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萍, 石海艷, 馮雪梅, 周麗芬, 傅柏玲,周 毅, 徐 萍, 曹 穎
(1. 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院 產科, 湖北 黃石, 435000;2. 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中醫醫院 重癥醫學科, 湖北 黃石, 435000)
?
全方位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的影響
石慧萍1, 石海艷2, 馮雪梅1, 周麗芬1, 傅柏玲1,周毅1, 徐萍1, 曹穎1
(1. 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院 產科, 湖北 黃石, 435000;2. 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中醫醫院 重癥醫學科, 湖北 黃石, 435000)
摘要:目的探析全方位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的影響。方法將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則采用全方位護理干預措施。結果對照組新生兒中有22例發生并發癥, 而觀察組有6例發生并發癥, 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 觀察組的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嬰兒健康狀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所有患者產后無傷口感染。結論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孕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質量。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 全方位護理干預
糖尿病是血糖代謝紊亂病, 人體長期處于血糖較高水平極易引發眼、心臟、腎乃至神經的慢性功能障礙[1-3]。妊娠糖尿病(GDM)即在妊娠期發生的糖尿病或不正常的糖類代謝[4], 而妊娠期代謝較為復雜, 不利于有效控制糖尿病, 且患者的病理妊娠以及分娩期并發癥和胎兒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會顯著上升, 因此在妊娠、分娩及產后各階段做好血糖監測和護理對GDM患者至關重要。中國GDM發病率為1%~5%, 且正不斷增長, 可以說母體與胎兒的健康與孕婦的血糖水平直接相關, 所以G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直接影響到孕婦以及胎兒的生命質量[5]。本院對接診的126例 GDM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式并觀察其對調控患者血糖的能力以及治療結果,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接收的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而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全方位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者年齡23~33歲, 平均(28.24±4.19)歲, 孕周為33~40周, 初產婦47例、經產婦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34歲, 平均(27.89±3.95)歲, 孕周為34~39周, 初產婦44例、經產婦19例。2組患者年齡、基礎血糖水平以及文化程度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篩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糖耐量篩查, 若有異常必須轉入高危門診并進行定期復查。醫護人員依據妊娠糖尿病相關知識制定合理的問卷進行調查, 并于干預前后分別監測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含量。糖負荷篩查, 即5 min內服完200 mL溶有50 g葡萄糖的水, 1 h后檢查末梢血糖含量, 若糖含量不小于7.8 mmol/L, 視為陽性, 再做糖耐量(OGTT)試驗。OGTT試驗應禁食8~12 h, 口服75 g葡萄糖, 并檢查空腹以及服糖后1、2、3 h的血糖水平, 若空腹血糖不小于5.6 mmol/L, 服糖后1 h血糖不小于10.3 mmol/L, 服糖后2 h血糖不小于8.6 mmol/L, 服糖后3 h血糖不小于6.7 mmol/L, 以上4項有2項或2項以上符合, 則確診為GDM。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即密切關注患者病情, 對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詳盡記錄, 讓患者了解相關疾病知識, 并注意感染的預防。
觀察組采取全方位護理干預措施: 首先, 指導患者的健康問題, 介紹該病特征, 指導患者監護好胎兒并定時監測血糖, 視血糖水平合理選擇胰島素并在正確的時間和部位適量注射, 在注射前嚴格核對, 并密切觀察注射后患者的臨床表現, 若有出冷汗以及面色蒼白等癥狀應立即攝入葡萄糖;其次, 改善患者的飲食習慣, 以穩定血糖水平, 盡量少量多餐, 注重攝入纖維素和蛋白質, 并建議適量運動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再次, 在分娩之前確保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 監護產程及胎心, 適時準備分娩, 準備好對新生兒的搶救工作, 產程中密切監視患者的神志以及呼吸和有無酮味, 分娩后, 定時關注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子宮的恢復程度, 視產婦狀況調節飲食和胰島素使用量;最后, 注重對產婦的心理護理, 妊娠糖尿病孕婦的情緒較為焦慮、恐慌, 加上擔心胎兒安危, 心理壓力一般較大, 護理人員應定期家訪, 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識, 并囑其適當運動, 護理過程中應給予患者多樣的健康教育使孕婦情緒積極向上, 從而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分娩期護理: 是妊娠護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分娩期子宮肌肉有較為頻繁的收縮活動, 對糖原需求量較大, 而臨產后產婦食物攝入量少, 所以較難控制血糖的大幅變化, 極易引起酮癥酸中毒。因此, 分娩時應建立靜脈通道, 以及時補充液體, 有效避免新生兒低血糖;其次, 避免延長產程引起產后出血, 密切觀察陰道出血量;對于高血糖孕婦來說, 高濃度的血糖要消耗氧, 可能導致胎兒缺氧而死, 故應實時監測產程中胎心率的變化。
新生兒護理: 是妊娠護理的關鍵, 由于抵抗力低, 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兒要按早產兒進行護理。清理呼吸道是胎兒娩出后的第1步, 其次要做好保暖工作, 以防過低的體溫使得胎兒耗氧量增加, 并及時關注胎兒的血氧飽和度以及生命體征, 此外還應保持胎兒皮膚清潔, 遠離皮膚感染, 確保母嬰病房空氣良好, 防止引發呼吸道感染。
1.4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胎兒并發癥發生率、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分。
1.5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2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指標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觀察組的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指標比較 mmol/L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中發生6例并發癥, 發生率為9.52%; 對照組新生兒中發生22例并發癥, 發生率為34.92%。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2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 2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35.21±8.38)分、(34.09±8.18)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42.48±11.04)分、(53.65±9.2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2組分娩后嬰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胎兒窒息、低血糖與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組的缺氧性腦病及巨大兒發病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分娩后嬰兒結局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GDM如不能及時治療, 后果極其嚴重, 對孕產婦的日常生活、身體與心理健康可產生極大影響[6]。作為2型糖尿病的早期階段, GDM會對孕婦的生理狀態以及新生兒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脅[7]。為了降低孕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 醫護人員需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早期正規治療[8], 控制其血糖在正常水平, 這也是降低新生兒病死率和患病率的有效途徑[9]。
合理的飲食和運動除了可以保證孕婦及胎兒的營養, 還能使孕婦體內血糖水平處于正常范圍, 進而抑制GDM的發生,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較大影響。合理控制飲食: 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可經調整飲食對血糖濃度加以控制[10]。飲食控制時, 要同時滿足母體與胎兒的生理需求, 做到不僅不產生饑餓性酮體, 還要有適當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 并少食多餐。孕婦熱量的攝入量需考慮到孕前體質量、運動消耗以及孕婦標準體質量來計算, 攝入食物的結構也應有合理比例, 多食用豆制品類、魚以及瘦肉、蛋奶和西紅柿等。此外, 應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如鎂, 鎂是人體內酶化反應必須物, 對胰島素在糖類代謝中有調節作用, 然而妊娠糖尿病患者多尿, 使鎂的排出增多, 易引發低鎂癥, 因此補充鎂元素可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有所改善。運動療法: 適當運動比如打太極以及散步等, 可以增強胰島素在機體組織中的敏感性[11], 對控制血糖和體質量有重大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 運動時極易發生低血糖。此外, 注重自我監測血糖、合理控制體質量、注意控制情緒等都有益于血糖的控制, 焦慮患者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有明顯改變, 其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可產生激素影響血糖的控制。
本研究對觀察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實施全方位護理, 即產前護理、產時護理和產后護理, 結果顯示, 經過全面護理, 妊娠糖尿病孕產婦中沒有產后并發酮癥酸中毒者, 也沒有產后傷口感染以及孕產婦或新生兒死亡等不良現象。由此表明, 全方位的護理對妊娠糖尿病患者有著重要意義[12], 可保證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 適合推廣應用于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再者, 為了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并發癥發生率, 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13]。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由于考慮到自身和胎兒的安危, 極易產生焦慮情緒[14], 這對妊娠過程及其結果的負面影響極大。護理人員應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 具體患者具體對待, 積極溝通孕婦及其家人, 共同積極面對并克服困難, 讓孕婦了解相關糖尿病知識以及控制好血糖水平對預防母嬰并發癥的意
義[15], 減輕孕產婦的心理壓力, 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檢查和治療, 并向醫護人員客觀反映自身的病情和療效。同時, 醫護人員應鼓勵患者積極控制飲食, 適量運動, 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慧艷, 蔣紅懿, 楊麗萍, 等. 膳食脂肪改變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14): 1618-1623.
[2]丁冰杰, 王佳, 畢研霞, 等. 妊娠糖尿病患者膳食調查及分娩巨大兒的影響因素[J].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14): 1614-1617.
[3]畢研霞, 洪忠新, 丁冰杰, 等.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體質指數與血糖及孕期膳食營養的關系[J].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14): 1624-1628.
[4]王菲, 王來梅. 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新生兒低血糖發病風險的關系[J].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8): 954-956.
[5]李亞冬, 馬立萍. 醫院社區整體血糖管理模式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4): 439-442.
[6]申娟茹, 李俊玲. 認知行為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負性情緒和血糖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6): 864-866.
[7]黃曉萍, 楊濤, 蔡婭, 等. 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與自護能力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6): 566-568.
[8]申娟茹, 李俊玲.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個案管理效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4): 502-504.
[9]李利平, 陳治珉, 王穎芳, 等. 妊娠糖尿病脂代謝紊亂特點分析[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5, 25(22): 109-112.
[10]常穎, 張晴, 范銳心, 等. 門診妊娠糖尿病患者營養狀況調查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14): 1629-1631.
[11]吳佳秋. 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12): 1845-1847.
[12]胡矩鋒, 馬玉燕. 妊娠糖尿病母親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水平與巨大兒發生率的相關性研究[J].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5, 24(4): 287-289.
[13]梁成強, 潘妹霞, 王鴻, 等. 生活方式干預對妊娠糖尿病病人認知、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腸外與腸內營養, 2011, 18(2): 91-93.
[14]邱敏芬, 童盛華. 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患者的監測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19): 1774-1775.
[15]李鳳云, 張蓉, 吳軍, 等. 影響初孕婦妊娠糖尿病和產后糖尿病發病的因素[J].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9): 2647-2650.
Effect of all-rou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gnancy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HI Huiping1, SHI Haiyan2, FENG Xuemei1, ZHOU Lifen1,FU Boling1, ZHOU Yi1, XU Ping1, CAO Ying1
(1.DepartmentofObstetrics,HuangshiCentralHospital,Huangshi,Hubei, 435000;2.CriticalCareMedicine,Huangshi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uangshi,Hubei, 435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ll-rou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gnancy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l-round nursing. ResultsIn the control group, 22 neonates had complications, and 6 neonates ha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the SAS and SDS score and health condition of neon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No patients had postpartum wound infection. 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all-roun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uerperas and neonates.
KEYWORDS: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ll-round nursing intervention
中圖分類號:R 47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8-111-03
DOI:10.7619/jcmp.201608034
通信作者:石海艷, E-mail: 1948206056@qq. com
收稿日期: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