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首先,我國正在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利益”的國家,“一帶一路”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對外戰略正在從戰略模糊期走向戰略清晰階段。隨著經濟規模的提升,我國經濟的全球化程度不斷攀升。可以肯定,我國已經成為又一個具有“全球利益”且準備以強大實力實現其利益的國家。我國首個全球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帶一路”是我國應對“十三五”時期國際環境的“頂層設計”戰略,是中國走出以“韜光養晦”為基調的對外戰略模糊期、走向戰略清晰階段的核心戰略。面向“十三五”的文化發展戰略必須以是否服務于、能否有利于實行“一帶一路”戰略為根本性宗旨。
其次,我國亟需制定“對外文化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相配套,克服我國全球發展戰略中的“文化短板”。近年來,我國高度強調“文化走出去”,但在實施層面有與國內文化建設類似的通病:將文化交流活動等同于“外宣”。只關心硬件建設,忽略效應評價;只問是否走出國門,不問是否入腦入心。一句話,只關心外延性增長指標,不關心其內涵性的真實影響力。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在全球展開,全球經濟發展戰略與文化發展戰略不配套、不平衡問題將日益突出,亟需盡快采取補救措施。作為一個具有全球經濟利益的新型大國,建立起有影響力和感召力的成熟文化形象已經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全球經濟利益得到更好的實現。
第三,以服務于“對外文化發展戰略”為目標,以構建新型文化治理體系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專辟一章論述“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指出要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方式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同時,要“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支持重點媒體面向國內國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