而導致微藻的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光照強度會影響到微藻的生長,綠色巴夫藻在低光照強度下也能生長,而球等鞭金藻在低光照強度下長得比較緩慢。
1.4.2不同養殖水水質的變化情況
根據1.3.3中水質分析方法,測定了不同試驗組在養殖過程中水質的變化情況。取適量養殖水,離心得上清液,測定TN、TP和NH4+- N的含量。
不同養殖水中總氮的變化情況見圖6,不同養殖水中總磷的變化情況見圖7,不同養殖水中氨氮的變化情況見圖8。

圖6 不同養殖水中總氮的變化情況

圖7 不同養殖水中總磷的變化情況
由圖6~圖8可知,微藻在養殖水中能有效地利用水中的總氮、總磷和氨氮合成自身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微藻細胞可以吸收NH4+- N,NO3-- N以及養殖水中的有機氮等;而養殖水中的磷作為微藻的一種營養成分,被藻細胞吸收后用于合成磷脂、核酸等物質[15]。

圖8 不同養殖水中氨氮的變化情況
由圖6可知,處理組在20 d和35 d時的總氮含量分別比15 d和30 d有所下降,這是因為15 d和30 d時養殖水換水1/2。對照組在養殖過程中的總氮含量顯著增加,這是因為在鮑魚養殖過程中,鮑魚的排泄物溶解于水中,造成水體的總氮含量增加。經過15 d的幼鮑養殖,養殖水的總氮含量由0.676 mg/L上升到1.002 mg/L;經過45 d的養殖,養殖水的總氮含量上升到1.164 mg/L,增加了0.488 mg/L。而GY- H16- 2 000 lx和OA3011- 2 000 lx的總氮含量相對于對照組上升比較緩慢,前6 d養殖水中的總氮含量上升較快,這是因為養殖水的微藻含量比較少,能利用的總氮含量有限;而后,隨著養殖水中微藻細胞數量的上升,總氮含量的上升比較緩慢;養殖40 d后,養殖水中的總氮含量增加趨于平衡,推測是因為微藻光合作用所需的總氮含量和鮑魚代謝所產生的總氮含量差距不大。其中,總氮含量的增加最慢的是GY- H16- 2 000 lx,增加了0.122 mg/L,其次是OA3011- 2 000 lx。GY- H16- 1 000 lx由于光照強度不夠、養殖水中微藻細胞數量不夠、微藻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大,所以養殖水中的總氮含量有所上升,養殖45 d后養殖水中的總氮含量增加了0.178 mg/L;而OA3011- 1 000 lx的總氮含量到后期增加很快,養殖45 d后增加了0.322 mg/L,可能是后期球等鞭金藻由于光照不足導致球等鞭金藻死亡。
由圖7可知,處理組在20 d和35 d時的總磷含量分別比15 d和30 d有所下降,這是因為15 d和30 d時養殖水換水1/2。對照組在養殖過程中的總磷含量顯著增加,經過15 d的幼鮑養殖,養殖水的總磷含量由0.08 mg/L上升到0.195 mg/L;經過45 d的養殖,養殖水的總磷含量增加了0.162 mg/L。前15 d,試驗組的總氮含量相對于對照組上升比較緩慢,這是因為微藻的光合作用消耗了一定量的總磷;前9 d,養殖水中的總磷含量上升較快,這是因為養殖水的微藻含量比較少,所能利用的總磷也就比較少。15 d后,GY- H16- 2 000 lx和OA3011- 2 000 lx隨著養殖水中微藻含量的上升,總磷含量的上升就比較緩慢;養殖35 d后,養殖水中的總磷含量增加趨于平衡。經過45 d的培養,養殖水中總磷含量的增加最慢的是GY- H16- 2 000 lx,增加了0.041 mg/L;其次為OA3011- 2 000 lx。試驗組GY- H16- 1 000 lx由于光照原因而使得總磷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而OA3011- 1 000 lx的總磷含量相對于其他試驗組增加很快,在35 d后,甚至接近對照組,推測是由于光照強度的不足及換水,導致球等鞭金藻在養殖水中不能很好生長,在后期甚至部分球等鞭金藻出現死亡。
由圖8可知,處理組在20 d和35 d時的氨氮含量分別比15 d和30 d有所下降,這是因為15 d和30 d時養殖水換水1/2。對照組在養殖過程中的氨氮含量顯著增加,經過45 d的養殖,養殖水的氨氮含量由0.245 mg/L上升到0.494 mg/L,增加了0.249 mg/L。前9 d,試驗組養殖水中的氨氮含量上升較快,這是因為養殖水的微藻含量比較少,9 d后,GY- H16-2 000 lx和OA3011- 2 000 lx的氨氮含量上升比較緩慢。養殖40 d后,養殖水中的氨氮含量增加趨于平衡。經過45 d的培養,養殖水中總磷含量增加較慢的是GY- H16- 2 000 lx和OA3011- 2 000 lx,分別增加了0.058 mg/L和0.083 mg/L。試驗組GY- H16- 1 000 lx由于光照原因,而使得氨氮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而OA3011- 1 000 lx的氨氮含量相對于其他試驗組增加很快,推測是由于光照強度的不足及換水,導致球等鞭金藻在養殖水中不能很好地生長,在后期甚至部分微藻出現死亡,使得球等鞭金藻的光合作用不能進行。
1.4.3不同養殖水鮑魚的生長情況
(1)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存活率。
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存活率見圖9。

圖9 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存活率
由圖9可知,前15 d各處理組都保持了較高的存活率,相互之間的差距不大,都達到95%以上,說明微藻添加在幼鮑養殖水中是可行的。但是在經過45 d的養殖,不同處理組的幼鮑存活率有較大差距。GY- H16- 2 000 lx,OA3011- 2 000 lx,GY- H16-1 000 lx和對照組的存活率較高,達到了93%以上,其中GY- H16- 2 000 lx的存活率最高,達到了95%。而OA3011- 1 000 lx的存活率在30 d時為76%,而經過45 d的養殖后,幼鮑的存活率只有45%,養殖水的水質很不適于養殖鮑魚,可能是由于球等鞭金藻死亡后的尸體黏附于幼鮑的體表,造成了幼鮑的窒息死亡,同時由于尸體的腐敗分解會釋放出大量有害物質,致使水質急劇惡化、細菌滋生,嚴重危害了幼鮑的存活和生長。
(2)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LGR,DLG,WGR和DWG。根據1.3.2中所述的方法,測定了在養殖過程中不同處理組幼鮑的殼長和總濕質量;根據1.3.4中所述的方法,計算出不同處理組幼鮑的LGR、DLG、WGR和DWG。
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DLG見圖10,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LGR見圖11,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DWG見圖12,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WGR見圖13。

圖10 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DLG

圖11 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LGR

圖12 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DWG

圖13 不同養殖水中幼鮑的WGR
由圖10和圖11可知,GY- H16- 2 000 lx和GY- H16- 1 000 lx的殼長增長比較多,DLG分別為68.78 μm/d和67.78 μm/d,LGR分別為27.07%和26.37%,可能是因為在養殖水中添加的綠色巴夫藻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EPA的含量比較高,研究表明EPA對鮑魚的生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6],GY- H16- 2 000 lx中藻細胞濃度比較多,幼鮑攝食了藻細胞,使得幼鮑的生長更快些;OA3011-2 000 lx的生長情況和對照組相差不大;而OA3011-1 000 lx的生長情況不好,可能是養殖過程中球等鞭金藻由于光照不足而死亡,使水質惡化,水體不適合鮑魚生長,試驗觀察到,鮑魚總是爬出液面,從而影響鮑魚攝食,使鮑魚生長受到一定影響。
由圖12和圖13可知,GY- H16- 2 000 lx的總濕質量增加比較多,DWG達到了17.33 mg/d,WGR達到了27.01%;其次分別為GY- H16- 2 000 lx,OA3011-2 000 lx和對照組,WGR都到了10.87%以上,可能是綠色巴夫藻的EPA含量比較高,對幼鮑的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OA3011- 1 000 lx的體質量增加很少,其WGR只為8.75%,這可能是在養殖過程中球等鞭金藻由于光照不足而死亡,水質惡化,幼鮑在水中不能很好地生長,總是爬出液面,導致了鮑魚的攝食量減少,使得鮑魚的生長受到一定的影響。
鮑魚在養殖過程中需水量大,造成養殖成本的增加,使得鮑魚成為越來越珍貴的水產品,因此解決鮑魚養殖過程中大量換水的問題至關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在鮑魚養殖水中添加新鮮海洋微藻的可行性,研究了對照組(沒有添加微藻的海水)、GYH16- 1 000 lx(養殖水中添加綠色巴夫藻,光照強度為1 000 lx),GY- H16- 2 000 lx(養殖水中添加綠色巴夫藻,光照強度為2 000 lx),OA3011- 1 000 lx(養殖水中添加球等鞭金藻,光照強度為1 000 lx)及OA3011- 2 000 lx(養殖水中添加球等鞭金藻,光照強度為2 000 lx)5組處理組在幼鮑養殖過程中對養殖水及幼鮑影響的對比,結果表明:
(1)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水的光吸收值不宜太大,低于0.500最適,否則會抑制鮑魚的生長,甚至會造成鮑魚的大量死亡,因此在養殖的第15天和第30天時換水1/2。GY- H16- 2 000 lx組的微藻在養殖水中的生長狀況最好;而OA3011- 1 000 lx組的微藻在養殖后期發生了變化,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光照對于新鮮海洋微藻在鮑魚養殖水中的生長至關重要。
(2)添加微藻的養殖水中的總氮、總磷和氨氮含量都比對照組少,其中GY- H16- 2 000 lx組養殖水的總氮、總磷和氨氮含量的增加最少,到試驗后期趨于穩定,分別較試驗前增加了0.122,0.041和0.058 mg/L;而OA3011- 1 000 lx的效果最差。
(3)前15 d,各處理組都保持了較高的存活率,都達到95%以上,說明在幼鮑養殖水中添加新鮮微藻是可行的。經過45 d的養殖,不同處理組的幼鮑存活率有較大差距,GY- H16- 2 000 lx存活率最高達到了95%,而OA3011- 1 000 lx的存活率只有45%。GY- H16- 2 000 lx的殼長和體質量增加比較多,DLG 為68.78 μm/d,LGR為27.07%,DWG為17.33 mg/d,WGR為27.01%。
綜上所述,在鮑魚養殖水中添加新鮮微藻是可行的,既能凈化養殖水的水質,又能促進鮑魚的增長,其中效果比較好的是添加綠色巴夫藻。但是在養殖過程中,要合理地控制光照強度及養殖水中的藻密度。
參考文獻:
[1]李巖,周文廣,張曉東.微藻資源的綜合開發與應用[J].山東科學,2010,23(4):84-87.
[2]張國海.藻菌混合固定化培養及其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應用研究[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3]Shelef G,Sukenik A,Green M.Microalgae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a literature review [ R].Techn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td.,Haifa(Israe)l,1984.
[4]陳全震,曾江寧,廖一波,等.螺旋藻粉在鮑魚配合飼料中的應用研究[J].水產科技情報,2004,31(1):3-6.
[5]周銀環,黃海立,鄧陳茂,等.幾種微藻對珠母貝面盤幼蟲生長和存活的影響[J].臺灣海峽,2007,26(2):249-255.
[6]Gordon N,Neori A,Shpigel M,et al.Effect of diatom diets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the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postlarvae [J].Aquaculture,2006,252(2):225-233.
[7]蔣霞敏,柳敏海,邢晨光.不同生態條件對綠色巴夫藻生長與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07,37(1):88-93.
[8]紀志有,彭曉芳,馬金余.富含DHA微藻作為新型飼料添加劑在水產養殖業的應用[J].水產養殖,2010(19):36-38.
[9]Chong A M Y,Wong Y S,Tam N F Y.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icroalgal species in removing nickel and zinc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J].Chemosphere,2000(1):251-257.
[10]周百成,曾呈奎.藻類生物技術與海洋產業發展[J] .生物工程進展,1996,16(6):13-16.
[11]付京花,楊煥玲.螺旋藻及其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J] .飼料世界,2002(2):32-33.
[12]顧勇杰,嚴正凜.鮑魚生態化苗種生產技術的研究[J] .水產科學,2011,30(5):287-290.
[13]Shelef G,張遵.高速藻類池塘處理廢水并生產蛋白[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1983(11):27-32.
[14]劉朝陽,孫曉慶.生物控制法在水產養殖水質凈化中的綜合應用[J] .南方水產科學,2007,3(1):69-74.
[15]王麗卿,黃旭雄.不同營養鹽濃度下微綠球藻的生長及水體中氮磷的變化[J] .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2,11(3):215-218.
[16]徐瑋,麥康森,王正麗.鮑魚必需脂肪酸營養生理研究[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4(6):983-987.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rine Microalgae in Abalone Culture
ZHU Feng1,*LIN Xiangyang1,LIU Shilin1,ZHANG Cuiping1,CHEN Xiaoyan1,HUANG Jincheng1,SHEN Ying2,RUAN Rongsheng1,3
(1.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2.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3. Department of Bioproduct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innesota,St. Paul,Minnesota 55108,USA)
Abstract:Due to the high functional components,especially DHA and EPA 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marine microalgae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food and aquaculture. Meanwhile,the microalgaes also have huge advantages in water purification. By adding the fresh microalgae to abalone aquaculture water,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juvenile abalone aquaculture process,aquaculture water absorption value could not be too large,preferably not more than 0.500. After 45 d of aquaculture,microalgae of GY- H16- 2 000 lx group(adding Pavlova viridis to seawater,light intensity of 2 000 lx)growed best in aquaculture water. Total nitrogen,total phosphorus and ammonia nitrogen increased least,the survival rate is the highest and reached 95%;LCR(shell length growth rate)and WGR(mass growth rate)is more 4.81% and 16.26% than the control group(seawater)respectively. Therefore,the addition of fresh microalgae to the water of abalone aquaculture is feasible,not only purifying water but also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abalone.
Key words:abalone aquaculture;Pavlova viridis;Isochrysis galbana;culture condition
*通訊作者:林向陽(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水產品加工。
作者簡介:朱豐(1991—),女,碩士,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
基金項目:“863”項目(2012AA0217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08085)。
收稿日期:2016- 01- 07
文章編號:1671- 9646(2016)03a- 0051- 07
中圖分類號:S216.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693/j.cnki.1671- 9646(X).2016.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