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繼貞
摘 要: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育,教育技術的應用會讓教育教學變得更有智慧。
關鍵詞:教育技術;語文課程;健康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教學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三尺講臺、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孩子對知識的渴求。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及繁榮,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從事的是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下面我就談談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一、利用電教媒體,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語文課文都是形象生動的,但也有不少文體是不具備這種特征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仍然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而電教媒體,它能幫我們把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東西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對語文課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說“屏”》這篇說明文時,考慮到“屏風”這種器具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不好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在上課前用多媒體展示了幾張有藝術韻味的屏風圖片,學生在欣賞了這些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翻開書本研究“屏風”這個既有美感又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快速地激發出來,我們還用愁他們不好好學習嗎?
二、靈活運用幻燈片,使語文教學內容變得津津有味
在語文的教學內容中,散文類的文本和小說類的文體較為受學生歡迎,因為他們有優美的語言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而說明類的文體和科技類的小品文及議論文學習起來就顯得有些枯燥乏味,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幻燈片的運用就顯得很重要了。如在教學《故宮博物院》這篇說明文的時候,就按作者的說明順序制作了許多精美的幻燈片,在上課時先按照文章的順序播放一遍,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隨著大屏幕去游覽了一次故宮博物院,最后是重點難點的突破,作者在“三大殿”中重點說明了“太和殿”,所以我也把它作為展示的重點,從外觀到殿內,按照文章“圍繞一個重點按方位來介紹建筑物”這個原則進行講解。通過這些幻燈片的幫助,學生不但理解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還對這座宏偉的建筑有了深刻的印象。等到教學結束時,有一名學生還偷偷地告訴我,如果他們全家去游覽故宮,他就能當小導游了。又如,在教學《看云識天氣》這篇科普小品文的時候,我精心制作了那幾種云的幻燈片,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作者說的“云就像天氣的招牌”的含義,通過本課的學習就能簡單地識別天氣了,真正地讓語文學習和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所以,靈活地運用幻燈片,其作用還真不小呢。
三、善于運用多種電教媒體,讓它們有機結合起來,為語文教學創造優美的教學情境
學習語文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要做到這些,教學情境的創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在教學莫泊桑寫的《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就先播放了一首陳星的《流浪歌》,質樸的歌詞、憂傷的旋律、動情的演唱,充分地讓學生感受到了流浪者孤身漂泊在外的凄苦以及流浪者對家的渴望和對親情的呼喚,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這篇小說的主題。又如,在教學琦君的《春酒》這篇散文時,我在展示幻燈片的同時,配上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欣賞幻燈片的同時,去體會琦君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對鄉情的濃濃思念,去感受身處異國他鄉的一位老人對故土的依戀。
四、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課程應該“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我們在語文課上展示的幻燈片,要比紙質的文字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通過幻燈片的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透徹,這些美好的事物會給學生帶來獨特的審美感受,也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播撒“愛”的種子。那些優美的經典歌曲,也會在他們的耳邊久久回響,激勵他們去思考、去拼搏。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和充滿智慧的大腦改變教育,讓祖國的花朵健康茁壯地成長,為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