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 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是促進幼兒身體全面發展、增強體質的一種重要手段。為了由單純體育活動變為采取合適的體育鍛煉方法,使得幼兒全面發展,我園自制的體育器械在戶外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戶外活動 自制體育器械 有效運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開展豐富多樣的戶外活動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玩具。”如何讓幼兒喜歡并積極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呢?我園從自制體育器械的開發與運用上做了嘗試,效果很好。
一、立足實際,注重實效,讓孩子的個性得到發展
陳鶴琴先生認為:小孩子很少空著手玩,必須有許多玩的東西加以幫助,從而滿足玩的需求。幼兒園購買的玩具長時間玩,孩子會失去興趣。讓他們參與準備器械,積極投放的小運動器械大多能引起他們的喜愛。我們就發動孩子們準備活動器械,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動員家里的一切成員做活動器械。幼兒帶來后,我們先耐心地看孩子玩器械的表現,看看他們會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再切入或調整我們的活動方案。例如第一次提供彩虹條時,我們的預期是隨意揮舞,讓布條呈現出不同的弧形,當孩子們拿到布條后,他們有的卻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玩,孩子們還互相模仿著玩,我們及時調整計劃,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練習。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在互相模仿的過程中走、跑、揮舞、跳躍等動作得到發展。在練習一些動作技能時,我們主要采用舉一反三的方法,讓孩子觀察、模仿,使他們有思考和吸收調整的過程。在孩子的練習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孩子的玩法實時調整活動計劃,啟發、引導、鼓勵孩子玩出新花樣,以取得更好的活動效果。
二、變廢為寶,自制器械,讓戶外活動豐富多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中各種廢棄物越來越多,我園充分發揮家長、幼兒及老師三位一體的作用,搜集、篩選、分類、整理身邊可利用的廢舊物品,并根據廢棄物的特性,對它們“量才錄用”,靈活地進行加工改造,制作成形式多變、各種各樣的幼兒戶外活動器械,讓它們發揮“余熱”。如用四個易拉罐一組用單面膠粘牢制成的“梅花樁”;用廢舊報紙制成球,雪碧瓶割開兩者結合使用的“拋接器”;用報紙棍、舊光盤、舊彩筆和彩色布條制成的“風輪推車”;用廢舊的球類裝上沙子或鋸末制成的“實心球”;用大小不一的輪胎制作的“搖擺橋”、“鐵索橋”;用紅色硬紙板彎曲粘和成“烽火圈”,把它們分別用在跳躍、投擲、等運動練習中;用毛線、廢布制作“毽子”“沙包”;用易拉罐做蹺蹺板、啞鈴、接力器、響筒、杠鈴,拖拉玩具等,如此變廢為寶,自制器械,讓幼兒的戶外活動豐富多彩。
三、優化環境,合理搭配,培養幼兒活動興趣
單一地讓幼兒玩某一種體育器械,一般不會讓幼兒有持久的興趣,如果將多種器械合理搭配,則不僅能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還能達到多項鍛煉的目的。戶外活動時,我園在場地上放著大家親手制作的各類活動器械,讓幼兒在活動中利用這些器械做游戲鍛煉,結果幼兒在活動中想出許許多多的玩法……有的在塑料圈里鉆爬、套圈、擺圈跳、把圈一個一個套起來玩,還把塑料圈打開當小河跳、鉆山洞、跳皮筋、跳繩、有的將塑料管當馬騎等,有的三人合作,兩人雙手高舉塑圈,另外一個幼兒把球從塑圈中投來投去。在“小士兵”保衛家園、“送糧”、“運瓜”支持前線的體育運動中,使運動內容故事化、情景化。將自制器械和場地固定器械結合利用,為孩子們創造情景式的運動環境,那些廢棄的紙盒、塑料桶、舊報紙制成的紙棒、可樂罐、輪胎、平衡木、實心球、酸奶瓶、塑料管等,在這里變成“解放軍的營地”、“敵人的碉堡”、“彎曲的山路”、“密集的地雷陣”、“崎嶇的山坡”、還有“木質手槍”、“手榴彈”、“沙包掩體”、“梅花樁”……“解放軍”戴上了小軍帽,個個投入“運動”中。孩子們協調地鉆過山洞、跨過雷區、爬過鐵絲網、蹬上山坡、奮力投擲、消滅“敵人”,個個表現地大膽勇敢。孩子們在與環境的互動中自由地活動,通過爬、鉆、跑、平衡、投、跳等運動,使其綜合能力得以充分發展。
創造適宜的環境,增強幼兒間的合作。如用“推車”運糧送瓜時,當幼兒遇到一根棍子不能當車時,他會想辦法招呼其他的玩伴,一起商量合作用兩根棍子當推車,兩人互相換著推。他們都能從玩伴身上得到對材料操作與運用的啟發,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式與行為,獲得更好的鍛煉。這樣的活動不但促進了幼兒間的交往,而且使他們興致高漲,樂在其中,既發展動作,又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精神,讓幼兒充分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
四、積極探索“一物多玩”發展幼兒多種動作技能。
在活動“好玩的紙棒”中,材料就是用掛歷紙卷成普普通通的紙棒,但是在幼兒的探索及教師的啟發下,有的將其放在胯下當馬騎,練習雙腳向前連續跳的動作技能;有的擺在地上當小溝進行跨跳;有的把紙棒往前扔,比比誰扔得遠,鍛煉臂力;還有的將紙棒平舉,合作進行縱跳觸棒的游戲……小小的一根棒煥發出無限活力,發展了幼兒的多種動作技能。
“一物多玩”能使運動更精彩。一次在平衡區游戲中,在活動之前,保育員和孩子們已經把舊輪胎和自制的平衡木等材料連接在一起,整個環境的創造一如以往,一直是如此的布置的形式。分散游戲開始了,孩子們興奮地投入游戲中。從平衡木到輪胎到鐵罐,孩子們一步一步跨過去。過了一會,我發現在平衡橋周邊的輪胎少了一個,仔細一看有個孩子推著輪胎往前跑,不是平常那樣滾,還把一個小罐子放在輪胎內部,滾動時罐子也滾起來,還發出“咚咚”的聲音,只見他玩得非常開心,也吸引了其他孩子的目光。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幼兒在掌握技能時,有個體之間的差異。我園教師根據這種差異,對幼兒實行分層戶外活動,探索“一物多玩”。這樣不僅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還培養了幼兒不怕挫折、勇于競爭、勇于創新的良好品質,力求實現教育價值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總之,我園在自制體育器械的開發與投放活動中,遵循了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合理地使用自制器械。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共同成長著,孩子們的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安慰。然而,孩子畢竟還小,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我們要在活動中做個有心人,時時注意幼兒的實際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活動。在實踐中要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在不斷地增加和更新戶外活動中自制器械數量的同時還注重質量,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孩子們得到最好的鍛煉和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