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遠大集團副總裁彭繼
北京的李女士每天早上出門前都要在手機上查一下當天的PM2.5濃度,如果超過100達到中度污染時,她就會準備好口罩,并改變步行上班的計劃,改成坐公交,以減少暴露在室外的機會。像她這樣的上班族,在北京不在少數。此外,學校停課放“霧霾假”,在中國也成為一種現象。PM2.5,這個專業術語也許是繼股票指數之后,最能牽動中國人心的數字了。隨著這個數值上升的,還有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和新型抗霾神器的銷量。PM2.5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了中國人的環保意識,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未來,在與霧霾共存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的生活還將發生什么改變?除了未來學家,最有可能做出預測的也許是與空氣凈化走得最近的行業。日前,《環球時報》記者走進中國從事空氣凈化研發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企業遠大科技集團。該集團副總裁、遠大空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繼在其總部長沙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民眾對于防霧霾的方法和理念還有很多誤區。和空氣凈化器相比,新風系統將是未來室內凈化的趨勢。而要想更徹底地解決霧霾問題,推廣綠色節能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讓空氣污染看得見
“5月16日,美國新澤西PM2.5濃度(微克/立方米)為1,國內上海、武漢的濃度分別為108、90。”在遠大的生產、辦公基地遠大城空氣品質體驗廳,全球PM2.5監測中心屏幕上顯示著這樣一組數據。彭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在國內各城市和世界很多國家都在進行PM2.5的實時監測,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歐美發達國家的空氣質量很好,比如美國大多數城市年度濃度均值在10以內,中國的空氣質量則不是很理想,如鄭州、北京、石家莊年度均值依次為98、82、88,北京冬季PM2.5濃度峰值甚至破千。歐美及日韓國家空氣凈化設備普及率在27%以上,而我國空氣凈化器家庭普及率則不足1%,這也說明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人們忽略了空氣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PM2.5被中國納入檢測范圍是一種進步,對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有很大幫助。彭繼說,“10年前我們在和客戶介紹節能環保問題時,很多人不太在意,認為節能環保僅是政府的事情。但現在PM2.5數據的實時監測與發布給大家一個直接的提醒,你所呼吸的空氣被污染了,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環境。我們可能會因此去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以前大家以買大排量汽車為榮,現在開始逐漸轉向小排量或電動車了。”觀念的轉變不在一朝一夕,讓空氣污染看得見才有說服力。在這一過程中,檢測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彭繼表示,以前PM2.5的檢測設備只有專業機構和在一些專業場所如醫院手術室應用,體積龐大,價格昂貴。遠大在2005年開始研究空氣凈化設備時就開始做PM2.5的檢測。2009年開發了便攜式檢測設備,開啟了民間檢測空氣的先河。一方面希望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一方面也希望對空氣凈化產品的效果有一個衡量指標。說著,彭繼拿著一款便攜式檢測儀來到室外,點擊“開始檢測”,30秒鐘后,顯示PM2.5數量為973095個/升,濃度為146,接著他又帶記者來到裝有遠大新風系統的辦公室,檢測結果是PM2.5數量為8700個/升,濃度為1。記者發現,遠大城建筑的大門用的都是轉門,而且轉速較快。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為了減少室外臟空氣進入。
認為洋品牌更好是誤區
“現在大家對防霧霾有很多誤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彭繼表示,第一個誤區是,認為霧霾來的時候,待在室內會比較安全。但室內的空氣不是從外面來的嗎?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在沒有采取空氣凈化措施的房間,室內永遠比室外臟,加上裝修、日用品、廚房油煙、空調等釋放的空氣污染物質,室內的空氣污染比外面嚴重5倍以上。而每天人們8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
第二個誤區是,認為用了空氣凈化設備反而更難適應霧霾天氣。“這可以說是一種謬論。” PM10可進入鼻腔,而小于PM2.5的顆粒物則可深達肺泡并沉積,附著在PM2.5顆粒物上的很多重金屬也可直接進入血液,如果在體內累積到一定程度,對健康無疑會造成嚴重危害。通過凈化設備營造一個PM2.5濃度為零或個位數的室內環境,就減少了PM2.5在人體內的累積,減少空氣污染帶來的傷害。彭繼說,霧霾天來臨的時候,在空氣得到凈化的室內保護自己才是安全的,空氣凈化設備會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的生活必需品。
第三個誤區是,認為洋品牌比中國品牌好。“瑞士或德國的空氣很好,這些國家的新風系統幾乎不需要嚴格過濾PM2.5,更多是過濾花粉等其他污染物,它生產的空氣凈化設備就一定適合中國嗎?”彭繼說,雖然洋品牌也有吸附PM2.5的功能,但不是主要指標。而中國的空氣凈化產品立足于中國空氣現狀,實戰經驗更豐富,性價比更高,不輸于國外。目前,中國的空氣凈化市場有些魚龍混雜,雖然已經有相關國家標準在應用了,但不是強制標準。未來相關規定會越來越嚴格,市場也會越來越規范,質量不過硬的小品牌不是被消費者拋棄就將被整合。
據彭繼介紹,今年1到4月,中國整個空氣凈化行業大概增長了30%左右,遠大空品空氣凈化產品的銷量比去年增長了一倍左右。未來,凈化行業市場增速每年會達到50%以上,有可能形成千億級的市場。未來中國環保領域也一定可以打造出世界級的企業。
節能建筑是重要防霾手段
現在中國市場各種凈化器、新風系統、移動防霾神器層出不窮,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手段?空氣凈化器真的能凈化PM2.5這么小的顆粒嗎?彭繼表示,一般來講,越小的顆粒越難吸附。靜電除塵可以吸附比細胞還小的粉塵,以前這種技術只用于專業領域,我們把它推廣到民用。但空氣凈化器屬于內循環,不能帶來新鮮空氣,不能解決缺氧等問題。“以前開窗通風是交換室外新鮮空氣最好的方法,但在污染天氣不可行,新風系統就成為一個最科學有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在不開窗的情況下將室外新鮮空氣中的PM2.5過濾、熱交換后輸送進室內,同時將室內污濁有害空氣排出室外,從根本上解決室內污染問題。”未來幾年,新風凈化產業將進入快速增長期,走進尋常百姓家。
除凈化室內環境,防霾還有什么更徹底的手段?在霧霾來源中,可吸入顆粒物主要來自燃煤、汽車尾氣、建筑工地揚塵等,大多數來自能源消耗。彭繼說,現在,建筑能耗已超過交通、工業能耗,占國家能耗的第一位,所以綠色節能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減少霧霾的途徑。“綠色建筑的關鍵指標就是,減少建筑能耗和保證室內潔凈空氣品質。建筑一定要做厚墻保溫,用三玻塑框窗,減少溫度損失。就像小時候看到賣冰棒的推車里,用厚厚的棉被把冰棒包在下面,這個棉被就相當于一個很厚的保溫層。如果把建筑保溫做足,冬天只需一點暖氣,夏天只要一點空調,屋里就會很舒適了,就可以減少能源浪費。”。據介紹,遠大城所有建筑都做了節能改造,安裝了新風系統,每年可節省能耗費用上千萬元。未來,鋼結構、工廠化的可持續建筑,將使建筑垃圾少于1%,比普通房子的能耗下降80%。
“未來,中國人環保意識的提高不僅體現在綠色節能建筑上,而是全方位的。”彭繼說,占地1平方公里的遠大城,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社區。這里的食堂80%—90%都是有機食品,園區擁有自己的農場,自己養牛、養魚、種菜,不準用農藥、化肥。
“從凈化空氣到節能建筑,再到有機食品、可持續社區,作為企業,我們對環境和生命的關注,經過了很長的認識過程。同樣,未來所有中國人都會經過這個過程,人們的環保和節能意識會越來越強,中國的霧霾問題也一定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