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鳳
那一年,我到一個新學校接一年級。拿到學生名單,旁邊的老師看了一下,“唉,那個小啞巴分在你班上”。“有個啞巴,是誰?”我很意外。“絞心如,從來不說話。”“啞巴還怎么說話。”我不解。看到我的疑惑,同事一下反應過來我是新來的,解釋說,她不是真的啞巴,只是不跟人講話,讀幼兒園從沒聽她說過一句。
第一天,我祝賀同學們成為一年級的新同學,希望大家互相關心,友好相處。然后讓同學們互相認識,點到名字的同學請應答并起立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比如,你的名字,來自哪個村,喜歡什么,有什么愛好、特長……說什么都行,只要讓大家盡快記住你就好。我引導了一下,有的同學已經(jīng)躍躍欲試。我挑了幾個外向活潑的同學,頭開得不錯,有幾個表情特別可愛,把大家都逗樂了,氣氛很輕松。點到絞心如了,我連續(xù)叫了幾遍,沒人答應,也不見有人起立,卻發(fā)現(xiàn)有幾個同學都朝教室最后望去,還聽到著急的聲音:“站起來!”“站起來!”“老師叫你!”我看到了那個把頭埋得很低的女孩,走到她身邊,“你叫絞心如,老師記住了,來,你坐到前面第二排。”她不抬頭,也不動,“她是小啞巴。”一個調(diào)皮的男生說道。“老師,她不會說話。”又一個聲音響起。我擺了擺手制止大家,清清嗓子說:“絞心如同學很文靜,以后大家要多關心她。”然后對著她說:“來,絞心如,跟著老師坐到你的座位上。”我邊說邊幫她收拾書包,她站起來跟我走到座位上。“以后老師點名,發(fā)作業(yè)本叫到你的名字,你要答應一聲,好嗎?”我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她,看見她還是不說話,我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開始點下一個。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特別留意這個同學。她從不舉手,也聽不到她讀書的聲音,上課很多時候低著頭,偶爾碰上我的目光就會立即躲開。不管我是點名,還是發(fā)作業(yè),她都不答應。在校園里遇到她,我主動跟她打招呼,她就局促不安地站著,不說話也不看我。我還發(fā)現(xiàn)課間她總是一個人坐在座位上,不與同學交往。我讓同學與她說話,約她一起玩,都被她拒絕了。
我覺得情況有點嚴重,孩子的情況家長知道嗎?入學兩周了,也沒跟老師聯(lián)系一下。心中疑惑,我只能抽時間去家訪,去了兩次都沒見到家長,第三次才碰上她媽媽。原來她是離異家庭的孩子,離婚后,媽媽帶著她嫁到了羅偉邑村。她們是彝族,位置偏遠,平日里人們的交往都用本民的語言,這里是白族村,講白族語言。孩子到這里時不滿4歲,媽媽和繼父經(jīng)常都要出去做活、打工,家里就有個姐姐帶著她。姐姐是繼父的孩子,比她大3歲。絞心如膽子小,換了新環(huán)境,語言又不通,媽媽又時常不在身邊,母女倆一天說不上幾句話,只是偶爾跟姐姐說幾句,于是,孩子變得沉默了,幾乎都不跟其他人講話了。
“老師,你不要嫌棄她,我必須出去做活掙錢,我沒有辦法。”看著心如媽媽著急而無奈的神情,我心里也沉甸甸的。
回來后,我認真分析了絞心如的情況,覺得最能給她幫助的人應是她的姐姐和我們班的同學。
她姐姐在我們學校四年級就讀,我找到她的班主任王老師了解了她各方面的表現(xiàn),交流了我的想法,得到了王老師的大力支持。我找到她姐姐,請她幫助我做兩件事,一是每周的兩次大課間活動帶著妹妹和大家一起玩,二是回家和妹妹一起讀學過的拼音和課文,讓她慢慢讀出聲音來,她高興地答應了。
我開了一個班委會,和幾個小班委了解并商量如何幫助絞心如同學,同學們提出以后課間主動約她一起玩,同村的上下學時等她一起走,班委幾個有意識地多和她講話。我讓能干而又活潑的學習委員李婷跟她同桌,在學習上帶動并幫助她。知道了同學叫她的外號是“小啞巴”后,我沒有在班上批評他們,利用班會課,我給他們講了同學之間要如何相處,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讓他們判斷哪些做法對,哪些做法不對,讓他們明白了不能取笑同學,然后暗中交代給幾個小班委,以后哪個同學忘記了,再叫絞心如“小啞巴”,你們就提醒他。
“絞心如這個名字很好聽,以后同學們要叫她的名字。”慢慢地,“小啞巴”的外號消失了。
在課堂上,我更多地關注她,有意提問她最簡單的問題,鼓勵她舉手提問等,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啟發(fā)鼓勵,可是我發(fā)現(xiàn),只要聽到老師點她的名字,她就特別緊張,頭埋得更低,即使用開火車的方式輪到她讀書,一站起來,也是手抓課本,一言不發(fā),然后等著跳過。我覺得這樣不行,我的關注給她壓力了,我改變了方法,不再急著讓她開口,課堂上也有意忽略她,但在課外有意接近她,讓她幫我找書,拿粉筆,抱作業(yè)……在活動課上,裝作無意識地親近她,拍拍她的肩,幫她拉拉衣服,夸夸她頭發(fā)梳得好看,有時拉著她的手一起玩,她依然不說話,但我發(fā)現(xiàn),她低頭的時候少了,有時也會沖我笑一下。一學期結(jié)束了,她沒回答過一個問題,沒跟我說過一句話,期末考試,數(shù)學考了六十多分,語文四十幾分,在家長會上,我表揚了她,告訴她媽媽她進步了。這是真的,在課余時間,她能跟我們班的同學說幾句話了。我囑咐她媽媽回去親自告訴絞心如,老師說她進步了,繼續(xù)跟著姐姐多讀讀語文,進步會更快。
一個假期回來,我發(fā)現(xiàn)絞心如不那么膽怯,像是長大了一些,我仍然用以前的方法,不讓她發(fā)現(xiàn)老師和同學對她特別關注,在她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幫助她、鼓勵她,對她一點點的變化都及時的肯定表揚,比如書寫工整,值日認真,主動撿樓道上的垃圾,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她慢慢地變了,有一天開火車讀課文的時候,突然有兩個聲音一齊在讀,在我和大家正在尋找時(因為開火車讀書不用起立),聽到一個聲音響了起來,“絞心如讀書了”,我一下反應過來是絞心如和坐在他后面的男生同時在讀,這一次她沒有跳過,立即說:“絞心如讀得不錯,大家給她鼓掌。”同學們興奮地鼓起掌來,而她則紅了臉,又低下頭。我趕緊給她鼓勁:“絞心如,你看你課文都可以讀得好,回答數(shù)學問題更簡單了,你的數(shù)學比語文好很多,以后會的問題就積極舉手,好嗎?”她點點頭,“啪啪啪”我一邊帶頭鼓掌一邊說,我們祝賀絞心如同學的進步,同學們再一次為她鼓掌,這一次,她笑了。
當天的數(shù)學課上,我有意提問了她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她,我知道,這問題她懂,她看著我,有點猶豫,我再一次鼓勵她,她一下站起來說出答案,“同學們”,我剛開口,就聽到一陣喝彩聲:“棒!棒!你真棒!”我看到,她又笑了,從那天開始,她融入了班集體中,變得和大家一樣了。
六年過去了,她順利升入初中學習,成長為一個文靜但陽光的少年。
教育是一項神圣的事業(yè),但教育者的工作又是普通而瑣碎的。走進學生的生活,靠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的成長留一點時間,留一片空間,我們收獲的將是一張張陽光燦爛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