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在企業各領域的廣泛運用,帶來了審計工作的巨大變化。隨著信息化審計的推行,審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在信息化審計初步運用的過程中,因審計工作的會計問題,會存在諸多的風險因素與實際操作難題。這就需要企業審計工作者,構建規范化的工作制度與流程,有效控制會計審計的風險因素,針對風險產生的來源,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提出有效的信息化審計策略。
關鍵詞:審計;風險因素;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信息化審計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審計,是審計從業人員都將面臨著新的挑戰,信息化審計的發展,大量縮簡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量。 但信息化審計比傳統審計存在著更多風險,主要來源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的擴展以及審計人員自身能力的局限及職業道德要求的變化,為了更好的推動信息化審計工作的發展,不僅需要企業和相關的工作人員一起努力,政府也需要采取相關的措施。
一、審計風險的內涵及特征分析
當前,企業審計存在的風險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誤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其中誤報風險主要來源于會計人員在代碼識別能力上的不足,信息化的審計發展趨勢,大量縮減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然而,將紙面信息變成計算機信息的過程,依然會出現一些誤報和錯報的問題。計算機的深入普及,需要對人與機器進行雙重有效的控制,當被審計的單位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時,信息化審計的數據和程序被管理者私自修改是無法察覺的。而檢查風險主要來源于審計人員對軟件控制的綜合能力強弱,因為大部分審計人員在計算機操作上的綜合技能,尚存在不足之處,這就造成了數據信息審計檢查的風險。而鑒于信息技術本身的軟件發展規律,軟件更新的周期變短,對歷史文件的依賴性增強,若是軟件更新降低了對原始數據的處理能力,不僅會降低審計的效率,也將極大的增加審計風險。
信息化審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盡管當前信息化審計的發展并不完善,但也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信息化審計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還具有十分強大的適應能力,其實時審計的發展要求,必然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控制。與傳統審計模式相比,信息化審計極大的提升了原始審計的工作效率,消除了傳統人工審計存在的各種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體現了信息化審計的強大發展優勢。
二、造成審計風險的主要因素分析
1.競爭加劇的影響
信息化不僅帶來了社會整體經濟的發展,更帶來了市場內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審計行業也不例外。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體制正處于日趨完善的階段,而相關的保障政策尚未完全落實,這就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企業的發展目的是不斷的實現自我壯大,而信息化審計將擺脫人為因素對審計工作造成的影響而完全依賴于計算機軟件的運行。這種規范化制度化的審計發展趨勢,大大的降低了審計中不法行為的概率,但是這種審計的方式又會極大程度的損害企業的一些利益,部分企業為了促進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對信息化審計系統進行人為的更改將存在很大可能,這是造成審計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審計對象與內容的擴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世界經濟一體化越來越明顯。企業之間跨地域的合作也越來越多,不斷增加的跨國經濟活動,將不斷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使得企業的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呈現出復雜化與擴大化的發展趨勢。企業的審計工作將面臨更加精細化的挑戰,同時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因素。信息化審計要求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的精細有效,然而制度的細化發展,必定帶來一些新的風險因素。
3.審計工作者的能力局限與職業道德素養欠缺
信息化審計模式的發展,要求審計工作者既能掌握審計業務的基本技能,還需要審計工作者擁有較強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綜合素養。這種多元化的審計業務模式,不僅對審計工作者的審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需要審計工作人員能夠擁有更為專業謹慎的工作思維。信息化模式下,審計工作者的能力不僅涉及到審計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隨著審計業務的更高層次發展,審計工作者還需要掌握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擁有創新性的審計工作思維,能夠對準確把握會計審計工作的整體需求,有效降低對企業會計工作帶來的不良影響。而這種較高程度的審計工作要求,更需要審計工作者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避免工作人員為了追求局部或者個人利益,而為審計工作帶來新的風險。
三、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策略
1.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審計風險
計算機信息技術普及的大環境,有效推動了信息化審計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審計市場的巨大變化。為了實現信息化審計的內容擴展,政府部門應當發揮主導作用,構建信息化審計工作的新規則,并根據審計部門的具體工作要求,頒布新的工作準則。只有建立強大的制度規范,才能有效保障信息化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并從源頭規避信息化審計帶來的風險。從宏觀層面來看,要發揮信息化審計的廣泛監督作用,政府與有關部門就需要推動審計原則的踐行,并注重應用信息的反饋,如此才能不斷完善信息化審計的具體政策和條款,確保審計原則的整體使用性。另外,在審計行業中,工作人員要主動秉承可持續發展思維模式,積極提高思想認知,在會計審計工作中積極的應用新的審計原則,全面提升信息化審計的有效性,降低審計風險。以某林場為例,在預算的編制上堅持"兩上兩下"原則,即各單位、子公司的下年度預算要在當年8月份前報林場計財科(一上),預算草案經計財科會同有關部門初審后報場管委會討論,討論后出具初審意見返回各單位、子公司(一下),各單位、子公司按初審意見對預算草案進行調整,調整后的預算在當年的10月份前報送林場計財科(二上),計財科收到調整后的預算應及時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復核并出具審核意見,審核意見經管委會討論通過后經職代會審議后批復給各有關單位、子公司(二下)。制度明確,信息公開,根本就談不上審計風險。
2.注重對信息化審計人才的培養
信息化審計不僅需要符合審計發展需求的硬件與軟件,還需要加強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養。審計人員的基本素質與工作能力是信息化審計工作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只有符合要求的信息化審計人才,才能高效的完成審計工作,并有效降低信息化審計因對象擴展帶來的風險等。可見,對審計人才的培養是信息化審計環境下,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加強對信息化審計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企業還需要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合作,比如與高校的合作,通過專業的人才培養部門,定向培養專業的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審計人才。企業還需要增強自身對高校專業人才的吸引力,增強審計工作的活力并留住人才。最后,在加強對審計人才的管理中,制定規范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注重對審計人才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能夠確保會計審計信息化的順利實施。
3.增強信息化審計風險意識
信息化環境下,審計工作信息化帶來的風險給企業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嚴重時甚至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全面認知,還需要企業主動提高信息化審計策略的普及程度,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還需要對信息化審計有一個科學的認知,把控制審計風險放在審計工作的首位。注重在實際生產經營中維持審計工作的平衡性,既要摒棄效率與利益為主的發展理念,又要注重企業整體的協調發展。實現信息化審計工作的全面推行,同時改變了企業業務往來和交易模式,這就要求身系話審計工作全面注重網絡信息的提取,并有效的規避網絡技術運用的風險,減少網絡和審計工作的雙重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信息化環境下,審計工作策略的推行必定會改變其工作模式、范圍、內容和準則。在經濟形勢變化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大環境下,有效控制審計中遇見的各種風險因素,構建科學合理的審計管理制度,需要加強對審計人才的培養,并注重風險意識,方能有效提高信息化審計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封茜. 我國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24) .
[2]胡薇.基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的誠信價值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01) .
[3]景麗.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4(19) .
[4]杜保宣.淺析我國會計電算化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3(06).
[5]常琳.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2).
[6]程恬然.分析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23).
作者簡介:楊麗華(1967-),女,陸川人,漢族,大學專科,會計師,從事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