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燕, 羅德軍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四川 簡陽, 641400)
?
對因護理對消化道潰瘍患者健康行為及復發率的影響
李水燕, 羅德軍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四川 簡陽, 641400)
摘要:目的探討對因護理對消化道潰瘍復發率、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2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隨后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22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針對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進行對因護理,對照組則給予常規護理,比較2組患者復發率及健康行為依從性。結果不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習慣、不良情緒、服NSAIDs、用藥依從性差、春秋季節是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P<0.01); 觀察組護理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遵醫囑用藥依從性分別為75.45%、86.36%、89.09%, 均顯著優于護理前(P<0.01), 而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觀察組健康行為依從性更好(P<0.05或P<0.01); 觀察組護理后6個月、1年復發率分別為2.73%、4.55%,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進行對因護理可有效降低消化道潰瘍復發率,提高患者健康行為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對因護理; 消化道潰瘍; 復發; 健康行為; 依從性
近年來, 隨著對消化道潰瘍發病機制與病因研究的深入以及各類新型治療藥物的不斷問世, 消化道潰瘍的近期療效明顯提高,但遠期復發率仍然很高,這也是消化道潰瘍治療的難點所在[1]。因此,探討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并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分析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相關因素后,對22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分別給予對因護理及常規護理,以探討對因護理在消化道潰瘍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22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道潰瘍,幽門螺旋桿菌(HP)檢查為陽性,排除腫瘤、癌性潰瘍、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幽門梗阻者。將22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0例。觀察組男62例,女48例,年齡36~70歲,平均(57.3±7.8)歲,病程0.1~11年,平均(5.53±1.24)年,胃潰瘍53例,十二指腸潰瘍57例;對照組男65例,女45例,年齡37~70歲,平均(57.8±7.4)歲,病程0.2~10年,平均(5.49±1.07)年,胃潰瘍50例,十二指腸潰瘍60例。2組在年齡、性別、消化道潰瘍類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消化道潰瘍復發危險因素: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2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復發115例(35.94%)。對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睡眠差等)、不良飲食習慣(辛辣飲食、飲食不規律等)、不良情緒、服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用藥依從性差、春秋季節,經分析這幾個因素均為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
1.2.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則給予消化道潰瘍復發對因護理,具體如下: ① 健康教育,可采取發放宣傳冊、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護士應向患者詳細介紹消化道潰瘍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預后、復發危險因子,重點講解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高危因素,使患者提高自我防控意識。② 生活指導,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忌煙酒,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適當運動,增強體質。③ 飲食指導,飲食不宜辛辣、刺激,應以易消化的有營養的清淡飲食為主,進食過程中細嚼慢咽,不宜過飽,按時進食。④ 心理護理,不良情緒是造成潰瘍產生及復發的重要因素,故護士應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患者應給予及時的心理疏通,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抗抑郁、抗焦慮藥物治療,并告知患者維持良好情緒的重要性。⑤ 用藥指導,遵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藥。對需長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可使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并給予PPI預防性治療。在發病率高的春秋季節,可應用PPI預防,于夜間睡前服用。
2結果
2.1復發危險因素
復發組不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習慣、不良情緒、服NSAIDs、用藥依從性差、春秋季節發病的患者顯著多于無復發組(P<0.01),見表1。

表1 消化道潰瘍復發危險因素分析[n(%)]
與無復發組比較,**P<0.01。
2.2健康行為依從性
觀察組護理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遵醫囑用藥依從性分別為75.45%、86.36%、89.09%,均顯著優于護理前(P<0.01), 而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觀察組健康行為依從性更好(P<0.05或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健康行為依從性比較[n(%)]
與護理前比較, *P<0.05, **P<0.01;與對照組比較, #P<0.05, ##P<0.01。
2.3復發率
觀察組護理后6個月、1年的復發率分別為2.73%(3/110)、4.55%(5/110),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82%(24/110)、33.64%(37/110)(P<0.01)。
3討論
消化道潰瘍是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總稱,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同時可伴不同程度的反胃、燒心、唾液增多及嘔吐等[2]。由于消化道潰瘍病因復雜,多伴各種并發癥,故治療起來較為困難。盡管近年來隨著醫藥事業的發展及消化道潰瘍研究的深入,消化道潰瘍的近期潰瘍愈合率明顯提高,但其遠期復發率仍居高不下,嚴重影響到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3]。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因素很多,通過對引起復發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降低復發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對32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不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習慣、不良情緒、服NSAIDs、用藥依從性差、春秋季節是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危險因素(P<0.01),與國內大多數研究[4-5]基本一致。為降低消化道潰瘍的復發率,本研究對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0例觀察組患者采取對因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對因護理主要是針對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的原因實施護理,故護理更具針對性與科學性。
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不利于消化道潰瘍患者的轉歸,可升高潰瘍復發率。吸煙飲酒、飲食不規律、無節制等均可導致胃逆蠕動及黏膜水腫,影響幽門括約肌功能,造成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使HP感染及潰瘍的發生風險增加[6]。故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生活指導及飲食指導,囑戒煙忌酒,合理安排膳食,保證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鍛煉,有助于增強體質,減少消化道潰瘍復發[7]。大量研究證實,不良情緒與消化道潰瘍存在密切相關性。長期不良情緒可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胃十二指腸運動受到影響,使胃酸異常分泌進而導致潰瘍復發,故加強對消化道潰瘍患者的心理指導可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進而降低消化道潰瘍復發風險[8]。
用藥依從性差主要表現為不規律、不規范用藥,尤其是患者在消化道潰瘍癥狀消失或顯著好轉后自認為疾病已經治愈而選擇停藥,易引起復發。消化道潰瘍癥狀消失并不意味著潰瘍完全愈合,癥狀消失就立即停藥,黏膜屏障功能尚未能有效恢復,仍需鞏固治療[9]。護士應加強對患者的用藥指導,告知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足療程用藥的重要性。本研究中,服用NSAIDs的患者易引起消化道潰瘍復發,這主要與NSAIDs可通過破壞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屏障功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關。因此,對于需長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可使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給予PPI預防性治療。春秋季節之所以更易發生消化道潰瘍,與季節特點有關,春秋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氣溫、氣壓及濕度驟變可造成機體內分泌紊亂,導致胃及十二指腸黏膜發生缺血缺氧性損傷,增加胃酸分泌,易導致消化道潰瘍。因此,春秋季節應做好防護措施,可適當使用PPI進行預防[10]。
參考文獻
[1]薛慶麗. 綜合性護理干預在焦慮、抑郁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 河北醫藥, 2014, 36(15): 2378-2379.
[2]陳凌華. 心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治療效果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6): 2949-2951.
[3]甘譜琴, 王亞瑜. 臨床護理路徑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分析[J]. 安徽醫學, 2014, 35(3): 387-390.
[4]陳利豐. 消化性潰瘍復發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預防措施[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2, 12(7): 971-972.
[5]郭靜尹. 消化性潰瘍復發相關影響因素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導刊, 2012, 14(1): 30-31.
[6]胡春燕, 吳學萍. 綜合護理干預對治療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潰瘍31例療效的影響[J]. 中國藥業, 2014, 23(11): 105-106.
[7]余玉紅. 深圳鹽田地區健康體檢者發生上消化道疾病的危險因素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 11(22): 3153-3155.
[8]尹沛. 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伴抑郁焦慮癥患者的影響研究[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37(2): 102-103.
[9]盧志堅. 延續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9): 142-143.
[10]李敏, 劉莉. 綜合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15, 19(6): 1212-1214.
Effect of reason-targeted nursing on health behavior and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LI Shuiyan, LUO Dejun
(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JianyangPeople′sHospital,Jianyang,Sichuan, 6414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ason-targeted nursing on health behavior and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MethodsClinical materials of 320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related cause of peptic ulcer recurrence. A total of 220 peptic ulcer patients from Jul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ason-targeted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peptic ulcer, 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Recurrence rate and compliance of health behavi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The bad living habits, poor eating habits, bad mood, taken of NSAIDs, poor medication compliance,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 wer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peptic ulcer (P<0.01). Compliance rates of healthy lifestyle, healthy diet and medication with doctor′s advi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5.45%, 86.36% and 89.09%,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P<0.01). Six months and one year after nursing, the recurrence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73% and 4.55%,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Reason-targeted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peptic ulc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digestive tract ulcer, improve compliance of health behavior,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reason-targeted nursing; digestive tract ulcer; relapse; health behavior; compliance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8-050-03
DOI:10.7619/jcmp.201608016
收稿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