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陜西省榆林市第二醫院, 陜西 榆林, 719000)
?
循證護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的應用效果評價
楊潔
(陜西省榆林市第二醫院, 陜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給予循證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比較2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心律失常、低血糖、穿刺血管損傷、出血血腫、排尿苦難、迷走神經反射、肢體活動疼痛、低血壓、入睡困難、便秘、血糖異常、心電圖異常及血壓異常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循證護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能夠減少圍術期并發癥及不良反應。
關鍵詞:循證護理;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圍術期
循證護理是綜合既往研究、臨床經驗、患者需要,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循證護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冠心病是常見病,而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常見的合并癥,高血糖增加了患者介入手術治療的風險,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延長患者術后愈合[1-2]。本研究將循證護理應用與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的圍術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符合NYHA的心功能分級為Ⅰ級及Ⅱ級;符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指南規定的治療標準;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嚴重并發癥或者嚴重疾病患者;NYHA分級為Ⅲ或Ⅳ級患者;合并精神病患者或者老年癡呆患者;有凝血機制異常的患者。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循證護理。綜合臨床經驗,先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緩解患者術前焦慮,積極配合術前準備,減少糖尿病高血糖對手術的風險,如何預防術中突發情況,如何預防術后并發癥等。在數據庫選擇相關文章,根據患者圍術期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心理狀況、術后并發癥等情況,制定護理計劃。
1.2.1術前護理: ① 心理護理:患者術前對手術的恐懼以及介入治療相關知識缺乏,可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可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發生,影響術中插管。因此術前應注意心理護理以及相關健康教育,結合患者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心理素質等,采用合適的語言,降解手術的目的、優點、安全性、可行性、必要性等,結合成功案例,講解治療效果,向患者講解術中配合情況以及預后情況,提高患者護理、治療依從性,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砂才呕颊吲c手術成功患者進行交流,安撫不良情緒,也可通過深呼吸、聊天、聽音樂方法緩解不良情緒。② 術前Allen試驗,判斷患者是否可經橈動脈行介入手術。③ 術前準備護理:完善術前準備,了解患者各臟器功能,準備好各種治療及急救藥物及器械。術前1 d根據選擇的穿刺部位備皮。根據腎功能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水化。詢問有無過敏史。術前進行平武訓練,保持一個位置8 h以上,避免長時間平臥導致腰背部疼痛。④ 術前訓練床上排便,預防尿潴留及便秘。告知患者因害怕創傷排便而限制飲水量及進食量的方法,容易導致血液濃縮,血中有形成分沉積在損傷內膜上,導致冠狀動脈在此狹窄阻塞,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具有較高的危險性。⑤ 術前幫助患者訓練有效的咳嗽方法,深吸氣屏氣等,以利于術中顯影或者造影劑的排出,減輕出血、滲血。完善術前用藥。術前給予飲食護理,保持足夠的體力,維持正常的營養,減少并發癥。術前一餐避免過飽,放置術中嘔吐及誤吸。飲食以簡單以消化為主。⑥ 血糖護理:血糖影響手術風險,增加手術復雜性,因此術前嚴密檢測患者血糖,積極控制血糖,避免出現高血糖或者低血糖。⑦ 水化治療預防造影劑腎病簡單,有效。水化后,腎臟內血管擴展個,增加尿量,預防形成腎小管內結晶,減少造影劑的腎毒性,降低造影劑腎病的發生。
1.2.2術中護理: ① 術中心理護理:術中語言親切,多與患者交流,動作輕柔,可通過播放舒緩的音樂,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必要時可給予鎮靜藥物。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清醒,安慰鼓勵,耐心傾聽患者不適,觀察患者精神狀態,面色等,如有異常,立即告知醫生,給予及時處理。② 體位護理:術中平臥,在入導管室后,排空膀胱,平臥于手術臺上,不能平臥的患者,可斜坡位,體位舒適。③ 術中配合:術中熟練配合,準備好需要的藥物及器材,檢查有效期,嚴格無菌操作。準備好搶救藥物,了解搶救藥物的應用方法,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及時搶救。如果發生肢體麻木、疼痛、蒼白,導管阻力增大,說明肢體有痙攣發生,及時提醒醫生,暫時停止操作,并給予硝酸甘油,解除痙攣,安慰患者,緩解焦慮情緒。術中注意觀察生命體征,神志、情緒變化,詢問有無胸悶、胸痛、心慌等不適,觀察動脈壓力曲線是否異常,心電圖是否有異常,血壓是否有下降,脈壓差是否減少,是否有頸靜脈怒張,是否心率加快等心包填色的癥狀。觀察術中是否有指溫下降,皮膚蒼白,麻木,疼痛等,是否有咳嗽,面色潮紅,皮疹等不良反應;對于有惡心嘔吐的患者,及時將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分泌,避免誤吸。術中監測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動脈內壓力等。④ 術畢拔管護理:術畢拔管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瀕死感,因此在拔管過程中,應與患者主動交流,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輕撫患者前額,減輕壓力,放置過度緊張而導致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準備急救藥物及切屑,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及時搶救。把關后,局部壓迫,彈力繃帶包扎。⑤ 術中用藥護理:術中要全身常規肝素化,預防血栓形成。術中穿刺成功后可經血管鞘注入200 μg硝酸甘油,預防動脈痙攣。
1.2.3術后護理: ① 心理護理:術后患者因接受手術,臥床制動,入住ICU,缺乏家屬陪伴,會有一定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情況,對患者給予安慰等,告知手術情況,緩解患者不良情緒。② 術后給予體位護理:動脈穿刺臥床24 h, 靜脈穿刺臥床12 h, 術肢制動12~16 h,肢體伸直,抬高30~40°, 避免屈曲受壓,必要時沙袋加壓2~6 h, 觀察穿刺點是否有血腫形成,是否滲血,及時處理。股動脈穿刺者,術肢平直勿彎曲12 h, 預防滲血、假性動脈瘤、血腫,血栓形成。術肢伸直或者稍微外展,預防鞘管扭曲或者斷裂。拔管后12 h可幫助患者健側側臥。③ 術后檢測患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及時處理。術后告知患者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心悸、胸悶等不適,讓患者有心理準備,并且一旦出現不適,及時通知醫護人員。④ 術后高血壓護理:高血壓是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因此術后嚴密監測患者血壓變化,一旦出現低血壓,及時處理。觀察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胸悶、頭暈、胸痛、心悸等不良情況,及時通知醫生,及時處理。⑤ 術后心律失常護理:術后患者容易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術后應持續心電監護,預防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發生。備齊除顫、急救藥物。⑥ 術后糖尿病護理:糖尿病可延長患者住院時間,術后控制血糖,監測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動。⑦ 排便護理:術后患者平臥,幫助訓練患者創傷排尿、排便。腹脹嚴重者,可適當給予緩瀉劑,減輕不適。其他護理還包括飲食護理,補液護理等。
1.3評價方法
比較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包括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糖、穿刺血管損傷等發生率。比較2組術后負性效應發生情況,包括血腫、初學,排尿困難,傷口愈合不良,造影劑反應,腰背酸痛,肢體活動疼痛,低血壓,入睡困難,腹脹,便秘等發生率。比較2組血糖異常、心電圖異常及血壓異常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2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心律失常、低血糖、穿刺血管損傷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術后負性效應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血血腫、排尿苦難、迷走神經反射、肢體活動疼痛、低血壓、入睡困難、便秘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治療前后血壓、血糖、心電圖異常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血糖異常、心電圖異常及血壓異常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2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2 2組術后負性效應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壓、血糖、心電圖異常發生率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過程中,明確、審慎、明智地應用最佳的科學證據,使之與熟練的臨床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參照患者愿望,在某一特定領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護理決策過程。循證護理包括三個要素,護理人員根據個人技能與臨床經驗,綜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價值觀及愿望[3-5]。系統評價是產生科學可靠證據的有效方法,因此系統評價是循證護理開展的重要工具及和核心[6-8]。
通過對既往文獻的回顧,總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情況及護理需求,制定護理計劃?;颊咝g前除了常規的術前準備外,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心理問題,對疾病及手術了解不夠,焦慮、緊張等,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另外糖尿病高血糖增加手術難度,增加手術風險[9-10]。因此術前注重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解決,向患者講解疾病、手術方法等相關知識,使患者有充分的了解,緩解焦慮等不良情緒,減少焦慮、緊張導致的血壓變化、心律失常、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發生率[11-13]。術前還給予血糖控制護理,避免高血糖對手術的影響[14-15]。術后患者需要臥床,床上排便等,術前給予相應訓練,減少術后不適,以及因為不了解而做出不恰當行為,增加并發癥發生率。術中護理,因為患者整個手術過程中清醒狀態,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難免會有緊張、焦慮等情緒,因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通過與患者交流,通過播音樂等方法舒緩患者情緒,熟練手術配合,縮短手術時間,注意觀察術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立即告知醫生,及時處理,減少術中常見不良反應的發生。術后患者容易發生腰背酸痛、便秘、尿潴留、失眠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術后高血糖影響傷口愈合[16]。因此術后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不良反應等給予預見性的有針對性的護理,預防并發癥、不良反應的發生[17-19]。
循證護理是一種預見性護理,根據臨床經驗,既往研究等,分析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影響治療效果、預后的因素、并發癥、不良反應,通過分析既往文獻,綜合臨床經驗,制定合理的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從而達到更好的更有效的護理[20-21]。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在圍術期對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循證護理,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的不適、不良反應、并發癥等情況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推廣[22]。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過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并發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東梅, 苑學, 杜高潔, 等. 循證護理及綜合護理在急性肺栓塞診治中的應用[J]. 河北醫藥, 2015, 37(16): 2552-2554.
[2]黃美娟, 周潔, 顧彩霞, 等. 引入循證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妊娠結局及對其精神狀態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 2015, 44(20): 2400-2403.
[3]吳小明, 饒偉華. 循證護理在尿毒癥合并皮膚瘙癢患者的臨床觀察[J]. 吉林醫學, 2015, 36(11): 2373-2374.
[4]孫靜. 關于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循證護理實施效果評價[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12): 237-238.
[5]施弼華. 循證護理在毛細支氣管炎氧氣驅動霧化吸入護理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2): 157-158.
[6]張鳳偉. 循證護理模式在改善支氣管肺炎患兒體質中的應用觀察[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8): 29-30.
[7]丁小琴, 仇海敏, 喬根芳. 循證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肝膿腫患者的效果評價[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6(24): 3719-3720.
[8]李利平. 循證護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 河南醫學研究, 2015, 24(8): 159.
[9]張翠萍. 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康復期患者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2): 4-6.
[10]馬士容. PCI圍術期舒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及預后的影響[J].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11): 1866-1868.
[11]郭宏麗, 郭霏, 邢乃姣. 循證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價值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25): 221-222.
[12]萬鑫煬, 王敏哲, 韓素霞.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1): 182-184.
[13]涂雪梅.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質量的影響及臨床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6): 4-6.
[14]徐雪蓉. 循證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J]. 基層醫學論壇, 2014, 32(21): 2767-2768.
[15]王詠梅. 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4): 13-16.
[16]黃紅霞. 雙心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4): 10-12.
[17]郭宏麗, 郭霏, 邢乃姣. 循證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價值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25): 221-222.
[18]龐群. 循證護理在預防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的應用[J].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4(10): 27.
[19]吳強. 循證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7): 82-83.
[20]李麗. 護理干預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護理效果影響[J]. 中國傷殘醫學, 2014, 22(6): 264-265.
[21]王靜. 循證護理研究在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5(3): 587-589.
[22]宋玉明. 二甲雙胍干預治療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的療效評價[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E01): 166-167.
Clinical efficacy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YANG Jie
(YulinSecondHospital,Yulin,Shaanxi, 719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linical efficacy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Incidence rates of arrhythmia, low blood sugar, puncture vascular injury, hemorrhage, urinary suffering, vagal reflex, physical activity pain, hypotension, difficulty of sleep, constipation, glucose, blood pressure and ECG abnormal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ype 2 diabetes; perioperative period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8-004-04
DOI:10.7619/jcmp.201608002
收稿日期: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