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俊伶 通訊員/楊素宏 葉明貴 饒剛
“這是一所教人重生的特殊學校!”
——走訪“全國標兵強制隔離戒毒所”四川綿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
本刊記者/陳俊伶 通訊員/楊素宏 葉明貴 饒剛

在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綿遂高速公路新橋收費站出口正對面的青龍山腳下,有幾棟修建得十分漂亮的小樓。樓房的正大門右側懸掛著白底黑字的長條形木牌,上面刻寫著老宋體的“綿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大門里面是一個水泥混凝土澆筑的院壩,院壩右側是一個小花園,中央是一棟三層辦公樓,左側的一座大樓鐵門緊閉,大門正上方有“戒毒治療區”五個字。辦公樓的背后,就是綠樹成蔭的青龍山……
建于1995年10月的綿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承擔著綿陽市6縣1市3區的強制隔離戒毒任務。20多年來,戒毒所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堅持依法、嚴格、科學、文明的工作方針,嚴愛相濟,形成了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就業扶持、融入社會“四位一體”的戒毒工作新模式,為戒毒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外人看來,我們這里是“關押”著被強制隔離戒毒人群的地方,但在我們全體民警和工作人員心中,這里是一所教人重生的特殊學校?!彼L魏正永說。近年來,戒毒所堅持以科學戒毒與教育轉化相結合的工作思路,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文明管理,著力打造管理人性化、戒毒科學化品牌,在打好管理規范和醫療工作基礎,深化教育康復、禁毒宣傳、教育感化、深挖犯罪、診斷評估、技能培訓等工作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綿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受損嚴重,原來的樓房成為危房。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先后投資2000余萬元進行重建。目前,戒毒所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10000余平方米,綠化面積6000余平方米。建成了相對獨立又互為一體的行政辦公區、戒毒治療區、康復活動區。
目前,戒毒治療區內設有圖書閱覽室、棋牌活動室、遠程視頻會見室、心理咨詢室、治療室、檢驗室、藥房以及餐廳、日用品代銷點、理發室等,康復活動區設有技能培訓學校、室外活動場等。2015年,戒毒所按照“兩基礎四深化”要求,強力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先后編寫了《強制隔離戒毒所操作規范》和《戒毒人員教育讀本》手冊,拍攝了《戒毒人員日常行為規范示范片》,目前還準備拍攝制作《收戒入所》《管理教育》《醫療工作》《康復訓練、職業技能培訓》《診斷評估》等戒毒所工作系列教學片。
幫助戒毒人員戒除毒癮,治療、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員是戒毒工作的基本方針。戒毒所嚴格按照戒毒流程,根據戒毒人員性別、年齡、吸毒種類等情況設置不同病區,對戒毒人員實施有針對性的生理脫毒治療、心理康復治療和身體恢復訓練。
戒毒所建立了科學的治療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醫生根據戒毒人員吸食、注射毒品的種類和成癮程度等,量身定制脫毒治療方案,并建立了完善的個人病歷檔案。根據生理脫毒治療的需求,戒毒所嚴格按規定采購、管理相關藥品。
醫護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醫生每天至少2次進入戒毒人員宿舍巡診,對戒毒人員的治療和身體康復情況給與及時的治療和看護。對處于生理脫毒治療期的戒毒人員,由值班民警和醫護人員共同監護,監督每個戒毒人員每天按時按量服藥。戒毒所還根據戒毒人員易發、多發性疾病種類,配備相應的藥品及醫療器械設備,保障戒毒人員基本醫療需求。
同時,戒毒所還與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建立綠色健康通道,保障戒毒人員在患重大疾病時能第一時間得到治療,醫院還定期派出醫生到所巡診坐診,強化醫療救治工作。綿陽市疾控中心還到戒毒所為戒毒人員進行體檢和艾滋病預防知識講座等。
針對戒毒人員生理脫毒容易、心魔難除的難題。戒毒所在加強生理脫毒治療的同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戒毒人員的心理矯治工作。如通過教育引導以及戒毒人員現身說法使戒毒人員意識到毒品對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樹立戒毒的決心。通過與戒毒人員家屬談話,以親情感化教育戒毒人員。通過專業心理醫生的談話溝通,幫助戒毒人員進行心理矯治。通過行為塑造療法、契約療法等加強對戒毒人員的行為矯正。通過與心理咨詢機構合作,引進心理測評系統、情緒宣泄系統、沙盤治療系統等心理矯治專業測試系統,掌握戒毒人員的心理狀態,從而量體裁衣、對癥下藥,鞏固心理矯治的效果。
在管理上,戒毒所采取“大封閉、小開放”的方式,根據康復期戒毒人員的身體狀況,組織戒毒人員進行每天不少于2小時的身體康復訓練和開展健康有益的棋類、乒乓球、唱歌、書法、繪畫等文娛體育活動、讀書征文活動,創辦《新生苑》報紙,發表戒毒人員學習體會文章,分享生活感悟。這一系列舉措有效地促進了戒毒效果的提升。
在做好科學戒毒工作的同時,戒毒所把深挖犯罪線索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在深挖犯罪線索工作中,所里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采取對戒毒人員教育、談話、觀察等方式,獲取和收集線索,然后進行分析甄別,再向相關辦案單位提供。該項工作舉措,成效顯著。
戒毒人員小劉因吸毒被送進戒毒所后,曾鬧著要自殺。管教民警了解到他從小跟著奶奶長大,染上毒品覺得對不起奶奶,只想一死了之。管教民警于是找他談心,鼓勵他好好戒毒,今后回去好照顧奶奶……后來,所里安排他學習電子產品裝接,由于他腦瓜靈活,心靈手巧,不久就當上了技能培訓小組長。2013年除夕,小劉從電視新聞里看到游仙區發生一起砸車窗玻璃盜竊巨額現金的案子后,懷疑是他以前認識的王某所為,于是將這一線索匯報給管教民警。民警將線索轉遞給專案組,專案組于第二天便將王某抓捕歸案,當場查獲被盜巨額現金。
2015年3月26日,戒毒人員王某某向管教民警檢舉,之前管教民警組織辨認的犯罪嫌疑人照片中有一個叫李某的人他認識,此人在從事非法買賣槍支。民警經過核實確認后,將線索轉遞給綿陽市涪城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不久,從辦案單位反饋信息:李某涉嫌非法買賣槍支案已成功告破。
近年來,戒毒所配合刑偵、治安、法制等部門破獲刑事案件10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0余人。
戒毒所雖說是綿陽市政府的系列編制單位,但由于距市區十幾公里遠,擔負的又是默默無聞的戒毒治療監管工作,不易引起人們的關注。魏正永所長介紹說,戒毒所現有民警22人、警輔人員23人,根據工作需求,設立了男管教大隊、女管教大隊、綜合管理大隊,后勤保障和職業技能培訓大隊。由于工作量比較大,管理人員捉襟見肘。但是,再苦再累,大家都默默無聞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力,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案墒聞摌I如果沒有一股子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那么我們提出的‘做事創業履職盡責爭一流,治療挽救殫精竭慮育新人’就成了一句空話??茖W發展觀的核心本質是‘以人為本’,所以我們把打造一支勇于獻身公安事業的優秀團隊作為戒毒所建設的首要任務。把戒毒所建設成為‘教人重生的特殊學?!鳛楣ぷ髯ナ?。”魏所長說。
魏正永曾先后擔任過綿陽市看守所副所長、拘留所所長。擔任拘留所所長時,拘留所被評為“一級拘留所”,榮立“集體三等功”。在拘留所干得正順手時,一紙命令又讓他到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擔任所長。魏正永到戒毒所后,明白了上級領導安排他來戒毒所工作的用心:所里設施陳舊,工作人員短缺……面對諸多困難,老魏沒有氣餒,也不提條件,而是迎難而上。他首先在所里倡導“人性化管理”理念,提出要把戒毒所建設成為教人重生的“特殊學?!?,讓戒毒人員在寬容關愛、體貼周到的綠蔭下獲得新生。為了能夠及時了解戒毒人員的思想動態和戒毒進展情況,老魏一個禮拜7天至少有6天都是“以所為家”。他還要求民警要和戒毒人員交朋友,要捧出家長般的心照顧他們、感化他們。他自己堅持每天深入戒毒病室與戒毒人員談話,記錄下戒毒人員的每一點新變化,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教工作。同時,老魏對已出所的戒毒人員,也制定了一套跟蹤教育計劃,實時了解掌握他們出所后的生活、工作情況。他把手機號留給每一個出所的戒毒人員,叮囑他們出去后有困難需要幫助時要來電話。老魏還不定期抽出時間到出所戒毒人員家里進行回訪,同他們及家屬談心,鼓勵他們樹立生活信心,不要再沾染毒品……戒毒人員小劉告訴記者,無論是正在所里戒毒的人員還是已經出所的戒毒人員,見到老魏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魏伯伯”。
管教民警趙金龍進入戒毒所工作6年來,堅持以所為家。每天提前到單位上班,幫助前一天值班民警處理善后工作,收集各類信息,為所領導在晨會上布置當天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下班后或周末,他又經常幫別的同事頂班、值班。正在懷孕的妻子想讓他陪同去醫院檢查他都沒有時間。雖然妻子沒有怨言,但由于身體虛弱,孩子尚未足月就早產了,更不幸的是,孩子出生后還沒回到家,還沒見到父親的模樣便夭折了。正在所里值班的趙金龍流下了悲痛的淚水。
大學本科畢業的田小燕曾有機會到丈夫所在單位從事會計工作,可她卻偏偏愛上了公安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10年。2008年,戒毒所成立女管教大隊,田小燕受命擔任了大隊長職務,她和所里僅有的另外1名女民警承擔著60多名女戒毒人員的管理教育、康復訓練、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值班備勤任務,可謂辛苦至極,但她們從來沒叫一聲苦。每當有女戒毒人員生病,她們還要白天黑夜輪流值班守護。8年來,為了戒毒人員的康復,她經常吃住在所里,把教育孩子、陪伴老人的事全交給了丈夫。孩子想她的時候,丈夫只好在周末時把孩子帶到所里陪她值夜班。老人心疼、丈夫責怪、孩子哭鬧,她都默默地承受著,但面對一個個誤入歧途的花季少年,她只有向親人再三解釋求得諒解,然后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年近六旬的楊開云雖然只是一名警輔,但干起活兒來卻是一絲不茍。特別是所里的水電維修、基礎設施維護、木工鐵藝制作等活兒全由他包下了。有一次,男戒毒人員宿舍區的下水管道堵塞了,污水漫進了樓道。正在大家束手無策之際,楊開云扛著機器趕來了。他不顧滿地污濁、臭味襲鼻,一點一點地疏通著。然后還領著大伙兒用水把地面沖干凈。等他干完回到家時,已是晚上10點多鐘。
正是有了這樣一支勇于獻身公安事業、以“做事創業履職盡責爭一流,治療挽救殫精竭慮育新人”為工作目標的優秀團隊,他們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已連續20年實現單位“零事故”、隊伍“零違紀”,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強制隔離戒毒所“樣板所”、全國公安規范化管理“先進強制戒毒所”、被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高士其基金管委會授予“戒毒貢獻獎”,被公安部評為首批“全國一級強制隔離戒毒所”、首批“全國標兵強制隔離戒毒所”,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集體一等功”1次。
多年來,戒毒所在工作中始終倡導和堅持“人性化管理”理念,并提出了“家”和“學?!钡母拍睿龑Чぷ魅藛T把戒毒所當做自己的家,把戒毒人員當做自己的家里人去關心關愛,把戒毒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形成了獨特的戒毒所“家風”。20年間,所里的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家風”一直在傳承。
強制隔離戒毒雖然能夠讓吸毒人員從生理和心理上將毒品暫時戒掉,但如果他們回歸到社會以后沒有正當的職業和正常的工作,很多人容易重蹈覆轍。這一問題成為戒毒所領導和民警思考得最多最深刻的問題,大家都在努力尋找新的答案。
“把戒毒所辦成教人重生的特殊學校”這一理念雖然早就提出,但過去,戒毒工作還是較多地沿用老的監管模式。為了讓戒毒人員能夠在1~2年的強制隔離戒毒期間學會一技之長,為回歸社會打下良好的生存基礎,近年來,魏所長帶領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技能培訓轉型升級的方法和路子。在社會和勞動保障、教育等職能部門及相關企業的幫助指導下,戒毒所決定以“安全實用、技術創新、接軌社會、考核發證”為培訓目標,對在所戒毒人員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同時,為提高培訓的技術含量,戒毒所不斷優化培訓項目,將過去的勞動型、粗放型、工廠型培訓轉型為技術型、精細型、學校型培訓轉變。如今,在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門的支持下,戒毒所開辦的所有培訓項目均可以參加職業技能考試。這一舉措極大地提升了戒毒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含金量和現實意義。
說到戒毒所的技能培訓,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主動申請到戒毒所技能培訓班來當老師的民間刺繡中級藝術師“唐繡娘”。
“警營”和“繡娘”在一般人眼中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事,可在戒毒所警輔唐麗身上卻實現了完美統一。唐麗外號“唐繡娘”,是綿陽市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民間刺繡中級藝術師,她的雙面繡《熊貓》等多幅繡品曾榮獲中國國際商品博覽會銀獎等多個獎項,作品遠銷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
唐麗原來在綿陽市內有一家自己的刺繡工作室。戒毒所開辦刺繡培訓班之初,請唐麗來講課,久而久之,她被那一張張稚嫩而渴望戒毒重生的年輕面孔感染了……經過慎重考慮后,她向所領導提出申請要求到所里來當一名技能培訓老師。有人認為她腦子出了問題,可她說:“作為一名刺繡老師,我若能幫這些渴望學習刺繡的失足青年重新走向新生,又能讓刺繡文化傳承下去,是一舉兩得啊。”她到所里上班后,一邊為戒毒人員講解刺繡理論知識,一邊手把手地教刺繡針法。由于坐著彎腰的時間長了,腰背隱隱作痛,她貼上膏藥繼續教。為了讓戒毒人員學到不同的手繡技術,唐麗自己花錢購買了不同風格款式的繡畫和手繡工具讓戒毒人員練習。學習手繡的戒毒人員要出所了,她又設法聯系有招工需求的手繡企業,幫助戒毒人員出所后找到一份工作。截至目前,在“唐繡娘”的教授下,戒毒所刺繡工藝培訓的學員已完成風格多樣、質量上乘、藝術價值高的刺繡作品上百幅。通過刺繡培訓,幫助戒毒人員緩解枯燥的戒治生活,培養他們良好的心態和情緒,更學到了謀生的技能,學員們都喊唐麗叫“唐繡娘”。
“人性化關懷”所帶來的效應,既是當前的,也是影響長遠的。既有技能的,也有靈魂深處的。
阿布都是來自新疆的一名戒毒人員,由于不吃豬肉,所里就專門為他做一份不沾豬肉的飯菜。阿布都在所戒毒期滿后,由于沒有路費回家,所里又專門安排民警為他買好火車票把他送上了回家的列車。臨走時,阿布都滿眼淚水地拉著民警的手說:“戒毒所的民警都是我的親人,我會永遠記得你們的恩情的……”
2014年3月,魏正永所長帶著民警來到三臺縣中太鎮已出所戒毒人員杜某某家里回訪,了解到杜某某開辦的苗圃和養雞場面臨著銷售途徑等困難時,魏所長便找到身邊的親人朋友牽線搭橋,幫助杜某某與三家“土雞館”和一家中餐館簽訂了供貨合同,解決了她創業的后顧之憂。杜某某一家人對魏所長和民警們的感激之情濃縮成了一面鮮紅的錦旗。
戒毒人員王軍以前是一名建筑老板,有一個幸福的家。后來,因為被“朋友”引誘吸了毒,原本幸福的家散了。管教民警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找到了他前妻和孩子,跟他們談了王軍在戒毒所里的情況,希望他們到戒毒所探望王軍,鼓勵他好好戒毒。在民警的幫教下,王軍經過一年多努力戒掉了毒癮,診斷評估小組批準他提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出所前,在民警的見證下,王軍和妻子在戒毒所里舉辦了一場簡易的婚禮。
戒毒人員小葉剛來戒毒所時,脾氣暴躁,見人就罵,連她親屬都視她為“禍害”。管教民警耐心地從心理上對她進行疏導教育,她生日那天,所里給她買了生日蛋糕,并組織全體女戒毒人員一起給她過生日。在大家的祝福聲中,她流下了懺悔的眼淚:“我是個吸毒人員,沒想到你們還這樣把我當人看!”
一個個故事的背后,是一個個渴望重生的心靈,正是在“人性化關懷”這樣的“家風”引領下,在這支勇于為公安事業奉獻的優秀團隊默默付出下,一個又一個戒毒人員在這所特殊的學校獲得了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