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予波
(四川省成都市三六三醫院 內四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
團體心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患者希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程予波
(四川省成都市三六三醫院 內四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討團體心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患者希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將80例乳腺癌化療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團體心理干預,比較2組希望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的變化。結果觀察組干預12周后積極態度、積極行動、親密關系等希望水平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干預12周后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 CD8+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團體心理干預能夠改善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希望水平,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關鍵詞:團體心理干預; 乳腺癌; 化療; 希望水平; 免疫功能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居女性各類惡性腫瘤死亡率之首。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化療是治療乳腺癌的重要手段,由于治療造成軀體上及功能上的損害,加之毒副反應的影響,乳腺癌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對治療和生活的希望水平差。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心理學的手段,使護理對象指向預期目標變化。研究[1]顯示,心理護理不僅能夠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而且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機體免疫功能?,F選取本科室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團體心理干預對患者希望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0例乳腺癌化療的患者,納入標準:均確診為原發性乳腺癌,有明確的病理學診斷,擬連續化療三個周期以上;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本院人體試驗委員會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年齡18~75歲;治療前肝腎功能、血液分析、心電圖檢測結果無明顯異常;預計生存期均>3個月,KSP≥70分;無化療禁忌癥,首次化療;既往和現在無重大精神疾患和意識障礙,能完成相關調查者;均為女性。排除標準:一般狀況較差,不能耐受化療;嚴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狀態較差,不能合作者;有精神病史、神經系統疾?。粐乐氐男呐K疾病及其他臟器功能性疾病;患有其他未愈腫瘤者;交流障礙、不具備讀寫能力者;服用抗焦慮、抑郁藥物者。將患者采用隨機、雙盲的方法分為2組,對照組患者40例,年齡28~65歲,平均(45.5±12.4)歲;單側患者32例,雙側患者8例;腫瘤分期:Ⅱ期27例,Ⅲ期13例;文化程度年限12~20年,平均(15.2±3.5)年。觀察組患者40例,年齡29~68歲,平均(46.2±13.5)歲;單側患者30例,雙側患者10例;腫瘤分期:Ⅱ期25例,Ⅲ期 15 例;文化程度年限10~21年,平均(14.8±3.2)年。2組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組患者的化療藥物有表柔比星、多西他賽、環磷酰胺、卡鉑、氟尿嘧啶等,對照組化療期間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團體心理干預。
1.3團體心理干預
1.3.1地點及時間:首先對要實施團體心理干預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團體心理干預的相關內容,包括定義、實施方案以及評估量表等,保證護理干預的一致性。小組成員要求溝通能力強、責任心強、相關護理工作經驗5年以上的護士。由責任護士幫助患者建立個人健康卡,統計好患者的一般資料、病情、聯系方式等,將患者分為A、B、C三組,干預時間分別為每周周一、三、五,1周干預1次,時間選在晚上19:00—20:30,連續干預12次。
1.3.2團體心理干預的內容: ① 第一個階段為開始階段,該階段內由干預人員介紹團體活動的意義,患者之間以及干預小組的相互介紹,建立良好的、無條件尊重的病友關系和醫患關系,醫患之間相互信任,營造一個理解、同情和接納的團體環境。干預次數為1次。② 第二個階段為過渡階段,旨在建立成員之間的信任感,分享情感體驗。首先加強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講解化療的基本知識,介紹相關不良反應,強調化療過程的長期性和重要性,讓患者知曉乳腺癌并非絕癥,只要通過規范的治療,病情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幫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疾病的合理認知[2]。舉行講座討論壓力與認知、情緒的關系,幫助患者進行壓力源分析,包括對未來的擔憂、化療帶來的痛苦以及家庭責任的改變,指導患者進行放松練習和音樂冥想,教授患者一些心理調節的方法。醫護評估分享治療經驗,邀請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介紹抵御疾病的成功經驗和心得體會,尋求成員之間的共同支持和利他行為,啟發患者積極的面對疾病[3]。干預的次數為6次。③ 第三個階段為成熟階段,該階段的干預目的是讓成員了解自我探索,轉變患者被照顧的思想觀念,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化療。采用講座和座談的形式指導患者運用心理學手法調節情緒,鼓勵患者表達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該階段另一個重點是向患者家屬說明患者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鼓勵家屬多關心患者,多與患者交流,給患者真誠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勇于面對現實,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治療的健康信念[4]。進一步加強病友之間的交流,組織成員共同觀影、游戲等,發現生命的樂趣,互相交流珍視生命的策略,提高對疾病治療的希望水平,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干預次數為4次。④ 第四個階段為結束階段,舉行團體活動結束總結座談會,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復習和鞏固已經學習的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由成員講述團體干預后的日?;顒佑媱?,總結在團體干預中的收獲,認清自我在自身疾病護理中的不足。干預次數為1次。
1.4觀察指標
于干預前后對2組患者的以下指標進行比較。① 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對患者的希望水平進行調查,該量表共3個維度包括采取的積極行為態度、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態度以及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的態度以及希望總體,每個維度4個條目,共12個條目。每條目分別為非常不同意(計1分)、不同意(計2分)、同意(計3分)、非常同意(計4分),總分12~48分。評分越高表明希望水平越高。內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數為0.785。發放問卷前進行統一說明,講解調查目的、抑郁以及注意事項,統一指導語。當場回收調查問卷。② 免疫功能:于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肘靜脈血2 mL, 進行免疫功能檢測,指標包括有CD3+、CD4+和CD8+,檢測方法為磷酸酶橋聯酶標法,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由同一組檢驗人員測定。
1.5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15.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干預前后患者希望水平比較
2組干預前各維度希望水平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干預后希望水平無顯著變化(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希望水平各維度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患者希望水平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2組干預前CD3+、CD4+和CD8+的水平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干預后以上指標均無顯著變化(P>0.05); 觀察組干預后CD3+、CD4+、CD8+、CD4+/CD8+的改善水平均好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3.1團體心理干預提高了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希望水平
希望是一種動態內在力量,可對生命產生持續性正向促進作用的動態力量。對于乳腺癌患者若對生活充滿希望是增強其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具有較高希望水平的患者具備較好的心理調節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的患者經團體心理護理干預后希望水平各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干預前,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與陸艷等[5]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團體心理干預能夠提高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希望水平。
團體心理干預可通過糾正乳腺癌化療患者的錯誤認知,使其掌握正確的乳腺癌診療知識,能夠更好的應對疾病,增強抗癌信心,重塑健康生活的信念。王丕琳[6]研究顯示,團體心理干預能夠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應對方式,改善患者焦慮、抑郁及痛苦的心理癥狀,幫助患者重塑希望。而且團體心理干預中患者作為個體處于集體之中,在別人面前,自身的行為能力和水平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夠自覺調整自己的錯誤認知和不良情緒,改善與他人的關系,以健康、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適應現實[7]。一個安全、互動和接納的團體氛圍可以使患者暢快地分享體驗,患者面對同樣的群體,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心理壓力,減少了對乳腺癌以及化療的恐懼,有效提高希望水平。
3.2團體心理干預提高了乳腺癌化療患者免疫功能
乳腺癌的心理應激與機體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關系。這可能是由于強烈的心理應激影響了丘腦-垂體-腎上腺素(HPA)軸和交感神經系統功能,進而降低了多種免疫細胞的活性有關。而且有動物實驗顯示心理應激與腫瘤的生長具有相關性。免疫功能的紊亂可能加重心理應激反應,形成惡性循環。施春艷等[8]研究表明,心理干預能夠對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液循環中的自然殺傷細胞有較好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團體心
理干預的觀察組干預后免疫功能指標CD3+、CD4+、CD8+、CD4+/CD8+均較干預前改善,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紤]可能是團體心理干預通過其免疫統與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雙向調節作用以實現對T淋巴細胞群免疫功能的激活有關[9]。CD3+、CD4+、CD8+均屬于T淋巴細胞群,其在腫瘤的免疫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團體心理干預中通過開始、過度、成熟和結束四個階段,幫助患者建立起乳腺癌化療的合理認知,宣泄不良的負性情緒,建立起正性心理,減輕了對癌癥的恐懼感和孤獨感,提高了戰勝疾病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同時去關心和幫助他人,體會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緩沖負性情緒、應激刺激對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10]。
參考文獻
[1]王丕琳, 王林, 朱強, 等. 乳腺癌患者團體心理康復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 中國護理管理, 2015, 15(1): 5-7.
[2]何靜, 張俐. 團體認知干預療法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壓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13): 71-73.
[3]劉素娟, 劉武杰, 孫祥房. 積極認知行為療法對乳腺癌化療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11): 88-91.
[4]白振菊, 李秀玲. 團體心理治療對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2, 20(9): 1367-1369.
[5]陸艷, 韋嘉玲, 方瓊, 等. 團體干預對康復期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5, 29(20): 2531-2533.
[6]王丕琳, 朱強, 薛翠翠, 等. 大型團體心理干預模式對乳腺癌患者應對方式的影響[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4, 20(11): 1074-1076.
[7]田昌英, 王國蓉, 楊青, 等. 團體活動式延續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 21(12): 1386-1389.
[8]施春艷, 趙紅姬. 心理干預對改良根治術后乳腺癌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31): 4855-4857.
[9]胡詩芳. 選擇性心理干預對化療期老年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5): 1263-1264.
[10]楊靜靜, 劉均娥. 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10): 1243-1248.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ope level and immune func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CHENG Yubo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Chengdu363Hospital,Chengdu,Sichuan, 61004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ope level and immune func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MethodsSixt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hope level and immun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scores of hope level such as positive attitude, positive action and close relationship 12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welve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CD3+, CD4+, CD4+/CD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D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hope level and the body′s immune ability of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KEYWORDS: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hope level; immune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R 47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8-087-03
DOI:10.7619/jcmp.201608027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