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硯青
“很多人都以為流感不過就是一種重感冒,其實它能引發非常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說。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6億人會感染流感,并帶來25萬~50萬例的死亡病例。
疫苗每年可免300萬人死亡
疫苗的發現可謂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從某種角度來看,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我們不斷同疾病和自然災害斗爭的歷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中國在1978年實施計劃免疫后,兒童計劃免疫疫苗的接種率不斷上升。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通過接種疫苗,我國不但消滅了天花,并自1995年以來沒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百日咳、流腦、乙腦、甲肝等傳染病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其中,2012年的麻疹發病率較1978年下降99.7%。
“可以說,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對于家庭來說,打疫苗也是減少成員疾病發生、減少醫療費用的有效手段。”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羅鳳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疫苗的保護之下,全世界每年可以避免300萬例疾病死亡,超過75萬名兒童因疫苗而免于殘疾。
“疫苗的價值在于除它之外,我們沒有其他更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羅鳳基表示,疫苗不但可以預防或阻斷傳染病疫情在人群中暴發和流行,還能消滅或消除一些對人類健康影響嚴重的病原體。
以脊髓灰質炎(以下簡稱“脊灰”)為例。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上世紀50年代脊灰疫苗問世,自1988年至今,全球脊灰報告病例下降了99%,全世界累計共有1.3億人免于癱瘓。目前脊灰年發病病例數已經從1988年的35萬例下降到2015年的51例,而從未消除過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國家也從125個減少到2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WHO提出在“2018年消滅脊灰”的目標。
誰應接種流感疫苗
目前,全世界共有42種可以預防26種疾病的疫苗成功上市。這些疫苗通常會被分為兩類,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而二類疫苗則指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
脊灰疫苗與乙肝疫苗、卡介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風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等多種兒童常規免疫疫苗一道,被列為中國一類疫苗。而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等,則屬于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的作用與價值自不必說,其實很多二類疫苗也有廣泛接種的必要。”中國疾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曾光介紹,二類疫苗是對一類疫苗的重要補充,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接種。例如兒童、孕婦等抵抗力較弱的人群、慢性病患者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等,都應考慮在流感季節到來之際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這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它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會通過飛沫、人與人接觸以及與被污染物品接觸而傳播。典型的流感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曾光對本刊記者指出,嬰幼兒、老年人、孕婦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都很容易在患上流感時,并發肺炎等嚴重并發癥進而導致死亡。
以老年人為例,由于他們經常有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原發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較重,病情進展快,不僅有可能出現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導致的心電圖異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發腦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
而中晚期妊娠婦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了發熱、咳嗽等常見表現外,還較容易發生肺炎,并出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這些不但有可能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及胎死宮內,還有可誘發原有基礎疾病的加重,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
“在2009年的H1N1大暴發期間,孕婦病死數占流感總病死數的19%;換句話說,那場流感導致的死亡病例中,有近1/5的是孕婦,而孕婦占人口比例也就是1/50甚至都不到。”曾光建議,盡管很多孕婦在懷孕時存在諸多禁忌,但無論從安全性還是重要性來看,接種流感疫苗對于孕婦來說都很有必要。
“在流感季節到來之前,不論懷孕多少周,孕婦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他表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已經證明,流感疫苗不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任何影響。
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流水線生產甲型H1N1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有效性高達80%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這種病原體大致可以被分為甲乙丙三型,它們每一點細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帶來一種新的病毒種類,因此即使以往得過流感的人,依然不會產生有效抗體,還是會患上新型流感。
“因為流感變化速度很快,并且會帶來非常重大的社會問題,所以它是目前唯一納入全球監測的傳染病。”曾光說,世界各地都有實驗室時時監測流感動態,并發布每周監測報告。而世界衛生組織則會帶領專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找到最適合的疫苗接種策略。
以北半球為例,通常秋冬季是流感高發期,世界衛生組織會在每年二月份,根據此前趨勢預測出的未來將要暴發的流感類型和疫苗成分。
據曾光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每次會公布三至四種疫苗成分,雖然每次的預測結果不一定能夠達到百分之百準確,但通常有效性也會在八成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之所要提前六個月公布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流感類型,就是為了要給生產疫苗留出充足時間。”曾光說,盡管毒株會發生各種變化,但畢竟流感疫苗不屬于新研制疫苗,只需在配方上做一些變化即可,因此六個月的時間也剛好夠用。
本刊記者從中國疾控中心了解到,盡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糖尿病、癌癥、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與孕婦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但是中國目前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只有2%,而美國的這一數字高達40%,即便是在韓國,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公民堅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中國目前只有北京和克拉瑪依這兩座城市給當地老年人和青少年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但即使這樣,北京的接種率也只有50%左右。
在曾光看來,除懷疑疫苗對未來將暴發流感是否真的有效之外,還有不少人認為盡管自己接種了流感疫苗,可還是會患上感冒,因此無法起到保護作用。“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出來的流感趨勢往往都較為準確,極少發生全部預測錯誤的情況。不過大家需要認清的是,疫苗的作用是大大降低我們患上這種疾病的概率,但由于生物個體差異,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做到百分之百保護所有人。”
曾光指出,還有很多人無法區別自己患上的到底是流感還是一般感冒,由于流感疫苗是特異性免疫,只對某些類型的流感有效,所以它的確無法對普通感冒起到保護作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流感疫苗的作用”。
與肺炎疫苗結合更有效
除了建議特定人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曾光還建議,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考慮接種另外一種二類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
“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不但有可能患上流感,更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而一旦出現這兩種病原體的合并感染,除了加重他們原本的病情外,還會增加住院和死亡風險。”
曾光向本刊記者介紹,盡管名為肺炎鏈球菌,但這種病原體除了會引發肺炎之外,還會帶來其他多種器官的感染,比如會腦膜炎、骨髓炎、心包炎和中耳炎等等。
“只要肺炎鏈球菌進入人體血液,停留在肺部就會引起肺炎,留在腦膜就會引起腦膜炎;由它引起的腦膜炎死亡是腦膜炎死亡的首位原因。”他指出,肺炎鏈球菌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存在,在潛伏期內它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可一旦宿主體質偏弱勢,比如患上流感,肺炎鏈球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與流感病毒一道攻擊人體,并帶來1+1大于2的攻擊力。
“肺炎疫苗與流感疫苗不同,它無需年年接種,一般每五年接種一次即可,平均一次花費在200元左右,并且可以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作為北京市政府參事,曾光在2015年底向北京市政府建議為當地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
在1995年~2001年期間,中國香港曾針對36000余名65歲以上老年慢性病患者展開了接種疫苗后長達500天的流行病學觀察,結果發現,聯合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組的老年人,比只接種流感疫苗組的老年人同期死亡人數減少22%;比兩種疫苗都未接種組的老年人組少死亡35%。而且聯合接種組的老年人在500天內因病被醫院重癥看護的比例、以及醫療花費都是各組老年人中最低的。
2011年,北京市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劉聚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預防所紀文艷等人曾發表文章指出,北京市60 歲以上老年人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可明顯減少因發生肺炎及其相關疾病而發生的醫療及相關費用,平均接種疫苗每投入1 元人民幣,可以產出效益6.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