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癥狀之一,過度的發熱會使人體機能發生障礙,導致抽筋、驚厥、昏迷等嚴重反應,發熱過久還會造成人體消耗增加,營養供給不足而引發其他病癥。退燒藥物通過調節人體機能,使人體體表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同時抑制寒戰,使機體產熱減少,從而降低體溫。
適合于成年人的退燒藥有西藥和中藥,其中西藥主要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常見的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中藥用得較多的是中成藥,如柴胡顆粒等。

2大“主角”
臨床上,成年人退燒藥以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為主打藥,它們兩個相對于其他退燒西藥來說,的確更安全,效果更明顯。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最常用的兩種退燒藥物,均可以緩解疼痛和發熱。然而二者之間又有明顯的差別,該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呢?
1.有效性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都適合咽喉痛。對乙酰氨基酚還適用于頭痛,布洛芬則對月經腹部絞痛更適合。
布洛芬對與炎癥相關的竇性頭痛、肌肉痛、耳痛、牙痛效果好,而對乙酰氨基酚沒有消炎作用。
2.安全性
對乙酰氨基酚:用量過大可能損傷肝臟,并且是不可逆損傷;對胃腸副作用較少,但長期大量用藥也會導致腎功能異常。因此,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婦及哺乳期慎用。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感冒藥、止痛藥都還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用藥時要注意檢查成分,避免重復使用、劑量疊加。
布洛芬: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腎損傷、心臟病發作和卒中,可導致胃潰瘍出血、胃燒灼感、輕度消化不良,還有發生無菌性腦膜炎癥狀的個別案例。對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過敏者禁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對阿司匹林過敏的哮喘患者禁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或嚴重心力衰竭者禁用。尤其要注意的是,布洛芬有導致心肌梗死風險增加的可能。
3.相互作用
對乙酰氨基酚:同時應用巴比妥類或解痙藥(如顛茄)的患者,可致肝損害;與氯霉素同服,可增強后者的毒性;長期規律的每日服用可增強華法林和其他香豆素類的抗凝作用,因而可增加出血風險;偶爾服用無顯著影響。
布洛芬:與抗高血壓藥同用時,降低后者的降壓效果;降低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病和卒中的作用;與口服降血糖藥、地高辛、甲氨蝶呤同用時,能使這些藥物的血藥濃度增高,不宜同用;與呋塞米同用時,后者的排鈉和降壓作用減弱;與肝素、雙香豆素等抗凝藥同用時,可導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增加出血傾向。
【結論】
60歲以上老年人、有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優先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關節炎患者,優先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無消炎作用)
5個“配角”
西藥中的退燒藥還有一些處于“配角”或“替補”的位置。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
阿司匹林
普通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泡騰片劑量較大,通常是每片0.5克,劑量相對較“猛”。阿司匹林腸溶片多為小劑量,其規格有每片25毫克、40毫克、50毫克、75毫克、80毫克、100毫克、300毫克等。發熱退燒及緩解疼痛,需要劑量大一點,可選擇普通阿司匹林片劑或阿司匹林泡騰片。預防血栓、保護心腦血管,需要劑量小一些,也就是說應該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
值得注意的是,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發燒不能用阿司匹林。因為感冒病毒侵害血管,使血管變脆,不斷向外滲血,此時服用阿司匹林,將加重毛細血管出血和其他血管滲血。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是新一代非甾體類抗炎藥,有強大的退熱、抗炎和鎮痛作用。近年來全球已有多起與應用尼美舒利有關的重度肝臟損害的報道,現在我國禁用于兒童,在成年人中還可以使用。
雙氯芬酸
為一種新型的強效消炎鎮痛藥,它通過抑制前列腺合成而發揮其藥理作用,具有抗風濕、消炎、鎮痛及解熱作用,鎮痛、消炎及解熱作用比吲哚美辛強2~2.5倍,比阿司匹林強26~50倍,藥效強,不良反應少,劑量小,個體差異小,用于各種炎癥所致的發熱。
常用的是雙氯芬酸鈉栓,是栓劑,從肛門塞入,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速。對于拒絕口服藥物或不宜口服藥物的患者,退熱栓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使用應當注意,寧愿少用一些,燒退得慢一些,也不要大量使用。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不僅會導致體溫陡降,藥物反復刺激肛門后,還容易造成腹瀉。
安乃近
在退燒藥家族中,安乃近問世較早,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作為解熱鎮痛藥用于臨床。其退燒最快,但不良反應也最危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臨床上就基本不再用了。
有些人家里備有安乃近,有了頭疼、發熱就自行服用,這其實并不科學。安乃近主要用于高燒時的解熱,也可用于頭痛、關節痛、痛經等病癥,但一般不作為首選用藥,僅在急性高熱,病情急重,又無其他有效解熱藥可用的情況下,才可用于緊急退熱。
安乃近有不少副作用,如過敏、虛脫、白細胞減少、腎功能損傷等,嚴重的可引起藥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滯。長期服用安乃近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粒細胞減少,嚴重者會產生粒細胞缺乏癥,表現出乏力、全身不適的癥狀。在此提醒,安乃近吃多了會產生依賴性,要慎用安乃近,更不能長期服用。如果出現發熱、頭疼等癥狀,最好不要輕易服用安乃近,可選用其他退熱、鎮痛的藥物替代。必要時,及時來醫院就診為宜。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也有較強的退熱作用,但容易掩蓋病情,加重感染,不宜常規使用。只有在全身中毒癥狀較重,在醫師的指導下才能使用。
老人首選中成藥退燒
中藥類退燒藥可以分為單藥提取物,如柴胡口服液/注射液、羚羊角口服液/注射液等。以及復方制劑,如麻黃湯、銀翹片及清開靈注射液等。
單純退燒的中藥
中藥柴胡、羚羊角具有明確的退熱作用,由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口服液或者注射液,可以用于體溫超過38.5℃的高熱患者,或者有抽搐危險的低熱患者。這類藥物起效較快、作用緩和而持久,一般不會導致大量出汗等后果。臨床上適應癥比較廣泛,病情急重時多選注射液靜脈使用。
復方制劑既退熱又治本
具有退燒作用的復方制劑,除了退燒,還可以對病證本身進行治療,包括麻黃湯、銀翹片及清開靈注射液等。目前常見的感冒多發生在受涼或受風后,除了發燒,還常有怕冷、怕風的表現,并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癥狀??梢赃x用感冒清熱沖劑、強力銀翹片或Vc銀翹片、正柴胡飲等。這些藥物均有辛透散邪的功效,可以實現中醫所謂的“驅邪外出”,用藥后體溫可以下降,并伴有其他癥狀的好轉。
對于外感風寒所致的高熱,可采用麻黃湯散寒解表、驅邪外出。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被稱為“溫病三寶”,也是臨床常用的退熱之品。安宮牛黃丸常用于高熱伴神志昏迷的患者,紫雪丹、至寶丹用于小兒高熱,尤其是伴有驚厥時。
患者服用此類藥物后會微微出汗,要注意保暖、避免風寒及再次受涼等;而且要多飲水,及時補充體液。治療期間應保持清淡、營養豐富的飲食,如菜粥、蛋羹等,忌吃辛辣油膩及生冷之品,防止因飲食不節而加重病情,或使病情遷延難愈。
清熱解毒的退燒藥
另外還有很多以清熱解毒為主的中成藥,也可作為退燒藥,如清熱解毒口服液、熱炎寧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銀黃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等,主要應用在表證已經解除,但仍有內熱的情況下。一般用在感冒的中后期,患者仍然發熱,但已沒有怕冷、咽痛、咳嗽咯痰、口干欲飲、小便發黃等表現。
此類藥物還可以用在伴有發熱的肺炎、膽囊炎等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中。在使用這類藥物時應該注意不要食用辛熱類食品,如辣椒、生姜等??梢赃M食西瓜、苦瓜等寒涼類的水果和蔬菜,以發揮協同作用。在服用本類藥物時可能會出現大便偏稀等現象,這是邪熱外出的表現,不用緊張。
退燒藥9大注意
1.退燒藥最多服用3天。這是避免不良反應的一大原則。一方面,解熱抗炎藥只能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多用無益。另一方面,感冒引起的體溫升高通常持續2~3天,如果超過3天,病情可能變得復雜,最好醫院就診。
2.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目前自己買藥治療的情況多是感冒發燒,在使用退燒藥時大多同時還用了感冒藥。而有些復方感冒藥中往往含有退燒藥的成分,以常用的復方感冒藥如氨酚偽麻那敏膠囊、白加黑感冒片為例,其中就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如果使用單一成分的對乙酰氨基酚退燒,同時服用上述復方感冒藥,很容易因為重復用藥導致對乙酰氨基酚過量。而過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會造成肝損傷。
3.使用退燒藥只是緩解發燒這一癥狀,不能治療引起發燒的感染本身,是“治標不治本”。需要查明發熱原因,常規意義上的退燒藥只起降溫作用,并不針對引起疾病的病原體進行治療。比如細菌性肺炎引起高熱時,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細菌,從而達到徹底消炎降溫的效果。
4.服用退燒藥時要多喝開水。發燒的患者服用解熱鎮痛藥后,體溫會逐漸降至正常。其原理是,由于藥物的作用使血管擴張,排汗增多而帶走大量的熱量,因此用退燒藥時多喝水。一來可以增大排出的汗量以有效地降溫,二來也可避免出汗過多而造成的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或虛脫,尤其是幼兒、老年、體弱的患者更應注意。
5.孕期感冒發燒,不妨選用一些毒副反應較少的中草藥對癥處理。具有清熱解毒、抗病毒作用的板藍根、大青葉、連翹、羌活、金銀花等都有較好療效。中成藥及其制劑銀翹解毒丸及片劑、顆粒劑,復方大青葉注射液、銀黃口服液等都可以用。
6.老年人退燒藥要慎重。當人步入老年后,全身臟器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中樞神經調節功能差,即使是按照正常劑量服用感冒退燒藥也容易引起脫水癥狀,若超劑量服用感冒退燒藥,就更容易引發脫水。一般來說,60歲以上的老人用藥量應在成年人正常劑量的3/4以下。另外,老年人由于常合并其他慢性病,有可能同時還用了一些其他藥。如果正服用西咪替丁、酮康唑、氯霉素、異煙肼以及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格魯米特、灰黃霉素等,應在醫生指導下增減藥物劑量,監測藥物的毒副作用。
7.中暑導致的發燒,不能服用退燒藥。中暑后的體溫升高是因人體散熱受阻,造成熱量在體內積蓄,不能通過出汗來散發熱量而導致的。退燒藥主要是通過身體發汗來達到降溫目的,因此服用退燒藥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能降低體溫。中暑后出現高燒,正確的方法是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全身,并在額頭、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表淺處放置冰袋。如果出現昏迷、抽搐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8.忌酒和咖啡。酒喝多了傷肝,退燒藥也可能傷肝,二者相加,肝臟的負擔肯定會加重。同時,胃黏膜也會受到直接傷害,可能出現胃出血、潰瘍等嚴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特別要提醒慢性疼痛患者,喝藥酒時千萬別吃解熱鎮痛藥。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能使對乙酰氨基酚在肝臟內產生的有害代謝物——“N-乙?;锦钡亩拘栽鰪?倍,從而放大對肝臟的傷害。
9.當心藥物熱。發燒了,明明已經用了退燒藥,怎么燒還是退不下來呢?這可能是典型的“藥物熱”現象,停用所有的退燒藥和抗生素,兩天后體溫就會下降至正常。一旦出現藥物熱,首先應由醫生明確診斷,鑒別是感染導致的發燒還是藥物熱。治療原則首先是停用致熱藥。若病情需要必須再用此致熱藥,應加用激素(強的松等),以減輕發燒及其伴隨的其他癥狀。若藥物熱伴發嚴重皮疹和其他臟器損害,應酌用抗組織胺、抗過敏藥、激素類和維生素C,以加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