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白羽

學會自由潛的話,化身人魚公主,實現和海豚、大白鯊親密接觸的夢想就不再遙遠。從水下漁獵、攝影,到水下足球、射擊,電影里自由潛水者在深海中自由奔跑、翻滾游弋,綾波微步,力量與靜美,自由與生死之間,充滿不可思議和誘惑。
同攜帶氧氣瓶的水肺潛水不同,自由潛是通過自身肺活量調節呼吸,全憑一口氣,潛入深海,盡量完成更深更長時間的潛水運動。《碟中諜5》中的湯姆·克魯斯,是如何屏住呼吸下潛到40米的?要知道,阿湯哥為劇情需要,專門在開曼群島接受了192小時的專業自由潛訓練。
“自由潛水是一個健康、美麗的運動,而當下這項運動的發展非常小眾,我希望能夠通過代表中國參加比賽,讓更多的中國人接觸,了解并參與到自由潛水中。”中國女子自由潛水運動員陸文婕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4月22日至5月2日在巴哈馬藍洞舉行的深度挑戰賽Vertical Blue(VB),吸引了來自全球21個國家頂級的40位潛水運動員。在這次比賽中,陸文婕再度打破自己創下的兩項國家紀錄。
自由潛曾被列為極其危險的極限運動。競技潛水運動員在下沉到海底30米深度后,開始自由落體,進入冥想狀態。這項美麗和危險并存的運動,讓運動員不斷嘗試突破極限。與此同時,娛樂性質的自由潛正在全世界吸引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學習并享受著安全自由潛的水下世界。
冠軍的自由潛教練實踐
作為近年來方興未艾的自由潛,VB挑戰賽第一次迎來中國的男女運動員共同參與,該比賽有3 個項目:CWT(恒重踢蹼),FIM(攀繩沉降),CNF(恒重無蹼)。陸文婕創造了兩項新的女子國家紀錄:CWT70米,CNF 60米并榮獲該銀牌。CNF 是對運動員的體力、耐力和意志力要求最高的項目,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運動員僅僅使用自己的雙手和雙腳劃水。
王奧林在比賽中四次刷新國家紀錄,最終創造了男子CWT92米的國家紀錄。他說,“陸文婕是我的水面潛伴,在我身邊協助我保持身體的平衡,在我下潛結束出水后通過語音提示我完成水面三部曲,她的支持讓我可以徹底專注于下潛前的準備”。
夏威夷的“江湖”上流傳著陸文婕的傳說。海洋和陸地雙料冠軍的她,北大畢業后到美國讀碩士。因為喜歡潛水,到了夏威夷。在夏威夷大學獲得了臨床藥理學和基因藥理學的博士學位,如今已是中國自由潛紀錄的突破者和創造者。
讓人難忘的,除了比小麥色還要深的夏威夷日光膚色外,還有她臉上那條黑白分明的鏡痕。“這是我的職業驕傲”,她完全不介意地笑著說。
喜歡多彩的游魚和珊瑚,愛自由、愛挑戰、愛未知——同許多熱愛海洋會游泳的人們一樣,這是陸文婕最初愛上自由潛的動因。盡管從2012年起,陸文婕參加科學潛水隊的海底科考,從事水下攝影,涉足洞穴潛水,但已是水肺潛教練的她,卻羨慕能不帶氧氣瓶就在海里徜徉的自由潛水者。
2014年春天,陸文婕第一次接觸專業自由潛,之后便一口氣獲得中級、高級和教練證,從學術研究轉軌到運動員、教練員。
她現在正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自由潛教練訓練官,為培訓更多自由潛教練,讓更多教練帶更多自由潛愛好者上路,體驗自由潛的自由和美麗。
近幾年來,自由潛水的教學和安全培訓方法一直在完善,初級自由潛,屬于娛樂性質,是很安全的,而競技性的自由潛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我希望通過自己對危險和未知的不斷挑戰,能夠將所學轉化為提高這項運動安全性的方法。”陸文婕告訴本刊記者。她運用藥理學的專業背景,加上瑜伽、冥想等探索,“有點像在自己的身體上做實驗”。
水肺潛VS自由潛
早在4500年前,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采珠人就靠這門技藝為生,韓國和日本也有捕魚蝦的“海女”。但直到20世紀40年代,自由潛水才逐漸發展為一項體育賽事,而如今越來越多的自由潛愛好者在接觸并愛上這項運動。
“自由潛是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態平衡,是受益一輩子的健康運動。”陸文婕說,這項運動在中國有興起的潛力和趨勢,東南亞有許多潛點,學會自由潛以后,平常的訓練可在陸上完成,隨時隨地練習呼吸,在泳池里練習動作。跑步、瑜珈、游泳等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增大肺活量、提升身體的控制力。

中國女孩陸文婕在巴哈馬藍洞舉行的深度挑戰賽ertical Blue上比賽
和水肺潛水不同,自由潛講究自身和內在的訓練,而水肺潛主要是學習對外在環境的觀察、判斷,和對潛水裝備的熟悉、使用和保養的過程。
此外,自由潛兼容瑜伽、冥想等元素,培養人的心理素質和運動協調能力,強調在水環境中的安全意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重要的是,自由潛并不需要水肺潛的基礎,對于初學者來說,難易程度相似。
相比水肺潛,陸文婕更愛自由潛。她道出了三點理由:一是沒有很重的裝備要背,適合力氣小的女孩子;二是在水中可以穿行自如,而水肺潛有許多深度、速度和方向上的限制;三是沒有氣泡的聲音可以更靠近海洋動物,水肺的泡泡聲會把它們嚇跑。
“我都是在自由潛水時近距離看到接觸到的海豚、鯊魚、魔鬼魚。” 自由潛是人類和這些龐然大物一起玩耍的最好方式,“有時候它們會對你好奇,就像你對它們好奇一樣”。
科學家們從生理和心理學角度研究自由潛水,探索這項運動背后奇妙的生理過程。已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不僅幫助潛水挑戰者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更是突破了50年前學術界公認的人類無法到達的極限。
而科學的訓練方法也讓更多潛水愛好者可以安全地享受在海底的自由自在。
長達7分鐘的水下屏氣,想什么?
“80米的大海里來回一趟,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感覺已在異度空間過了一年”,陸文婕回憶在VB挑戰賽訓練時的情景時說,即使天天在訓練深潛,每次離開訓練場地的時候,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回到那個空間。
那個空間是怎樣的神奇?
藍洞又稱水下洞穴。世界許多地方,如伯利茲和巴哈馬、紅海一帶都有藍洞。牧師藍洞谷底深達202米,給予那些尋求重新定義不可能的人足夠屏息的空間,是試圖打破世界紀錄和個人紀錄的最佳潛點。
“一種黑洞般深邃、奇妙的感覺。感受自己漸漸落下去,溫柔落下去,整個感覺是溫柔、美好,輕松的,仿佛是夜晚睡夢中,穿越時空隧道”,陸文婕說。
長達7分鐘的水下屏氣,腦子里在想些什么嗎?陸文婕說,“其實,我在做夢,夢見自己去了一個又一個地方。”沉入水中,隨著計時秒表的滴答,一幅幅畫卷在她眼前漸漸鋪展開,夢里有時是一只會飛的胖企鵝從地球的南極飛到了北極,有時候是無窮無盡的郁金香沿著溪水從山頂綿延到海邊……
“這些情節感覺很荒謬。對!關鍵就在于沒邏輯”。在潛水時給邏輯思維中樞放個假,以減少氧氣消耗,到自己潛意識的夢境游一圈。
如同意大利自由潛水家恩貝托·皮里茲所說,自由潛水是進入另一個世界,沒有重力、沒有顏色、沒有聲音、是一次進入靈魂的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