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玲 韋 靖 何 靜
530021 南寧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胸部外科
?
不同鼻飼法對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消化系統的影響
曾玲韋靖何靜
530021南寧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胸部外科
摘要目的:比較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機械通氣期間分別應用重力滴注鼻飼和灌注鼻飼兩種方法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情況。方法:將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機械通氣期間需鼻飼的40例患兒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采用灌注鼻飼,試驗組采用重力滴注鼻飼。比較兩組患兒鼻飼期間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情況。結果:試驗組出現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機械通氣期間采用重力滴注鼻飼較灌注鼻飼更安全、更合理,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重力滴注鼻飼;心臟病,先天性;嬰幼兒;機械通氣;并發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7.062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者術前普遍營養不良狀況和矯正復雜心臟畸形的手術創傷使術后的營養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其營養狀況將直接影響術后治療效果和預后,因此,術后的營養支持已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高度重視。臨床常選用腸內營養(EN)對機械通氣患兒進行營養支持。但由于患兒本身的生理、病理特點及術后使用呼吸機的影響,在EN支持過程中,如鼻飼方法不恰當容易出現各種鼻飼飲食并發癥,從而延誤患兒治療,增加護士工作量。為尋求一種更合理、更安全的鼻飼方法,我科對嬰幼兒先心術后機械通氣期間采用了兩種不同的鼻飼方法,并進行觀察比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12月在我科ICU住院的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機械通氣患兒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36個月,平均15.7個月。體重5.3~11.0 kg,平均7.7 kg。其中房間隔缺損伴肺動脈高壓者6例,室間隔缺損伴肺動脈高壓者12例,室間隔缺損伴卵圓孔未閉者3例,動脈導管未閉伴肺動脈高壓者2例,肺動脈瓣狹窄3例,法洛四聯征5例,肺靜脈異位引流4例,其他5例。納入標準:(1)年齡0~3歲。(2)先天性心臟病患兒。(3)在全麻體外循環下行心內直視手術。(4)術后呼吸機輔助24 h以上。(5)遵醫囑定時鼻飼。排除標準:(1)年齡>3歲。(2)非先天性心臟病患兒。(3)先天性心臟病行姑息性手術的患兒。(4)手術后呼吸機輔助小于24 h。(5)氣管導管拔除者。(6)無定時鼻飼醫囑。將40例患兒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種、手術時間等方面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鼻飼方法兩組患兒術畢返ICU后即按常規方法插入胃管行胃腸減壓,對使用呼吸機輔助≥24 h,且血流動力學穩定,無腹脹,腸鳴音正常,胃腸減壓無咖啡色液體引出后遵醫囑給予鼻飼,以保護患兒的胃腸道功能及補充營養。選用同品牌的胃管、注射器及嬰幼兒配方奶粉,配置溫度38~40 ℃。對照組采用灌注法鼻飼:確認胃管在胃內后,用20 ml(或50 ml)注射器抽取兌好的鼻飼液,緩慢注入胃管,最后注入適量溫開水以沖凈胃管。試驗組采用重力滴注法鼻飼:確認胃管在胃內后,用去掉活塞的20 ml(或50 ml)注射器連接好胃管并反折胃管末端,將胃管末端提高至距鼻尖30 cm,倒入兌好的鼻飼液,然后松開反折,利用重力原理,使鼻飼液自然流入胃內,最后加入適量溫開水以沖凈胃管。
1.3觀察指標(1)鼻飼前了解有無胃潴留情況。(2)在鼻飼中和鼻飼后2 h內是否出現胃腸道并發癥,如腹脹(全腹脹滿,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瀉(每天解稀爛便≥5次)、惡心嘔吐以及反流、誤吸。為由口腔、鼻腔或氣道吸出鼻飼液。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表1 兩組患兒消化系統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注: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包括胃潴留2例,腹脹3例,惡心嘔吐1例,反流2例;試驗組出現不良反應包括胃潴留1例,腹脹1例
3討論
嬰幼兒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賁門較松弛,關閉作用弱,而幽門較緊張,關閉作用強;消化道動力較差、消化酶含量相對不足等,導致進食后容易發生溢乳或嘔吐。體外循環手術后由于手術的高度應激、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原因,使腸道功能受損,腸黏膜水腫,從而引起腸蠕動減弱,導致胃內容物潴留[1];胃管的插入使食管相對關閉不全,胃內容物易反流至口咽部經氣管而誤吸入肺,同時,胃管的留置更進一步減弱了咽反射[2]。氣管導管和胃管的插入,使患兒不適感增加,加上其耐受能力及配合能力均較差,容易產生呼吸機對抗、躁動等,為達到有效帶機,臨床常使用鎮靜劑甚至肌松劑,導致其胃腸動力進一步下降,容易出現腹脹、嘔吐等消化系統不適。
灌注法鼻飼作為傳統的鼻飼方法,難以控制速度[3],如單位時間內注入過快或過多,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大量分泌,引起胃迅速擴張,腸蠕動加速,使患兒不能耐受,部分患兒出現了惡心嘔吐、反流等現象;患兒由于疾病的影響,胃腸道黏膜缺血缺氧致胃腸蠕動減慢,分泌減少,輸入的營養液易潴留于胃腸內,影響營養物質吸收;另有研究指出[4],人工抽吸勢必造成一定的食物浪費和環節污染,增加護士工作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力滴注法鼻飼因其固定了胃管的高度,使壓力恒定,營養液通過重力作用均勻緩慢地流入患兒胃內,較灌注法鼻飼用注射器人工推注進入胃內的速度緩慢而均勻,避免了短時間內營養液過快或過多進入胃腸道,減輕了對胃腸道的刺激,從而減少了腹脹、嘔吐等胃腸道不適,促進營養素均勻吸收。
術后營養支持對心內直視手術后機械通氣患兒的恢復十分重要,早期腸內營養既促進了胃腸道結構和功能恢復,降低了消化道出血風險,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液體入量,減輕了心肺負擔,從而促進患兒身體康復。鼻飼法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一種簡單、有效的腸內營養方法之一,保證了類似于正常進食的時間間隔,符合嬰幼兒飲食的生理特點。但手術后患兒由于胃腸功能減弱,營養液輸注的速度與容量可明顯影響胃內壓力。結果證實,重力滴注鼻飼能減少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機械通氣者的鼻飼飲食并發癥,從而保證營養供給,促進康復,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ICU護士工作量,是一種較灌注法鼻飼更安全、更合理的鼻飼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劉佳,胡環宇,等.行機械通氣先心病患兒鼻飼誤吸的護理[J].河北醫藥,2012,34(11):1743-1744.
[2]陳柳華,陳海燕,楊麗平,等.機械通氣患兒鼻飼反流誤吸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臨床醫學,2010(23):3389-3390.
[3]李美芳,黃秋葵,韋柳春.兩種鼻飼法對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65-366.
[4]阮鵬,代秀芳.改良鼻飼法減輕老年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的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2009,7(3):28-29.
(本文編輯劉學英)
(收稿日期:2015-07-17)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自籌經費科研課題(Z2014219)
曾玲:女,本科,副主任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