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
黨的十八大作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大部署,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的要求。做好新形勢下的基層黨建工作,需要準確把握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的不同功能定位,各有側重找準發揮作用的著力點。今年,赤峰市深刻把握當前黨和國家大局大勢對組織工作的新要求,深入落實全國、全區組織部長會議精神,著眼于提高農村牧區、街道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黨建科學化水平,突出服務主題、堅持分類施策、強化精準發力,不斷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以規范化建設為重點
推動農村牧區黨建提檔升級
規范農村牧區基層黨建工作,既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創新之舉和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提升農村牧區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基礎性工程。2015年,赤峰市集中開展了農村牧區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探索制定了嘎查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標準,基本實現農村牧區嘎查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我們把2016年確定為規范提升年,將加強農村牧區基層黨建與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組織開展“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規范提升年”活動,進一步解決好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不到位、服務群眾能力不強、黨員帶頭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等突出問題,推動農村牧區基層黨建整體水平不斷提檔升級。
廣泛開展“四個行動”,即開展嘎查村班子“創業績”行動,每個嘎查村班子結合實際提出任期工作目標,向群眾做出承諾并認真兌現;開展嘎查村干部“爭先進”行動,引導嘎查村干部在抓發展上爭先、在強服務上爭先、在保穩定上爭先、在促和諧上爭先;開展農牧民黨員“亮身份”行動,在農牧民黨員中推行“掛牌定崗”,引導黨員亮出身份帶領群眾致富增收;開展農牧民群眾“比貢獻”行動,引導農牧民群眾自覺比思想覺悟、比發展產業、比家風文明、比扶危濟困、比建言獻策、比熱心公益。
深入實施“四大工程”,即實施人才培帶“百千萬”工程,在全市培樹表彰百名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儲備千名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培養萬名有影響力的生產經營帶頭人和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實施干部群眾素質“雙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培訓、普遍輪訓、參觀考察、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著力提升嘎查村干部和農牧民能力素質;實施集體經濟“破零遞增”工程,推廣產業服務、入股分紅、資源轉化、資產增值等多種模式培育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消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實施基層基礎保障“兜底”工程,嚴格落實活動場所建設維護、村級組織工作經費、黨組織活動經費、村干部績效報酬、醫療保險等基層基礎保障政策。
積極完善“四項機制”,即完善嘎查村級組織工作規范運行機制,明確嘎查村干部權力“邊界”,落實嘎查村級事務民主決策“5321”工作法,保障嘎查村民的合法權益;完善嘎查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嘎查村“1+5”自治機制,建立完善嘎查村黨組織領導、村民(代表)會議決策、村委會執行、群團組織參與、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自我管理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完善“五化”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網絡化收集民意、立體化優質服務、組團化破解難題、多元化評價問效和制度化激勵保障;完善建立“一考雙評”考核管理機制,開展重點工作專項考核,完善嘎查村黨組織“星級”評定,落實基層黨建“雙述雙評”。
以項目化管理為抓手
推動社區黨建創新創優
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是社區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適應社區黨建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赤峰市在認真抓好社區黨建常規性工作基礎上,大膽創新和實踐,把項目化管理應用于提升社區黨建水平,不斷增強社區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方面,抓好常規性工作夯實創新基礎,鞏固和提升基層基礎保障水平。注重選優育強黨組織書記,每個社區配備1名專職副書記,嚴格按照自治區要求配強社區工作力量,足額落實社區辦公和活動經費,加大社區陣地建設力度,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面積力爭全部達到300平方米以上。著力推進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全覆蓋,深化“一委一站N居一室”試點改革,實現社區黨建區域化、基層治理法治化。
另一方面,找準社區黨建工作薄弱環節,實施項目化管理推動社區黨建創新創優。把經濟建設項目化管理方法引入街道社區黨建工作中,以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項目化管理為抓手,通過選題定項、審批立項、項目實施、驗收評估、成果運用等舉措,推動社區黨建在內容、形式、載體、制度、機制等方面創新創優,重點解決好社區黨組織無錢、無能力辦事、服務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探索社區黨建工作的載體方法,形成長效機制,培育特色品牌。充分運用好項目結果,依據項目評估驗收情況,差異化獎補社區專項資金,對具有較強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的項目在全市推廣。
以集中攻堅為手段
推動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擴面增效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領域黨的建設,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既是黨實現全面領導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非有制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健康成長、發展壯大的迫切要求。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不高、管理體制不順暢等實際問題,赤峰市深入落實全國、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重點實施“兩集中”“三同步”“一強化”工作措施,開展集中攻堅,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擴面增效。
“兩集中”,即開展集中排查、集中組建,組織精干力量,開展一次集中大排查,準確摸清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數量及基本情況,在集中排查基礎上,重點通過單獨組建、行業統建、區域聯建三種模式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三同步”,即同步推進隊伍建設,加強黨組織書記隊伍、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同步推進場所建設,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和影響較大的社會組織,至少建設1處標準化黨員活動室,每個市級以上園區至少建設1處500平方米以上黨員活動服務中心;同步推進制度建設,堅持并落實好黨內政治生活制度、管理層與黨組織雙向交流互動制度、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
“一強化”,即不斷強化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推動黨組織和黨員在把握方向引領監督、團結凝聚推動發展和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等方面發揮作用。
通過上述幾項措施,努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達到“四個100%”目標,即具備單建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100%單獨建立黨組織,不具備單建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100%有黨的組織覆蓋,100%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能夠較好地發揮作用,100%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的工作能夠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