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
摘要:隨著互聯網應用的蓬勃發展,農產品紛紛開始觸網,搭上電子商務這趟快車。開展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有利于拓寬農產品的銷路,促進農民增收,因此本文作者分析了當前廣西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隨著電子商務的深入發展,網絡營銷已成為一種趨勢,并為傳統企業產品的銷售打開了新的渠道。網絡營銷由于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優勢,這一便利的銷售方式同樣適用于農產品。我國是個農業大國,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區域性結構失衡等因素,農民們經常出現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推動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對解決農產品賣難的問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農民增收脫貧具有重要意義。
一、廣西農產品網絡營銷現狀
廣西具有豐富的農產品,特別是亞熱帶水果資源豐富,如容縣的沙田柚、田陽芒果、靈山的荔枝、荔浦芋頭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名氣,各種亞熱帶水果產量居全國前列;廣西的木薯、蔬菜、桑蠶、還有北部灣地區的海產品、桂南的甘蔗等在全國產量居于前列;同時生蠔、松脂、白果、劍麻、茉莉花和香料等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桂南糖料蔗優勢產業帶,桂北柑橘優勢產業帶,茶葉和中藥材等也逐步形成區域化產業。
最近這幾年隨著電商的深入發展,政府也在力推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廣西商務廳、財政廳先后頒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方案(試行)》和《2015-2017全區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實施方案》,加速推進農村和社區電子商務,真正使電子商務走進農村,實現“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動。
由自治區政府有關部門引導,區內的不少電商企業在國內的知名電商平臺如京東商城、阿里巴巴、淘寶網等紛紛建立品牌旗艦店,引入廣西品牌特色農產品在平臺進行直銷。有政府牽頭,知名電商企業運營,還專門在淘寶上還開設了廣西特色館,力推各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政府還推動建立農村電商示范園,比如橫縣先后引進了樂村淘、一畝田等大型農業電商企業。橫縣政府還和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實施“農村淘寶”項目,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淘寶項目在廣西的首個示范縣,并籌建了橫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類似的農村電商孵化園在其他農業大縣如恭城、靈山等也有,當前廣西農村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已經初步形成一定的氣候。但由于廣西地處落后的西部,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很大一農村電商發展基礎比較弱,目前農產品的銷售仍以現貨交易為主。
二、廣西農產品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網絡營銷基礎設施落后
由于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網絡化、信息化水平低。目前在廣西網絡覆蓋率低,上網成本比較高。還有有很多的村莊沒有接入互聯網,甚至還有些貧困地區連電都沒有接上,或者電壓不穩定,網絡基礎比較差。很多農戶,甚至連行業的龍頭企業在計算機應用水平和網絡配備水平上還很落后。
2.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
據統計數據表明,我區農產品的物流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30%-40%,鮮活農產品更是達到60%以上。而廣西主要的農產品就是水果蔬菜類等鮮活物品,很多時候由于沒有控制好物流環節,使得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上的損失率就達25%-30%,而發達國家的損失率只有5%左右。二是物流配送不到位、配送周期長。當前廣西的物流配送網絡很多都只建到地市一級,95%以上的鄉鎮農村基本沒有開展物流配送,比較大的縣城也只拓展了的部分的物流配送的業務。
3.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缺乏
由于農民科學文化水平較低,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對于網絡技術的知識掌握非常有限,因此在農村真正懂電商又懂經營的人才非常缺乏。
4.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廣西的農產品生產品種多樣,但是一直以來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市場上都沒有形成自己有競爭力的品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
三、廣西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
1.加強網絡營銷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光纖進村入戶,對于農產品產量較大且有上網銷售需 求的地區,由政府補貼,提升帶寬、增設服務器等,為開展網絡營銷奠定基礎。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基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重點扶持和鼓勵農貿市場、農業大戶、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設。
其次通過整合物流資源,合理規劃和布局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加快發展產地預冷、冷鏈運輸、冷庫倉儲、定制配送等全冷鏈物流;引進物流配送龍頭企業,逐步構建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配送體系。
2.樹立農產品的品牌,加強農產品的標準化、集約化生產。一直以來,廣西的農業生產主要以個體農戶為主體,農民們缺乏品牌意識,很多農產品的生產都沒有建立標準,因此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建議加強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對各種農業產品的進行品質分級,開展產品包裝以及產品編碼的標準開發,另外,可以引進化的公司或者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進行規模標準化種植,引導農民走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的道路。
建議各地篩選具有地域特色和優勢的產品,各地要選出適合做電商的主打產品,樹立地標品牌,以產品品牌帶動縣域品牌推廣,結合“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組織農產品上網銷售。政府可以農戶成立經營合作社,將農村分散生產的農產品通過經營合作社化零為整,增強產品規模化經營,提高品牌影響力。還可以依托的電子商務代運營企業,為各地特色產品進行品牌策劃,網絡營銷代運營,從而提升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在網絡打開產品的銷路。
3.建立多層次的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
重點構建多層級的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一是圍繞知名三方電子商務運營平臺開展農產品直銷。如以淘寶、京東商城、1號店、蘇寧易購等三方平臺建設為主要載體,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經營企業在這些平臺上開設網上旗艦店,拓展農產品網絡零售市場。二是建立農產品網上批發、大宗交易平臺,推動特色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加工基地,利用各大電商平臺,建設區域性電子商務專區如淘寶地方特色館、京東商城特產館等,開展農產品網上批發業務,樹立農產品的品牌。三是探索生鮮農產品網上直銷,引導我區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開展“網上農產品直銷”和“時令農產品預訂”等形式的農產品網絡直銷基地建設,推動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村合作社轉型升級。還可以嘗試O2O模式,線上下單線下體驗提貨,拓寬鮮活農產品的銷路。此外,依托三方網絡團購促銷平臺,培育一批季性、固定式的我區農產品網絡促銷活動。
4.推動移動電商的應用
當前移動商務是未來電子商務的趨勢。我國網民八成以上使用手機上網,同時對于農民而言,電腦的使用率低,操作比較復雜,而手機在農民中普及率較高高且操作簡單,開發移動終端作為農產品網絡營銷平臺是切實可行的。引導農民使用手機進行互聯網營銷,應用微店、有贊網、微信等新型的移動銷售平臺開展農產品銷售,簡單易行有效。
5.加大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培養力度
面向農村基層開展一系列的電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電子商務基本操作技能、網店平臺建設與運營、電子商務風險防范等;推動建立地方高校和企業采取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合作,開展分行業、分區域的電子商務應用和技能培訓。推進教育培訓機構和主要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普及培訓工作,可以依托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培訓機構,通過建立淘寶大學地方分校、青年網上創業團和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等形式,實施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培訓,使人才培育與企業用人需求、主體創業需求相適應。
參考文獻:
[1]韋俊良.廣西農產品電商發展現狀及政策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5(7).
[2]李玉清.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與展望[J].農業網絡信息.2014(11).
[3]李育民.基于電商背景下農產品銷售模式的思考[J].上海農業科技,2014(3).
[4]翁華斌.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思考.[J].大眾科技,2014(4).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科研項目“廣西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204LX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