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對促進我國農產品生產與銷售,推動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S38;F713.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為解決農產品“賣難買難”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目前中國農產品網絡營銷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諸如信息網絡建設薄弱、缺乏農業信息化人才和營銷人才和農產品自身的特點帶來營銷不暢等問題。從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礎設施構、推進農產品電商和提升農產品質量等5個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策略,這對于提升中國農產品網絡營銷水平、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開展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可行性
自網絡電子商務興起以來,不乏農產品網上經銷的成功范例,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已成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寶雞市電子商務工作從2013年開始起步,2104年至2015年加速發展。截止目前,全市注冊電子商務企業1532家,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68億元,快遞業務營業網點達到400個,總交易額37億元。全市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中,有30%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20%開展了電子商務,2015年全市農特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7億元,占農產品零售總額的8%左右,農村電子商務正邁上“點上開花、面上促進、加速起飛”的新階段。實踐證明,農產品網絡營銷在當前農產品銷售中不失為一種實用的營銷方式。
二、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落后,互聯網普及率低
互聯網的普及程度是網絡營銷開展的重要基礎,我國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條件近年來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部分地區網絡建設仍不夠理想。3月10日消息,人大代表、湖南電信總經理廖仁斌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農村信息化建設與記者交流時指出,我國農村網民達1.78 億人,農村的信息網絡和內容應用存在剛性需求,但服務三農的信息網絡與內容應用落后。尤其是農村邊遠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通病。統一規劃建設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迫在眉睫,精準扶貧系統也需加快進度。
2.農產品自身的特點帶來營銷不暢
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規模小,營銷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主要表現在:(1)生產主體規模小,經營分散,不適應大市場、大流通的要求。一些農產品生產具有明顯的周期波動特征,而“銷售難”常常作為波動周期的一個階段出現,而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模式是造成農產品生產周期波動的重要原因。特別是農民整體上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弱,對市場變化趨勢缺乏準確的判斷力,生產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趨同性,“擴種—過剩—銷售難—減收”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2)流通渠道組織化程度低,阻礙了農產品正常流通。近年來,一些地方對農產品市場流通渠道建設不夠重視,市場流通體系功能弱,流通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產品的正常流通。特別是市場布局不合理,沒有形成覆蓋全市的流通網絡,交易方式落后,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在跨地區流通、產銷一條龍服務等方面也存在問題。(3)信息傳導不通暢,產品結構調整慢。有關部門組織建立了針對農民、農業的信息網絡,但缺少能夠把政府導向、市場行情、農業生產、批發零售、居民消費連接起來的綜合網絡和信息,因而造成農戶分散經營,盲目生產、粗放管理,難以及時生產市場需要的高質量農產品,造成了供需矛盾。
三、農產品網絡營銷提升策略
1.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
繼續多方提升政府和相關部門對農產品電商政策支持力度,使扶持政策和項目資金重點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電商人員培訓、電商品牌培育和電商專業人才引進等方面傾斜。通過政策扶持,優化電商發展環境,化解電商發展的瓶頸,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2.完善基礎設施構建農產品電商生態
農產品電商發展需要特定的產業生態鏈支持,特別是物流配送、倉儲冷鏈、交易平臺和服務配套設施,對開展電商至為主要。今后重點工作要加大電商基礎設施投資,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中心(園區)和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和交易平臺,逐步構建具有區域性和合理銷售半徑的電商產業鏈,為農產品電商發展創造條件。
3.依托現代農業特點推進農產品電商
現代農業有其自身的特點,現代農業園區、科技示范園、龍頭企業、一村一品示范村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農業組織機構,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在電子商務發展中,要注重結合農業自身特點,將線上和線下融合起來,如田園觀賞、鄉村旅游、采摘體驗等,旅游觀光等線下體驗和線上銷售有機結合起來,發展具有農業產業特色的電子商務模式。
4.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水平
農產品電商要持續發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最終要靠質量說話。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線上要買得好,線下要功夫深。因此,要在農產品的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和“三品一標”認證上做好文章,提升品質,培育品牌,為開展農產品電商打好基礎。
5.要突出特色在精字上做足文章
實踐證明,越是有特色的農產品越是受消費者歡迎。互聯網縮短了空間距離,能夠讓特色農產品走得更遠,讓地方民俗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更進一步增強。地方特色農產品要利用互聯網的這一特點,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度挖掘、宣傳和推介,把特色做精,把精品做強,努力把特色轉化為品牌優勢和市場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胡開熾.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問題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2007(2):56-59.
[2]王靜.農產品網絡營銷初探[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8(4):22-23.
[3]李哲.中小型企業網絡營銷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0(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