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芬+溫明月
摘要:當前高校已經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廣泛開展起來,但實際上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其教育問題形成的原因基礎上提出了強化思政課主渠道的功能;搶占網絡教育新陣地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當前,各高校已經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廣泛開展起來,但是,實際上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工作者們有必要對其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找到更好的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一、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出現的問題
目前,各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政課主渠道作用發揮不強的問題
由于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多樣、多變態勢對大學生思政課課堂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調研表明,思政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作用發揮不是很強。思政課的魅力正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吸引力也有待進于一步提高。特別是思政課的社會實踐環節更有待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二)個人主義與核心價值觀矛盾的問題
高校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不得不面對的是一方面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在價值本位向主體傾斜的同時他們自我中心傾向逐步顯現。大學生在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時,往往更容易把滿足個人的要求與實現個人的理想放在較高的位置上,而不夠重視社會理想與社會價值的實現,使知與行難以協調一致,致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不良網絡文化沖擊的問題
當前網絡已經覆蓋高校的每個角落,然而網絡的浮夸、炒作、不實報道以及網絡游戲的危害等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虛假信息等都“增加了教育者工作的難度。”[1]由于部分高校網絡建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不夠,內容不夠豐富,精品欄目不多,網絡文化活動貧乏,引導能力也不強,致使校園網絡文化正能量影響力不大,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更是有待于進一步地發揮。
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問題的成因
總結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出現問題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與學生在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教師雖然知道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卻存在著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這表現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從思想上沒有把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當成自己的職責;在行為上也不能夠做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大學生本人更是“重知識才能,而輕道德品質”,他們往往忙于外語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不夠重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當成是課業的負擔,而沒有真正地深入內心,認真學習。一部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缺乏系統地學習,對于其理論發展、內涵特點、最新概括等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高校教育保障力不夠
目前,高校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中的保障力不夠。首先是缺乏制度保障。目前高校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中缺少專門的規章制度保障,致使教育工作無章可循,無制度可依,教育工作隨意性較大。其次是缺乏組織和隊伍保障。大多數高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對口部門來具體負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工作。專門從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教師隊伍人數少,并且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參差不齊。這些都影響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第三,物質保障不到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需要有專項經費的設立、必備辦公設備和專門進行宣傳和教育的場所,但是目前高校在這些方面可以說仍然缺口較大。
(三)在教學方法上缺少差異性和層次性
很多高校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往往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在意不同學生的層次性和個體的差異性。在教育工作中對所有教育對象作出相同的要求,不能把道德的廣泛性、層次性和差異性結合起來,不能把要求什么和提倡什么區別開來。這種缺乏對受教育者的層次性和差異性的價值觀教育,“必然使得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效果欠佳。”[2]
(四)在教育方式上缺乏多樣化
一些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中只看中顯性教育,教育方式比較單一化。表現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僅僅看成是單一的一門課程,單一的一門知識。對學生只強調其教育內容的接受,卻沒有特別關注是否達到了教育的效果。這樣的價值觀教育很容易淪為簡單的照本宣科,枯燥的教學方法更加不易于青年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吸收和接納,使得大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為一種形式,不能起到實質上的作用。導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認同感,甚至個別學生出現抵觸情緒,從而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三、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創新對策
針對目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了以下對策建議。
1.強化思政課主渠道的功能
思政課無疑是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因此,思政課必須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內容,并將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在教學方法上也要不斷進行創新,單純“灌輸”式的教學,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非常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思政課一般都是大班上課,有的多達一百多人,甚至更多,這實際上不利于討論課的開展,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課后進行討論。各小組需要自己選定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充分學習討論并形成系統的學習成果,成果的內容和形式都由各小組自行討論決定的,這樣,學生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真正當成了自己的事,極大地提高了參與熱情。各組推舉出自己的優秀代表在課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介紹小組的做法。之后各組進行評比,每組代表發言的得分就是他們組內每個同學的討論部分成績的最后得分,可以將其作為思政課成績考核的一部分納入學生總分。當然,教師還要善于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加課堂的吸引力,最大限度的發揮思政課主渠道的作用,進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促進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教育是一種導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導向”。實踐是價值觀形成的基本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增強其說服力、感染力。為此,學校要抓好多方面、多層次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教育。采取多種措施積極促進大學生在日常實踐活動中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深化理解。只有通過反復躬行踐履,才能形成行為習慣。
3.搶占網絡教育陣地
搶占網絡新陣地、新渠道,是新世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取得實效的關鍵因素。“要唱響網絡主旋律,使教育活動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3]高校要積極開發出綠色網絡文化產品,滿足大學生多元化的網絡文化需求。高校要有陣地意識,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題網站,利用主題網站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宣傳和普及活動,唱響網上主旋律。高校更要重視校園網站、網上校園論壇、網上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紅色網站”建設。高校一定要唱響網絡主旋律,切實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四、結語
高校要承擔起樹德育人的重任,把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并追求教育實效,使大學生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余芝云.淺析新媒體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2]李爽,楊賀,劉洪健.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高教研究,2013(03).
[3]王爍生.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人文縱橫),2010(12).
作者簡介:朱秀芬(1975-),女,遼寧鐵嶺人,沈陽理工大學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溫明月(1970-),女,錫伯族,遼寧瓦房店人,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行政法。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L13AZZ01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