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五原縣天吉泰鎮景陽林村開展駐村工作后,我曾在日記里寫下這樣的話:“一個人有腿才有動力,有鈣才有毅力,有魂才有活力。對于駐村干部而言,扶貧攻堅就是我們的腿、理想信念就是我們的鈣、‘總干精神就是我們的魂。”巴彥淖爾人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挖總干渠和總排干的過程中,形成了“敢想敢干、苦干實干、干成干好”的“總干”精神。景陽林村底子薄、條件差、問題多,是全市重點扶貧村。作為新時期的駐村干部,我們要將“總干”精神薪火相傳,融入駐村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的兩位隊友巴特爾和史長青都是科級干部,為了讓他們得到更多鍛煉,我將隊長一職先后讓給他倆擔任,自己做起“處級隊員”。行前,我向隊友布置了一道思考題——“進村三問”:一問駐村為什么,二問進村干什么,三問離村留什么。這道思考題,伴隨著我們駐村工作始終。我們自戴“緊箍咒”,給自己定下了駐村“七條紀律、七個不許”,把600多張印著工作組聯系方式的“便民服務卡”發放到每個農戶。
駐村伊始,我們就認識到,“給錢,不如給個好支部;給物,不如給個好制度”。我們在景陽林村推行“村民代表常設制”和“黨員星級化管理”,解決了村里以往議事難、集資難、落實難的問題?,F在,村里修路、植樹開溝換沙所需的集資款一夜之間全部到位;每家每戶分配的義務植樹任務幾天之內便全部完成,新制度的效果讓村干部拍手稱贊。在工作中,我們摸索出識別貧困戶的“四看”法:“看院”看住房條件、“看圈”看養殖規模、“看田”看種植情況、“看面”看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這套方法既好掌握又便于群眾理解認可,大大推動了工作的進展。
我常和隊友說:“只要是有利于群眾的,我們都要想方設法去干好。”村里改造鹽堿地用的脫硫石膏市場價每噸15元,工作隊出面把價錢講到3元,保障了當年1000畝示范田的順利改造。試驗成功后,周邊幾個村組主動要求改造鹽堿地5000多畝,工作隊隨即與有關部門溝通,爭取到2萬噸無償援助的石膏,讓大家歡欣鼓舞。
現在,村民危房翻建沒錢了找我們,村文藝隊缺少樂器服裝找我們,村民看不上市縣電視節目找我們,廣場舞隊沒有擴音設備找我們,村里網線不通找我們,村委會要翻修找我們……還有些事情則是工作隊“自找”的,村里發現布病,我們協調市疾控中心到村里采集205份血樣進行醫學調查;協調紅十字會給村里每個特困戶發放1000元救助款,協調殘聯到村里6戶殘疾家庭慰問;幫助村里的藝人將作品整理成冊……當然,村里有什么好事也落不下我們,村文藝隊在縣里獲獎的慶功會請我們,村里冬天做殺豬菜請我們,誰家娶媳婦辦喜事也要請我們……
村里的藝人薄慧玉特地為我們創作了一段“三句半”——《景陽林來了工作隊 鹽堿灘上群英會》:隊長巴特爾是蒙古人/騎上賽車訪民情/大事小事都過問——熱心;郭剛架了個二餅餅/個兒個兒不高腦子靈/說話辦事挺扛硬——點兒正;史長青是個轉業兵/雷厲風行好作風/培訓學習還鍍了金——吃勁;葫蘆開花蔓蔓長/工作隊來了幫大忙/真心感謝共產黨——真棒!
回想我們的駐村工作,正應了那句歌詞,“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鄉親們的贊譽,更加堅定了我們多為村里做好事實事的決心。2015年,工作隊被評為全市最美駐村工作隊。
(責任編輯/高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