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燕
(陜西省寶雞市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 陜西 寶雞, 721000)
?
急救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療效及預后質量的影響
呂春燕
(陜西省寶雞市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 陜西 寶雞, 721000)
關鍵詞:急救護理; 急性腦出血; 療效; 預后
急性腦出血具有發(fā)病急、病情危重、致殘率及致死率高的特點,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及生命[1]。近年來,急性腦出血的發(fā)病率呈年輕化趨勢,一旦發(fā)病不僅造成個人傷害,還會給整個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 因此,做好急性腦出血的早期防治及有效的急救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急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3]。護理干預的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治療的臨床療效,改善疾病的轉歸及預后[4]。本研究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急救護理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12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急救護理),每組各60例。經顱腦CT、MRI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急性腦出血,排除腦腫瘤、腦栓塞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對照組中,男36例、女24例,病程1.2~7.8 d, 平均(3.6±1.2) d, 年齡41.7~78.3歲,平均(63.5±5.7)歲,其中殼核-內囊出血24例、丘腦出血12例、腦葉出血9例、腦橋出血9例、小腦出血6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病程1.3~7.7 d, 平均(3.5±1.3) d, 年齡41.6~77.8歲,平均(63.4±5.9)歲,其中殼核-內囊出血23例、丘腦出血12例、腦葉出血10例、腦橋出血9例、小腦出血6例。2組性別、病程、年齡、出血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向家屬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嚴格制動,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yī)囑給予脫水、利尿、降顱壓等對癥處理,詳細記錄24 h出入水量。觀察組采用急救護理:①病情監(jiān)測。熟悉意識障礙分級標準,通過呼喚、交談、適當痛覺刺激、對光反射等方法,準確評估患者的意識障礙程度并密切觀察進展情況,一旦發(fā)現進行性加重,立即報告主管醫(yī)師,做好搶救準備[5]。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尤其注意體溫升高、呼吸不規(guī)則、持續(xù)性高血壓等預后不良指征。嚴密監(jiān)測雙側瞳孔是否等大、等圓,以及對光反射情況,一旦發(fā)現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提示腦疝形成,應及時給予相應處理[6]。②急性期護理。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尤其發(fā)病48 h內,頭部抬高15°, 采用冰塊冷敷或亞低溫治療儀,有效降低顱溫,避免大腦再出血。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分泌物、異物堵塞氣道,意識障礙嚴重患者應口內置入口咽通氣管,避免意外咬傷、舌后墜的發(fā)生,必要時行氣管切開[7]。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適度的腹部按壓,促進腸蠕動,利于排便,告知患者切忌用力排便,避免猝死的發(fā)生,必要時應用開塞露,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救治的臨床療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救治的臨床療效分為[8]:顯效(患者可獨立生活)、有效(需他人照料日常生活)、無效(植物死亡及死亡),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神經功能評分標準[9]:神經功能主要針對上肢反射、屈伸肌的協調、腕功能、手功能等運動進行評分和分級,評分分為0分(無功能)、1分(功能部分改善)、2分(功能恢復或基本恢復),滿分為12分,分值越高,其神經功能恢復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數(BI)[10]評估患者救治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滿分為60分,分值越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強;根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比較2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回收率為100%,量表總分為100分,其中非常滿意為80~100分、滿意為60~79分、不滿意為<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11]。
2結果
2.12組救治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救治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病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救治的臨床效果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救治后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
救治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2組救治后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3 2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意外性腦血管疾病,好發(fā)于腦基底附近,嚴重威脅著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2]。急性腦出血患者由于顱內壓急劇升高,多伴有嘔吐、頭痛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顱內壓可在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升至峰值,這也是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13]。
針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實施及時、有效的急救治療和護理干預措施,才能提升救治的臨床療效及成功率。急性腦出血因發(fā)病急、病情危重,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囑其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同時,做好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及對治療的依從性[14]。護理人員應熟悉意識障礙分級標準,準確評估患者的意識障礙程度,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瞳孔變化情況。發(fā)病48 h內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有效降低顱溫,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分泌物、異物堵塞氣道,告知患者切忌用力排便,一旦發(fā)現腦疝的先兆癥狀,應及時報告主管醫(yī)師,做好手術準備。
參考文獻
[1]Sriqanesh K, Reddy M, Jena S,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exmedetomidine and propofol as sole sedative agents for patients with aneu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undergoing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J]. J Anesth, 2014, 26(2): 1214-1216.
[2]Sato S, Arima H, Hirakawa Y, et al. The speed of 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Neurology, 2014, 5(1): 1931-1934.
[3]高紅衛(wèi), 高昕. 急救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存活后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6): 14-16.
[4]石紅梅, 石詠梅, 張小芹, 等. 嚴重多發(fā)性創(chuàng)傷的院前急救與護理配合[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20): 149-150.
[5]蔣寅. 45例急性腦出血病人的急救與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2, 15(23): 90-91.
[6]丁永和. 腦出血急性發(fā)病期規(guī)范化急救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4, 30(17): 2683-2684.
[7]周婉潔. 急性腦出血患者的37例急診急救及護理[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3, 13(14): 381-382.
[8]程麗梅, 胡子春, 劉賢玲. 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及其對預后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1, 8(34): 176-177.
[9]吳榮.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 現代臨床護理, 2011, 10(8): 41-43.
[10]張紅娟, 李燕. 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和并發(fā)癥的影響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 10(32): 75-76.
[11]李月琴, 蔣丹鳳, 宮曄. 程序化護理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干預后的效果研究[J]. 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4, 52(5): 92-94.
[12]劉漫香. 院前急救與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2, 19(2): 285-286.
[13]楊小云. 院前急救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4, 21(2): 230-231.
[14]莫月娥. 腦出血58例院前急救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2): 29-30.
中圖分類號:R 4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8-127-02
DOI:10.7619/jcmp.201608039
收稿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