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軍
信息化在促進農村轉型與精準扶貧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硬件設備到智慧校園。農村教育信息化不能局限于建設校園網、多媒體網絡教室和配置計算機、平板電腦,還要從智慧教育的角度建設智慧校園,形成智慧學習環境,特別是更適合農村地區的移動學習和服務環境。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不強求都建設成實體的硬件環境,基于軟件系統支持和“云”環境亦可實現虛擬現實智慧教室。
從資源建設到整合共享。整合資源先從整合資源中心開始,打破現有條塊分割、垂直分級的資源建設和管理模式。將資源的選擇權和經費使用權直接交給學校和師生用戶,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或資源超市,尤其是更適合農村師生、農民和農民工的特色資源,從而實現用戶主動生產、傳播、交易和應用數字資源。
從課堂學習到移動學習。信息化教學應用的主陣地是課堂,考慮時間成本和付費意愿,也要關注課堂外教育、創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和混合式學習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思維和行動都要發生改變,從時間和技術上解放和服務師生。
從遠程教師培訓到專業發展。專業化發展體系和支持服務體系應該貫穿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包括建設教師教育“慕課”。同樣,還不能忽略教師教育機構的能力建設。校本培訓和研修、教師教育機構形成的網絡聯盟組織、教師自發組織的網上社區、企業參與建設的教師繼續教育平臺也要發揮更實際的作用。
從電子政務到公共服務。信息化管理能夠提高效率,還要求提高服務水平,從公共服務的視角實現“大數據+大平臺+大應用”。建設好教育大數據中心,重點要做好教育數據采集、統計、分析和預測工作,讓用戶主動參與其中,與具體業務結合,并避免產生數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