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慶
“說”就是語言表達,是一種參與,一種體驗.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日常生活和工作離不了,學習各門功課更離不了.用好嘴,巧如舌簧、有理有據、思維敏捷,這是對“說”的高雅贊賞.用在物理學科的抽象學習中,往往會出現另一種情景描述,有可能形容為笨嘴笨舌、孺子愚不可教.相信許多人都有同感,總是覺得物理有理也難以“說”清楚,結果造成興趣有點,但愛你在心口難“說”,最終學不好物理也就成情理之中了.
其實造成以上結果的原因有三:一是沒機會“說”,老師怕影響課堂教學進度,不讓學生說,學生只好洗耳恭聽;二是“說”不得法.因為“說”的少,老師訓練的少,這樣即使身邊常見的物理現象也很難用物理語言三言兩語有理有據的“說”清楚;三是害怕“說”.怕在人多的地方說話,怕“說”錯,不好意思,特別是女學生.
盡管如此,筆者認為要教好、學好物理,學生的“說”還是非常關鍵.物理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有物理素養,具備“見物說理”的基本功底和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培養物理素養的能力最好莫過于學生身臨其境參與教學過程的體驗,用學生的“說”來替換老師的“灌”,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師主導下的主體.
關于在物理學習中“說”的體驗,筆者認為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 “說”的方式,在不同類型的課堂上有不同的體現
1.1說的體驗
在實驗課上,對科學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各環節都會有學生 “說”的體驗.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說”要研究的問題、猜想,“說”圍繞提出的問題制定的實驗計劃及操作流程.測量型的實驗需要學生說出實驗原理、目的、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實驗步驟等.
案例1“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猜想與問題假設
學生根據問題情境猜想,浮力可能與:(1)物體的體積V物;(2)質量m物;(3)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4)液體的密度ρ液;(5)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h等因素有關.
根據猜想分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學生各抒己見,說出各種實驗計劃并討論之后,控制變量法的實驗方案已躍然紙上,此時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已成竹在胸、水到渠成.
學生親身參與的動手過程結合學生“說”的體驗,目的是更多地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1.2在習題課上,用“說”訓練學生的審題思維和表達能力
計算題,采用“說”,“說(讀)”題目內容,說關鍵詞,說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公式選擇,形成做物理計算題的正確思路;問答題讓學生說答題方法、說理論依據,達到訓練邏輯思維啟智明理的功效.這樣通過在習題課中學生“說”的參與,加深學生對題目的印象與正確理解,減少做題的錯誤與馬虎,達到學生正確審題、做題,既培養了學生語言的復述與表達能力,最終使學生會學又會用.
1.3在復習課課堂上安排學生回顧“說”
“說”物理概念的定義、定義式、單位、應用;“說”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適用范圍、實驗基礎、內容、表達式、意義、應用等;在中考階段的復習課中讓學生建立各板塊知識網絡結構,整合并說出各部分內容及之間的關系;相近知識比較說,說知識的異同.通過說,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得到掌握和升華.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說”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各部分知識掌握程度、存在的問題、需要的幫助,達到以學定教,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說”的有理,始于教師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和方法引導
2.1善于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能喚起學生問題意識,激發思維.情境創設可以通過生活現象、實驗、現代化教育技術、活動和故事等入手.通過情境創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激發思維.教師應該根據認知發展規律,精心創設情境,根據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案例2“熔化和凝固的條件”的教學片段
創設情境:向學生展示一個金屬零件,并介紹這個零件的制作過程:先把金屬材料變成液態,再把液態的金屬倒入模具,待其冷卻后就變成固態的金屬零件.也可以播放視頻展示零件的制作過程.
提出問題:你認為固體物質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條件?
通過以上的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再設計實驗并進行探究,經過分析與討論,再發表對以上問題的看法.
2.2對學生“說”理的方法引導
物理學科因為觸及自然之理而變得抽象.在物理學知識學習中,學生往往不能用準確簡煉的語言文字表達物理含義和實質,常常抓不住重點,答非所問,學生對此產生了畏難情緒,因此需要從方法上多引導.如對“是什么”之類的“概念性問答題”,可以引導學生直接敘述;對“為什么”之類的說理題,要訓練學生采用先回答原因再復述結果,一定要說清因果關系.可以讓學生學著老師說,試著自己說,逐步提高講題說理的能力.
案例3攔河大壩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為什么?
分析引導:因為水的深度越大,壓強越大,所以攔河大壩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更加堅固.
3“說”的氛圍,建立在平等對話的課堂環境上
學生感到物理難學,更害怕在課堂回答(“說”)問題.很多學生害怕老師提問,不管是容易的還是復雜的題目都不敢回答,原因還在于沒有建立一個開放、平等的課堂環境.師生是平等關系,教師需要以平等、開放和誠實的態度向學生提問,注意自己的語氣和用語.教師要尊重并認真思考學生的回答,學生“說”時,我們教師要學會傾聽,用賞識的眼光和鼓勵的語言能夠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成就感.同時也要讓學生認真聽別人說,并提出自己的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使學生語言表達的水平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逐步使學生從敢說到會說、善說和善辯,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還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來進行知識講解、課堂小結、說這一章、一節、這節課、或某知識點學完后心得體會.學生有話語權的課堂才是原生態的課堂.
所以,“說”是一種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體驗方式.
在物理教學環節中,通過恰當運用“說”的語言訓練及學生自主體驗,使學生減少對物理學習的畏難情緒,從而喜歡并學好物理.而且這種方式在訓練及時間上的加深,能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顯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本源上講既挑戰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創造了在課堂上綜合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機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把感性知識得到了理性的升華,達到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的高效理性銜接,在深層意義上更體現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理念,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