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紅 張衛軍 張軍明 吳金鳳 賴美梅 黃莉華 丘群美
512600 韶關市 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人民醫院手術室
?
喉罩麻醉下患者麻醉恢復期效果監測與護理
謝春紅張衛軍張軍明吳金鳳賴美梅黃莉華丘群美
512600韶關市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人民醫院手術室
摘要目的:探討喉罩麻醉下患者麻醉恢復期的監測與護理方法。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擬實施麻醉患者19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實施普通麻醉與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喉罩麻醉并加強麻醉恢復期的監測與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入室和出室相關檢測指標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均安全平穩度過麻醉恢復期。觀察組患者出室時的SpO2高于對照組(P<0.05),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對癥處理后均有效緩解。結論:針對實施喉罩麻醉下患者麻醉恢復期的嚴密監測與精心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安全平穩度過麻醉恢復期,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喉罩麻醉;麻醉恢復期;監測;護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7.038
喉罩通氣的應用,是全麻手術患者呼吸道建立以及進行針對性管理的方法。喉罩操作方便,比較容易置入,具有較高的成功率以及麻醉安全性。不需要再進行神經阻滯或者肌肉阻滯,操作更加安全。該方法針對氣管插管困難患者而言,目前條件下是最好的選擇。喉罩麻醉因其置入相對簡單,對氣道刺激小及管理方便,已成為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1]。在用于氣道管理方面,與面罩相比,喉罩更加安全,其對患者可能導致的侵入性傷害則更小[2]。該方式在麻醉恢復期,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復,其麻醉并發癥發生率也顯著降低。我院自2013年9月開始使用喉罩通氣全麻技術,使用過程中,針對患者積極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取得了具有借鑒價值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擬實施全身麻醉患者190例,男104例,女86例。年齡16~70歲,平均(55.5±6.5)歲。斜疝修補術50例,輸尿管鏡碎石術84例,卵巢囊腫剝除術56例。征得患者本人或其監護人同意,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全部留置胃管進行胃腸減壓,按醫囑去枕平臥。打開靜脈通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輸入咪達唑侖,劑量為0.05 mg/kg;維庫溴銨劑量為 0.08~0.12 mg/kg;枸櫞酸芬太尼劑量為2~5 μg/kg;依托咪酯劑量0.2~0.4 mg/kg。應用上述要有實施麻醉誘導。術中需要保留自主呼吸,則不使用肌松劑。(1)對照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丙泊酚靶控輸注,劑量為1~3 μg/ml,以有效維持患者已經存在的麻醉狀態。(2)觀察組則妥善為患者置入喉罩,調整好位置并予以固定。確定位置正確后,予以吸入七氟醚,以有效維持患者已經存在的麻醉深度。手術時間控制在1~3 h。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數據指標進行嚴密監測,發生異常情況,立即進行針對性處置。
1.3觀察指標比較患者入室和出室的相關檢測指標,具體包括[3]:(1)血氧飽和度(SpO2)。(2)血壓(NBP),包括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3)心率(HR)。同時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處理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入室和出室相關檢測指標變化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室和出室相關檢測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注:兩組患者入室和出室SpO2,DBP,SBP,HR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照組95例患者中,有5例出現低血壓,3例出現惡心嘔吐,經對癥處理后緩解。觀察組95例患者中,有3例拔除喉罩后發生喉痙攣,立即吸氧并靜脈推注地塞米松后緩解;6例表現咽痛,予以霧化吸入后緩解。
3討論
喉罩作為介于面罩和氣管插管之間的一種通道,它具有置入操作簡單,易學易掌握,使用方便迅速,無需喉鏡置入,成功率高等顯著特點,該方式同時具有極高的麻醉安全性,效果較好。近年來,該方法已被大量應用于臨床麻醉[4]。在麻醉藥物劑量方面,在確保患者良好的耐受性條件下,喉罩所需麻醉藥物劑量要少于氣管導管所需劑量。在麻醉誘導以及恢復期,喉罩患者的血液動力學以及穩定性均優于氣管導管患者。在對患者呼吸道造成的刺激性方面,喉罩更小,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影響,大幅度降低了患者術后嗆咳以及咽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可以有效縮短患者接受麻醉的時間,盡快恢復。喉罩可反復高溫或浸泡消毒重復使用,從而降低患者醫療費用和醫療成本。
針對接受喉罩麻醉的患者進行護理,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系統評估。在患者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充分聽取麻醉醫師的情況交接,對患者的麻醉情況準確掌握。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仔細觀察和監測,明確其各種麻醉反應恢復程度等。應用Aldrete麻醉恢復評分法,對患者當前的肌力情況、循環情況、呼吸狀態、神志情況以及血氧飽和度等五項指標實施量化評定,對相關數據進行準確記錄。(2)輔助通氣[5]。在患者進入復蘇室后,對患者口腔以及氣管的相關分泌物進行清除,提前準備好救治物品以及相關器械,對患者實施輔助通氣。保持潮氣量為8~10 ml/kg,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維持35~45 mmHg。(3)調整喉罩。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喉罩放置在患者的咽喉部,該部位活動程度較大,所以容易發生移位。在患者復蘇過程中,必須有效保持喉罩位置的準確性。在搬動或者移動患者過程中,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并嚴密觀察患者是否發生喉罩移位的現象,喉罩發生輕微滑動,將導致通氣口和喉頭不對應、不吻合,因而有效通氣的管徑將受到影響。如果移動幅度較大,則將導致患者的氣道壓力增高而發生異常,甚至難以進行輔助通氣。情況嚴重者,將導致患者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此外,在喉罩置入過程中,由于其尖端將壓住會厭,導致會厭發生下垂,從而對通氣造成影響。患者進入恢復室后,如還不能自主呼吸,則要對其氣道壓力實施監測,想辦法將其維持在15 cmH2O左右。(4)并發癥護理。要特別注意惡心、嘔吐、喉痙攣等并發癥。在恢復室對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尤其是注意呼吸音聽診。一旦發生呼吸急促或者聽診發現濕啰音等問題,就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可能有反流發生。患者術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可有效預防反流誤吸的發生,由于喉罩留置位置為咽喉部,拔除喉罩所產生的強烈刺激可能導致喉痙攣。所以,要在拔除喉罩后,確定患者呼吸是否順暢,生命體征是否正常,是否發生異常反應等。要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防止發生喉痙攣。如有明顯咽痛予地塞米松霧化處理。喉罩拔出后,如果患者SpO2低于92%給予吸氧2~4 L/min。此外,在護理過程中,為減少置入喉罩時可能導致的損傷,可將滑潤油涂在罩囊背面和頂端[6],以提升患者舒適度。
本研究中,加強對喉罩麻醉恢復期患者的監測與護理,全部患者均安全平穩度過麻醉恢復期。患者出室時的SpO2均顯著高于入室時,SBP,DBP,HR均有所降低,不良反應經對癥處理后均有效緩解。證明了實施喉罩通氣全麻患者術后恢復期的監測與護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一結論和相關研究一致[7-8]。
參考文獻
[1]徐沛金.喉罩麻醉下患兒麻醉復蘇期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4):205-206.
[2]劉劍飛.喉罩麻醉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5):48-49.
[3]劉鵬宇,趙艷紅.胸外科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8):101.
[4]李元翠.喉罩全身麻醉患兒的蘇醒期護理[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5):706-707.
[5]鄭丹華,謝素嫣,劉光娥.神經阻滯復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麻醉恢復期的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2):89-91.
[6]孫義芳.喉罩通氣全麻患者術后恢復期護理[J].中外醫療,2010,29(34):160.
[7]方聞,齊娟,陳彥青.術畢喉罩替換雙腔支氣管導管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拔管反應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0):993-996.
[8]王家偉.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及麻醉藥物進展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2):196-199.
(本文編輯崔蘭英)
(收稿日期:2015-07-31)
謝春紅:女,大專,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