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樟榮
生活實例
同住一個小區的老張、老李和老王都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他們幾乎每天在一起晨練。雖然年過60歲,但還挺時尚,在微信群里拉了一個“糖豆群”,不僅共享一些新資訊,還每天曬自己的血糖、血壓水平。一天下午,老張把自己的血壓和血糖記錄呈現在眾人面前,完全達標!后面加上一個得意的笑臉。大家趕緊跟帖,忙問用了什么靈丹妙藥。
過去,老張血糖不穩定,血壓也是忽上忽下,捉摸不定,還常常心慌(合并心動過速)。問及原因,老張說,最近去醫院就診,醫生不僅幫他調整了胰島素用量,還給他增加了一種倍他樂克(屬于β受體阻滯劑)的降壓藥,比原來單吃安博維效果好許多。而且心慌的感覺也沒有了。眾人看了齊點贊!老李忙說,我明天也去開倍他樂克!我的血壓控制得不好,還經常發生低血糖。
老王是這些糖豆們的“學者”,他馬上在網上搜尋了相關文獻,內容是糖尿病患者如何選擇降壓藥。文章說,糖尿病患者不能選擇β受體阻滯劑,原因是容易發生低血糖。老張立即回應說,我血糖控制比以前好多了,沒有低血糖啊!一時間,大家紛紛加入討論,支持和反對的意見都很充分,沒有勝負。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可不可以使用β受體阻滯劑呢?
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嚴重疾病。統計證實,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壓者是正常人的1.5~3倍。糖尿病與高血壓并存不僅使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也增加了患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等微血管病變的機會。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那么,糖尿病患者應該怎樣使用降壓藥?例子中提到的β受體阻滯劑,糖尿病可以使用嗎?
點贊之外,牢記“宜”和“忌”
慎用β受體阻滯劑 例子中的老王在網上搜素的文章中說: 糖尿病患者不能選擇β受體阻滯劑,這個觀點基本正確,但太絕對了。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糖尿病患者需慎用β受體阻滯劑降血壓。有研究證實,給糖尿病與高血壓并存的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不僅不能減少患者心肌梗死、心臟原因死亡、心臟功能衰竭等心臟血管終點事件的發生,而且β受體阻滯劑還會掩蓋患者的低血糖癥狀,使患者不能及時發現低血糖,嚴重時甚至會威脅生命。還有研究表明,高血壓病患者應用β受體阻滯劑會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因此,對于糖尿病與高血壓并存的患者而言,β受體阻滯劑必須在醫生指導下謹慎應用。例子中的老張因為合并心動過速,醫生為他選擇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是合適的,而經常發生低血糖的老李顯然就不適合使用了。
首選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那么,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哪些降壓藥來降低血壓?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比較常用的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這兩種藥物不僅可以降低血壓、減緩腎病進展,而且可以保護心臟、減少心臟事件的風險。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常用的是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常用的是厄貝沙坦、纈沙坦、奧美沙坦等。還有就是鈣離子拮抗劑,比較常用的是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非洛地平等。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不主張患者同時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大型臨床試驗觀察發現: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中的纈沙坦有利于血糖控制和降低胰島素抵抗,因此,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選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作為一線降壓藥的相對較多,副作用也較少。
“長效”+聯合用藥,不要跟風
有些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比較難控制,此時需要到高血壓專科就診,一是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如腎臟血管狹窄等;二是選擇更合適的降壓藥。目前認為,糖尿病和高血壓并存的患者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降血壓:
1. 選擇長效降壓藥,使用長效降壓藥,如每天口服一次的緩釋片、控釋片,可以有效地控制清晨高血壓。清晨高血壓可能誘發心絞痛、中風等嚴重心血管事件發生,對此,大家一定要重視。
2. 聯合用藥。通常,糖尿病和高血壓并存患者的病情比較復雜,一種藥物很難控制。此時,需聯合用藥。如果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降壓效果不好,可在醫生指導下增加小劑量利尿藥,如氫氯噻嗪;或者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聯合鈣拮抗劑等。有一些復合制劑,如厄貝沙坦和氫氯噻嗪混合的藥物-安博諾,纈沙坦和氫氯噻嗪的混合藥物-海捷亞等,以及我們熟悉的老藥北京降壓0號、復方減壓片等,也可以作為備選。
總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聚在一起交流一些用藥心得,對促進康復有一定好處,但千萬別吃藥“跟風”,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尤其是降壓藥、降糖藥都屬于處方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才能發揮療效,避免不良反應發生。,
糖尿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
過去,人們認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壓的標準低于正常人。2014年,美國和歐洲心臟病學會等團體發表了“2014年美國高血壓指南”,將高血壓控制的標準按照年齡區分:60歲以上的患者血壓控制值<150/90毫米汞柱,大于18歲而60歲以下的患者血壓控制值<140/90毫米汞柱。現在公認,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應該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