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勛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 消毒供應室, 四川 成都, 610041)
?
標準化配置換藥包預防骨科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研究
郭家勛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 消毒供應室,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討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對預防骨科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療效。方法選擇急診收治的98例符合PICC中心靜脈置管適應癥的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置管過程中對照組使用常規換藥包,觀察組使用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對比分析兩組導管相關性感染相關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出口部位感染發生率、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組PICC置管術后在白細胞計數、抗生素使用時間、維護依從性及住院時間等方面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在預防骨科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方面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標準化配置; 換藥包; 骨科; 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
經由外周靜脈穿刺的中心靜脈置管在急診骨科患者建立血管通路中應用日益廣泛,但導管在留置期間易產生感染等多種并發癥[1]。應用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對PICC導管進行維護利于規范操作流程,減少感染發生。本文即對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對骨科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預防療效進行研究,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2014年5月急診收治的98例符合PICC中心靜脈置管適應癥的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其中男56例,女性42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8.9±13.5)歲。2組骨科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既往導管相關性感染史、導管類型、置管部位、穿刺針數及導管留置時間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入選標準:18歲≤年齡≤75 歲;符合PICC置管適應癥,且精神正常者;皮膚無感染或皮疹;同一次外周靜脈穿刺針數不超過2針[2]。
1.2.2導管出口部位相關性感染標準:PICC中心靜脈置管導管出口處部位皮膚呈現紅腫(直徑≤2cm)、硬結、觸痛及膿性分泌物;或對導管出口部位的分泌物進行培養,培養結果出現微生物[3]。
1.2.3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標準:完成PICC中心靜脈置管術48 h后;骨科患者不明原因出現寒戰、發熱(體溫>38.5℃)及中毒癥狀,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對導管的尖端和外周血液進行培養結果呈陽性;臨床出現感染跡象,對導管端分別進行定量培養、半定量培養,結果分別為≥10個菌落/導管段和≥15個菌落/導管段;分別經導管和對側肢體外周靜脈的采血即成對血培養,結果均可培養出同種細菌,無其他部位的感染源,且體溫在導管拔除后恢復正常[3]。
1.3導管相關性感染率計算法
導管相關性感染率(%)=感染人數/總置管例數×100%;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感染發生例數/導管留置總天數×1 000‰[4]。
1.4方法及評價指標
2組骨科患者PICC中心靜脈置管均按中心靜脈置管標準化流程操作,對照組使用常規換藥包;觀察組使用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小方紗×1;無菌手套×1;鋪巾×1; 含1%有效碘皮膚消毒劑棉棒×3; 75%酒精棉片×1; 75%酒精棉棒×3;3MTMTegadermHP9546TM×1; 3MTMSteristripTM免縫膠帶 R1547×3)、生理鹽水、稀釋肝素生理鹽水、肝素帽、清潔手套及10 mL注射器[4]。比較2組導管血流相關性感染和導管出口部位感染的發生率,并對2組PICC置管術后骨科患者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體溫、急診停留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維護依從性、經濟效益成本分析及住院時間等指標進行比較。
1.5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2組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骨科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PICC置管術后情況比較
2組PICC置管術后在白細胞計數、抗生素使用時間、維護依從性及住院時間等方面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2組PICC置管術后情況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導管相關性感染是中心靜脈置管術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包括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和出口部位感染,Kemmerly 等[5]報道 PICC相關的血流感染發生率是2.0%~2.4%。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一方面增加了疾病診治的難度,一方面導致住院時間延長、醫療成本增加等問題。
發生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除加強換藥、系統抗菌治療甚至導管拔除等措施,還須加強集合中心靜脈導管集束(包括置管操作干預集束部分和導管維護干預集束部分)的系列干預措施,包括控制穿刺皮膚局部菌落數、對導管接口/輸液接頭的接口采用有效消毒液的棉球或棉片進行有效多方位的摩擦消毒,以及正確選擇維護用物[6-10]。
對PICC導管應用標準化配置換藥包進行維護,由專職護士規范遵循置管流程在導管置管過程中執行選擇合理穿刺部位、最大無菌屏障化等預防感染的措施,在專用置管室內進行并負責置管后的維護[8-11]。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具有下列特點:所包含配置用物置放合理,規范并簡化了導管維護流程,采用含1%有效碘的國際標準推薦的消毒液,酒精棉片可達到對導管接口全方位摩擦的消毒要求,有效阻斷穿刺點皮膚微生物滋生和導管接口污染兩種常見感染途徑,在降低導管出口部位相關性感染的發生率效果更明顯[12-15]; 根據導管維護流程組合換藥包內物品,排放順序按操作步驟進行,只須依次按需取用即可,從而規范了操作流程,提高護士在操作過程中規范化的依從性和有效性的維護,可避免因步驟環節繁瑣在操作過程中產生錯誤或遺漏,進而達到提高規范化操作依從性的作用;此外,降低了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率,節約置管相關操作時間,明顯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減少了抗感染治療產生的醫療費用[16-18]。
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的導管相關性感染(包含導管相關血流性感染和導管出口處的感染)低于對照組,說明應用標準化配置換藥包預防骨科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療效確切;同時PICC置管術后觀察組在白細胞計數、抗生素使用時間、維護依從性及住院時間等方面比較,均優于對照組,提示標準化配置換藥包的應用可以縮短中心PICC置管術后骨科患者住院時間和抗生素使用時間,在防治導管相關感染方面療效明顯,且能提高導管維護依從性,利于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與趙林芳等報道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標準化配置換藥包在預防骨科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方面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鴻志, 肖紅, 彭秀蘭, 等. 加用頭孢拉定封管對預防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療效觀察[J]. 中國衛生產業, 2013, 39(4): 236-237.
[2]Nichols I, Humphrey J P. The efficacy of upper a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using bedside ultrasound and microintroducer technique. J Infus Nurs, 2008, 31(3): 165-175.
[3]馮玉玲, 徐偉. 8例化療間歇期骨科患者PICC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觀察與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3): 294-295.
[4]O′Grady N P, Alexander M, Burns L A,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J]. Clin Infect Dis, 2011, 52(9): 162-193.
[5]李敏, 程靜, 張敏秋, 等. 慶大霉素聯合肝素鈉封管在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中的臨床研究[J]. 南昌大學學報: 醫學板, 2013, 53(9): 57-58.
[6]Safdar N, Fine J P, Maki D G. Meta- analysis: methods for diagnosing intravascular device-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J]. Ann Intern Med, 2005, 142(6): 451-466.
[7]桂煜.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雜志, 2011, 21(2): 245-246.
[8]Kemmerly S A, Chapman J E. A study of the rate of infe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5, 33(5): 153-154.
[9]Ohlsson A, Lacy J B.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preventing in fection in preterm and/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2: 361.
[10]趙林芳, 葉志弘, 朱陳萍, 等. 標準化配置換藥包用于預防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效果觀察[J]. 中國護理管理, 2013, 13(8): 45-47.
[11]任慧萌, 李強, 牛桂霞, 等. 采用標準化配置換藥包預防手術室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16(16): 3832-3834.
[12]白艷. PICC置管相關性感染的觀察及護理[J]. 醫學信息, 2011, 24(6): 2709-2710.
[13]花莉. 骨科重癥患者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預防感染的護理[J]. 中國實用醫藥, 2008, 3(26): 141-142.
[14]王曉燕, 韓雅姣, 馬彩娟, 等. 不同護理對策對癌癥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的影響[J]. 醫學臨床研究, 2013, 30(5): 1034-1035.
[15]溫泉, 郭曉霞. ICU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1): 68-70.
[16]葉向紅, 高珞珞, 郭琴. 循證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術前術后飲食管理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24): 210-211.
[17]周麗華. 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18): 53-55.
[18]徐靜, 季宏, 羊紀紅. 護理干預在創傷性骨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18): 132-133.
Research on standardized configuration dressing kits in prevention of PICC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UO Jiaxun
(Sterilizationsupplyroom,ChengduFirstPeople’sHospital,Chengdu,Sichuan, 61004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tandardized configuration dressing kits in prevention of PICC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PIC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dic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essing kits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andardized configuration dressing kits.Indexes of PICC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ate, incidence rate of exit site and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tibiotic use time, maintenance complianc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standardized configuration dressing kits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PICC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KEYWORDS:standardized configuration; dressing kit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ICC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中圖分類號:R 47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 2353(2016)08-064-03
DOI:10.7619/jcmp.201608020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