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華
摘要:面對審計工作全覆蓋的新常態,2016年2月5號,審計署提出了《審計署關于適應新常態踐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由此可見,新常態下,如何搞好審計工作逐漸成為了相關機構和專業人士重點研究和關注的話題,對于基層審計工作同樣如此,所以本文擬從新常態下如何搞好基層審計工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分析新常態下基層審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相關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基層審計;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眾所周知,審計全覆蓋的提出,象征著我國的審計工作進入了一個“提檔升級”的新常態,審計全覆蓋的落實對于我國改革的深化、廉政工作的建立、風險防控能力的提高、法制建設的落實以及國民事業的發展和進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面對審計工作的新常態,基層審計機關要切實把握好這個轉變的契機,在確保計劃統籌、隊伍建設、信息技術應用等能力提高的基礎上使得基層審計工作得到切實的強化,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基層審計工作并沒有實現價值最大化,所以就新常態下如何搞好基層審計工作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新常態下基層審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和不足
據調查,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基層審計機關意識到了強化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也試圖通過完善制度規范、提高人員素質等措施來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面對新常態下的新壓力和新挑戰,基層審計工作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層審計監督重復交叉
交叉重復審計的現象是現階段基層審計工作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就目前情況來看,上級審計機關計劃審計項目與下級審計機關計劃審計項目時有重復,往往是一個審計事項,在出現審計時間跨度不同的時候,下級審計機關剛審完撤點,上級審計機關又要延伸審計;加之由于審計的目的性和重點不同,實施各項審計也未能相互兼容,例如:專項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預決算審計等,有的審計內容和項目也是重疊交叉的,但在實施時也是各審各的,沒有互相替代、實現審計成果共享。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給被審單位帶來了人力、物力的重復支出的壓力和負擔,容易給審計部門和被審計部門帶來不必要的矛盾和壓力,不利于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2.審計思維缺乏高度
審計思維缺乏高度是新常態下基層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地方領導把審計機關當做是“萬金油”,遇到什么事都找審計,進而形成了審計與管理,審計與監理不分的局面,把審計結論當成“保護傘”,遇事又當成“擋箭牌”。目前,由于基層審計機關仍舊實行雙重領導,獨立性不強,審計工作很容易受干擾,不能從根源上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造成審計成果轉化能力不足,弱化了政府的參謀、助手作用。對績效審計、內控制度審計的探索程度也明顯不足,不能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制約了審計工作應有價值。
3.審計方法存在滯后性
現階段,基層審計工作的開展主要采用的方法依舊是根據自己所搜集的資料和證據為判斷依據進行事后審計,但是這些資料并不能全面地反應審計項目的真實情況,這樣一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另外,由于受傳統審計習慣、計算機軟硬件環境制約,加之基層審計機關隊伍素質、會計電算化水平參差不齊,目前基層審計機關實施計算機審計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二、新常態下搞好基層審計工作的建議
基層審計機關對審計工作的監督重復交叉、審計思維缺乏高度、審計方法存在滯后性等問題的存在確實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所以為了在新常態下搞好基層審計工作,筆者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意見,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合理整合審計資源,加強審計上下聯動
加強審計資源整合,破除上下級審計機關之間和審計機關內部狹隘的“地盤”意識,橫向縱向全方位推進審計工作高度融合,探索矩陣式溝通協調,推進扁平化業務管理 ,增強審計上下聯動,全面提升審計監督效能。
2.加強對審計思維的認識,強化審計的力度
要想從本質上提高基層審計機關的審計力度,一方面需要掌握本地區審計的關鍵點,例如今年以來要將地區的供給側改革政策的落實情況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審計過程中要嚴肅處理損害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案件,對于重大違法違紀、履職不到位、損失浪費、環境污染、資源毀損等情況加強審計力度;另一方面,要善于借鑒供給側改革政策的目標,例如深化改革、提高績效等,確定基層審計的長遠目標,明確階段性目標,深層次的思考地區的審計工作,達到從根本上提高基層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優化審計方法,為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審計方法的優化也是新常態下,提高基層審計工作績效的關鍵,所以需要基層審計機關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要掌握最新的審計政策。例如《意見》的提出,表明了審計署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要明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新格局,判斷形勢,定位自身的角色并部署相關工作;就如何適應新常態、踐行新常態,基層審計機關要重新定義自已的新常態;要對如何適應、完善、踐行新常態構建一個很好的保障機制。所以基層審計機關在開展和落實審計工作前一定要深入解讀《意見》的相關規定;二是要轉變之前以查資料為主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實現現場交流、實時詢問的資料獲取模式,并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力度,引進OA等現代化的辦公系統,確保審計工作的高效、高質開展,進而使得基層審計工作的績效得以穩步的提高。
三、結語
總之,面對審計工作的新常態,基層審計機關一定要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規范,掌握各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善于發現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善于學習和借鑒,及時的提出有效的應對問題的建議,在努力落實基層審計工作全覆蓋的基礎上促進地區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和進步,而本文僅是筆者對新常態下基層審計工作的探索性分析,筆者將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做進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參考文獻:
[1]游異.新常態下如何開展審計監督[J].中國集體經濟,2015(16).
[2]萬蓉.試論新常態下審計人應具備的六種能力[J].審計與理財,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