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對于國際旅行者而言,由26個國家組成的申根地區尤其便利,只要獲得其中一個國家的申根簽證,去其他申根國家都能自由通行。在俄羅斯軍事重壓下,波羅的海三國防長近日建議,北約軍隊和裝備也應該設立類似的“坦克申根通道”,以便更快捷地在靠近俄羅斯邊境的地區進行部署。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5月25日報道,23日在愛沙尼亞的薩列馬島上的聯合會議上,波羅的海三國防長呼吁解除對北約部隊和裝備在歐洲的運輸限制,并且建議創立一個類似于申根地區的免簽證區域。愛沙尼亞防長提出應加速盟軍部隊和裝備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機動。他表示,“形象地說,盟軍坦克需要能夠以免簽的方式抵達愛沙尼亞,不用在邊界等上幾天辦理相關手續,我們支持北約的開門政策。”報道稱,這項建議將在華沙的北約峰會上討論,該會議將在7月8-9日舉行。
實際上,早在2015年這一想法就被提出過。當時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本·霍奇斯批評官僚作風阻礙了部隊和軍事裝備在歐盟國家之間的機動。霍奇斯抱怨稱,從波蘭向立陶宛輸送坦克和軍事裝備,居然需要兩周時間才能得到官方允許,由此可能導致嚴重延誤。例如受制于長時間的官僚程序和障礙,一支原本處于高度戒備狀態的快速反應部隊卻根本無法提供足夠快的反應。
據介紹,2015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局勢趨緊以來,北約加強了對波羅的海三國的部署,而且輪流派遣戰斗機部隊進駐該地區。2015年3月9日,美國向拉脫維亞的里加港運送了超過100件重型地面裝備,其中包括M1系列主戰坦克,以增強拉脫維亞等幾個波羅的海盟國薄弱的防御能力,嚇阻可能的俄羅斯威脅。按照協議,這些重型武器裝備一部分停留在拉脫維亞,其余武器則被部署到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但此后,北約并未大規模向三國部署地面重裝備。按照美國蘭德公司的評估報告,如果得不到及時增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目前的軍力將無法阻止俄羅斯的入侵,它們在3天內就將被俄軍擊潰。▲
環球時報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