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對布氏菌病患者分別采取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的應用效果。方法 41例布氏菌病患者, 對所有患者均采取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 對比分析兩種檢驗方法對該病的檢出率。結果 檢驗后, 細菌學檢驗方法共檢出布氏菌病陽性患者17例, 檢出率41.5%;血清學檢驗方法共檢出布氏菌病陽性患者25例, 檢出率61.0%。兩種檢驗方法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124, P=0.077>0.05)。結論 在布氏菌病的臨床檢驗過程中, 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均有十分重要的臨床作用, 采用任何一種檢驗方法均有其優勢之處。在具體的臨床診斷中, 醫生應依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來選擇合理有效的檢驗方法。
【關鍵詞】 布氏菌病;細菌學;血清學;檢驗
布氏菌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 它是由布氏桿菌的感染所引起的, 人畜均可患病[1]。有相關的臨床研究報道, 采取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兩種方法均能對布氏菌病具有良好的檢驗效果[2]。因此, 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本院41例布氏菌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來探究對患者采取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參與此次研究的41例患者均為本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 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布氏菌病, 且均同意參與此次研究, 所有患者均無其他相關血液病以及感染病等不符合該研究標準的疾病。41例患者中, 男26例、女15例, 年齡24~65歲, 病程6~27 d。患者中28例為農村患者, 13例為城鎮患者。
1. 2 方法 對41例患者均采取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 具體檢驗方法如下。
1. 2. 1 細菌學檢驗 采用細菌分離培養法對患者進行檢驗。首先, 在肝瓊脂培養基中將標本進行接種, 然后進行細胞培養, 若有菌落出現在了肝瓊脂培養基中, 則表明該檢驗的結果為陽性。為保證檢驗準確無誤, 每例患者均要經過2名檢驗員的檢驗, 當兩名檢驗員的結果沖突時, 應繼續檢驗。在對患者的檢驗過程中, 要嚴格按照規章流程以保證結果的準確可靠性。
1. 2. 2 血清學檢驗 采用試管凝集試驗法(SAT)對患者進行檢驗。對患者進行血液抽取, 在保證患者血液新鮮度以及沒有溶血現象和明顯蛋白凝塊的前提下, 將血清分離出來, 并用0.5%的適量石碳酸生理鹽水進行一定程度的稀釋。之后, 在患者的血清中加入抗原, 對其進行充分的震蕩后將其放于恒溫培養箱中, 在保持溫度為37℃的條件下培養22~24 h。
檢驗結果的判定則通過觀測患者血清凝集反應的程度。同樣, 為保證檢驗準確無誤, 每例患者均要經過兩檢驗員的檢驗, 當兩名檢驗員的結果沖突時, 應繼續檢驗。在對患者的檢驗過程中, 要嚴格按照規章流程以保證結果的準確可靠性。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種檢驗方法的檢出率進行統計并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檢驗后, 細菌學檢驗方法共檢出布氏菌病陽性患者17例, 檢出率41.5%;血清學檢驗方法共檢出布氏菌病陽性患者25例, 檢出率61.0%。兩種檢驗方法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124, P=0.077>0.05)。
3 討論
布氏菌是一種桿菌, 它的生命力極強, 可在已感染死亡的牲畜體內繼續存活數月, 并且其傳染能力依然具備。人類主要通過與動物接觸以及食用感染過的肉類和乳類制品感染布氏菌[3]。近年來,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飼養寵物的人群也越來越龐大, 肉食性食品也越來越多。隨之, 人類患布氏菌病的幾率也相應提高。當人體內有布氏菌侵入后, 吞噬細胞對其清除效果并不理想, 從而使布氏菌得以繁殖, 最后導致患者出現血液性感染以及相關炎癥等, 嚴重破壞人體健康[4]。
布氏菌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學習, 且其臨床癥狀及表現十分復雜。因此, 如何快速準確診斷此病成為臨床治療該病的難點也是關鍵點。有研究證實, 快速準確的診斷有助于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布氏菌病病情發展[5]。目前, 臨床對布氏菌病的診斷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細菌分離培養法、SAT法、虎紅平板凝集試驗法(RBPT)、補體結合試劑(CFT)法以及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法等, 但各種檢驗方法均有不足之處。RBPT法容易使患者出現假陽性的檢驗結果, 這是由于該方法容易使患者的血清發生非特異性的凝集所導致的。CFT法進行檢測時所需的抗原和血清量均比較多, 且檢驗過程繁瑣, 試劑的穩定性和敏感性也比較低。另外, PCR檢測法的價格較高, 且檢驗結果并不穩定[6]。本研究探究了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兩種方法對布氏菌病的檢出效果, 研究結果表明, 細菌學檢驗共檢出17例陽性患者, 檢出率為41.5%;血清學檢驗共檢出25例陽性患者, 檢出率為61.0%。兩種檢驗方法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124, P=0.077>0.05)。
綜上所述, 臨床檢驗布氏菌病采用細菌學檢驗以及血清學檢驗均有優缺點, 在對患者的檢出率上并無顯著差異。因此, 在具體的臨床診斷中醫生應依據患者的情況來選擇合理的檢驗方法。
參考文獻
[1]Endemann DH, Schiffrin E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J Am Soc Nephrol, 2010, 15(8):1983-1992.
[2]高偉.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學檢驗與細菌學檢驗的對比.藥物與人, 2014, 8(27):63.
[3]崔英姬. 22例布氏桿菌病人的護理體會. 現代醫藥衛生, 2010, 26(11):1734.
[4]劉佳.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學檢驗與細菌學檢驗的對比.求醫問藥(下半月刊), 2012, 10(4):592.
[5]王慶香, 魏鉞玲. 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學檢驗以及細菌學檢驗結果比較.中國衛生產業, 2013, 10(20):109-110.
[6]張瑞娟.用細菌學檢驗和血清學檢驗診斷布氏菌病的效果對比.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20):49-50.
[收稿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