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
近年來,錫林浩特市把文化旅游業作為全市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全力打造,推動旅游業實現更大發展,成為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同時,把文化惠民工程作為文化強市的重要措施,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繁榮發展全市文化事業。
文化搭臺助旅游業發展
“這幾年文體活動多,再加上草原水草豐美,游客也多,房間幾乎天天爆滿,我們酒店的收入達到了近些年的最高峰。”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前廳經理安宏難掩內心的喜悅。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各項大型文體活動的開展不僅帶動了錫林浩特市的旅游業發展,也為民族特色餐飲及住宿等服務行業帶來商機。各大星級酒店入住率達到旅游旺季的最高水平,特色濃郁的蒙餐飯店也“一座難求”。據統計,2015年,錫林浩特市共接待游客401.1萬人次,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1.3%。旅游收入達63.4億元,同比增長11.4%。文化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也帶動了信息、餐飲、房地產、交通等十幾個相關產業的突飛猛進。
2015年,錫林浩特市進一步完善馬都廣場配套設施,建設國內一流馬術賽事場地,努力爭創國家級旅游景區,連續承辦兩屆中國馬術大賽、國際馬聯一星級越野耐力賽等品牌賽事活動,增強了地區知名度。同時,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舉辦國際游牧文化節、傳統那達慕等活動,提升旅游業競爭力。
安徽的孫夢夢從草原回去后,腦海里依然不斷重現《千古馬頌》大型實景劇的精彩場面:馬背家園的溫情,百駿出征的壯觀,草原兒女的情愫……去年8月,她陪家人來到美麗的錫林郭勒大草原,除了感受藍天白云的潔凈、草原的遼闊,還深刻體驗到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氛圍濃厚的品牌活動對旅游拉動的成效日益彰顯。如今,《千古馬頌》大型馬文化實景劇、“中國·錫林浩特國際游牧文化節”“中國馬都大賽馬”“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等多項品牌節慶活動影響力日益增強,已經成為我區文化旅游產業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
文化惠民為幸福加碼
在市財政并不十分寬裕的情況下,錫林浩特市在文化惠民工程上下血本、投巨資,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已實施完成錫林郭勒蒙元文化園、貝子廟文化產業園、國際賽馬場、生態植物園、城市展覽館等文化工程;建成錫林郭勒體育中心、錫林浩特市綜合體育場地、錫林浩特市圖書館、覆蓋蘇木鎮場的綜合文化站、嘎查社區文化室……隨著公共文化設施的日益完善,群眾的文化生活也精彩紛呈。
嘎查的牧民聽上廣播、看上電視,他們的生活不再單調。萬余套廣播電視設備發放到周邊蘇木鎮(場),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實現全覆蓋。
老百姓在家門口就看上了國內外電影,精彩的影片觸手可及。 “2131” 電影工程實施以來,錫林浩特市流動電影隊深入社區、企業和牧區播放電影,每年放映電影不少于100場。
放假的學生不再光顧游戲廳和網吧,免費開放的市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成了他們最常去的地方。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些只是錫林浩特市全面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個個生動縮影。無論是霓虹閃爍的繁華市區,還是偏僻寧靜的蘇木嘎查,人們都在體會、共享著文化惠民成果帶來的愉悅與幸福。
目前,全市已有上百支業余文藝表演隊。結合重大節慶日組織的元宵節秧歌展演、“三八”婦女節健身操展演、“錫林河之夏”大型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哈扎布·蒙古族長調大賽等,已成為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重點保留文化項目,近年來開展的各種文體活動達600余場。
如今,文化之花綻放在錫林郭勒大草原,把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打造得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單位:錫林浩特市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