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南
摘 要:學生在正式進入社會團體前,最先經歷的團體教育就是班級教育,而班主任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思想導師作用。班主任能否真正做到教書育人雙管齊下,是決定學生是否能健康成長的重要指標。本文闡述了當今初中教育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并從心理學層面分析了班主任應如何改進教育措施,做到“育人為本”,從而提升初中班主任的教育效益。
關鍵詞:班主任;育人方式;改進措施
一、育人方式存在的問題
1.育人方式重心偏移
許多人認為,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整個管理任務的核心,學生依據班主任的指令和規范迎合工作,就能達到學習和生活的有序進行。新型教育理念則認為,這種陳舊的育人思維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班主任過往的教育經歷不能周而復始地復制和使用,以班主任為班級管理核心的時代已經過去。許多班主任忽略了與學生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一直以高高在上的領導者的視角與學生溝通問題,這種重心偏移的育人模式是現行育人體系的通病。
2.育人方式結構單一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往往是最心力交瘁的。不僅要對學生的成績負責,也要對學生的身心負責,班主任總是覺得費神而成效低微。那是因為班主任一直采取單一化的育人方式,和學生之間缺乏良性的互動,做了許多重復而刻板的工作,甚至想通過簡單的懲罰方式馴服學生,使得學生在心理叛逆期總是和班主任對著干,而導致惡性循環。這不僅影響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也使之后對學生的再教育困難重重。因此,無法做到師生關系的“破冰”,是育人方式結構單一造成的惡果。
3.育人方式量大于質
班主任由于受多方教育人群的壓力,在教育過程中時常出現“重分數,輕德育”的情況。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反復強調文化課成績和排名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完成最大化的學業產能輸出,而忽視了初中生真正需要的是人文關懷。當學生的情感和情緒發生變化時,班主任往往硬性要求學生迅速轉變狀態,重新投入到學業中,而弱化對學生的思想疏導和正面牽引。班主任總是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習慣進行硬性的統一,沒有考慮學生的主體意識,這種量大于質的生硬育人方式也重創了師生關系。
二、將心理學融入育人方式之中
發展心理學將初中生的年齡特征歸類為少年期。這一時期學生最大的心理危機是心理和行為容易出現偏差。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后,會遇到很多壓力和成長危機,心理上也處于成熟感和半成熟的過渡期,往往會過高評價自己的認知成熟度,強烈期許自己的社會地位,特別渴望成人的認可和尊重,精神意志品質逐漸成形,對于成人的不理解會用比較偏激的方式進行宣泄。
因此,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結合心理發展規律,采取正確的育人方式。學生心理發生的矛盾變化會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班主任要和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向家長表明:產生這種心理變化是十分正常的,并要求家長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對老師相應的支持。班主任在選擇育人方式時也不可一概而論,要根據初中生的心理變化特點,對學生進行差異分析,變換育人方式,更好地服務學生。
三、育人方式改進措施
1.糾正偏移重心
在這個人人要求平等的時代,班主任應該摒棄原有的陳舊概念,重新建立平等、民主的班級管理體系。在育人方式的選擇上,班主任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訴求,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將班級管理任務合理化地分配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并教會學生對班級負責,對自己負責,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民主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班主任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發展,并與學生開展正面而積極的交流,以傾聽為主,指導為輔,與學生共同體驗教育進程。班主任應在班級內部定期舉行“班級聽證會”,對于近期班級出現的問題集中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調動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管理的主體。
2.豐富育人方式
心理學上認為,有效地反饋能使溝通成為一個積極導向的交互過程,班主任在教育和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說教和硬性地指導,單一的懲罰方式更是不可取的。為避免班主任和學生形成惡性的敵對關系,班主任在選擇育人方式時,要采取恩威并施的教學原則,管理學生時要選擇正常化的方式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良性對話。教師除了在學生的行為認知上給予相應指導外,還要尊重他們的個體意志。班主任要善于分析學生的性格差異,仔細了解學生的行為傾向性,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指導,形成差異性育人方式的選擇。
3.育人保質保量
班主任應在育人方式上做到保質保量。要分析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同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做好家長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并盡可能和家長進行密切的交流,使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完美配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展的轉折點,此階段的學生十分注重自己在團體中的表現,急于獲得認可,這本身就是學生成績和能力提高的正向心理訴求。班主任和家長應及時捕捉到學生的心理轉變,給予正向引導,輔助他們進步。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內定期舉行“親子活動”或“給父母的一封信”等活動,鼓勵學生傾訴心跡,并且在信中也標注班主任想對家長說的話,和家長進行良性溝通。
總之,初中班主任在育人方式的選擇上一定要慎重。在班級管理中,我們應積極推進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增強學生信心的同時也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將班級的管理任務和學生的自我管理落實到學生的個體上去,充分滿足學生自由成長的各種訴求,積極推動學生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業英.關于初中班級科學化管理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8).
2.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中國心理衛生協會,2011.
3.李永梅.教師角色調試力修煉[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博羅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