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廣斌

摘 要:安全生產是煤炭行業順利發展的前提,而運用礦用人員定位安全管理系統能有效提升煤礦生產的安全性。因此,對該系統進行了詳細介紹,以期促進整個煤炭行業的飛速發展。
關鍵詞:煤炭行業;管理設施;計算機技術;射頻識別技術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062
1 概述
中國的煤炭產量較高,每年煤礦的總產量比世界上其他主要產煤國的產煤總量還多。煤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能源之一,煤炭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之一。為了確保井下安全生產和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僅需要大量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還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設施、安全裝配方法。通過礦方的多年考察,最后決定選用KJ69J型礦用人員定位安全管理系統。
2 系統的工作原理
礦用人員定位安全管理系統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射頻識別技術、計算機通訊技術、地面的中心控制計算機體系、井下的礦用人員定位分站和礦用射頻定位器,定位分站與中心控制計算機體系可通過光纜傳輸信息,入井工作人員攜帶礦用人員定位射頻卡進入礦井后,經過定位分站與射頻卡的無線通訊可實現目標定位和無線呼叫,進而對井下生產進行指揮調度和安全監測。該體系能同時將相關信息傳輸至各個管理部門,可為各級領導的監督、指揮和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3 系統構成
礦用人員定位管理體系運用工業以太環網作為傳輸平臺(紅巖煤礦),由地面中心站、系統軟件、無線信息檢測站、無線信息收發器、無線編碼發射器、電源和傳輸電纜構成,如圖1所示。
4 礦用人員定位管理系統分站的布置
通常情況下,在各井口和重要分叉處設置監測站,一個系統中信息監測站總數不能超過64座。無線接收器必須按照要求安裝,最多安裝512臺。由于需要隨時監測井下工作人員的狀況,所以,應在工作人員上、下井的位置設置人員監測分站。具體而言,應在上井點設置2臺接收器,在下井點各方向主要岔道各安裝1臺接收器。工作人員下井時,下井點監測體系會記錄數據信息,并自動生成工作的最初下井時間;工作人員上井時,上井點監測體系會記錄數據信息,并自動生成此次下井的結束時間。
此外,在主要大巷分叉路口和各工作面的入口(回風巷道、運輸巷道等)設置了監測點,監控井下工作人員的流動情況和出入工作面的情況,并記錄工作人員的行走路線。監測站設計在井下采掘工作面進回風巷道的入口、中央泵房、礦井出入口、巷道交叉處(可鑒別方向)、中央變電所、主要行人巷道等工作人員聚集的區域以及安全隱患較大的區域。此外,在井下工作人員通過的主要巷道和工作面安裝了接收器(監測站),從而對下井工作人員起到全面監控的作用。
5 系統功能
5.1 實時監測功能
該系統可隨時對井下工作人員的總人數進行統計,并能計算井下各個區域工作人員的人數。礦井圖采用矢量圖,能隨意放大或縮小,隨時顯示目前每個區域、部門、工種、職務的下井工作人數,并能實現對工作人員的跟蹤記錄;在圖中可動態顯示工作人員當前的位置,隨時監測特殊工種或特殊工作人員的下井情況和所在位置。
5.2 查詢功能
該系統能查看指定井下工作人員或某部門、職務及工種當前或指定時刻的位置,并查看特定井下工作人員當天或指定日期的工作軌跡;能查看指定時刻某區域、某分站、某接收器附近工作人員的行動軌跡,并能對特定人員實行實時監控;能查看每個區域、部門、工種、職務任何時間的工作人數匯總情況,隨時顯示井下工作人員當班或任何時間的行動軌跡。
5.3 安全保障功能
5.3.1 雙向呼叫功能
在運用該系統后,監控主機與井下工作人員能實現雙向緊急呼叫。如果井下某區域出現了緊急事件,則監控主機能立即對此區域進行緊急尋呼,從而使該區域的工作人員緊急撤離;如果井下某工作人員出現緊急情況,則監控主機會向調度主機發出救援信息,從而保證相關人員及時獲救。此外,該系統還具有地面對井下的呼叫(單獨呼叫某工作人員)功能,井下的工作人員接收到信息后,可就近利用電話回復。
5.3.2 門禁功能
在井下非常重要的峒室、危險場所(盲巷等)配備了RFID識別器和語音站,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員的違章進出行為。
5.3.3 超時報警功能
當工作人員在井下的工作時間超過了規定的工作時間時,該系統會自動報警,并顯示這部分工作人員的名單信息。
5.3.4 區域超員報警
在危險區域停留的工作人員超出規定標準時,該系統會自動報警,從而避免其他工作人員入內。
5.4 統計考勤功能
該系統查看任何班次、時間段各部門工作人員的下井時間和上井時間,并統計工作人員在井下的工作時間;能自行考核部分特殊人員的下井情況;能提供一個月中或任何時間段某工作人員的下井時長分布情況和該時間段內的平均井下時間;能提供一個月或任何時間段某工作人員的考勤狀況,并依據工作、職務、部門等的規定,判斷其是否滿班;能統計某部門一個月中或任何時間段全部工作人員的出勤次數。
5.5 遇險救災指引功能
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發生瓦斯、水、火、沖擊地壓等突發性自然災害。在災害發生時,如果工作人員能及時、正確地撤離現場,并采取正確的搶救方法,則能大大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如果搶救不及時,則會加大損失。然而,這些災害所引發的次生危害造成的影響也非常大。在發生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工作人員必須緊急撤離的情況下,基本采用通過電話通知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有序撤離的方法。由于礦山行業具有的特殊性,無法保證每名工作人員都持有移動通訊設備,因此,部分工作人員無法及時收到撤離通知。
6 結束語
總而言之,礦用人員定位安全管理體系的性能非??煽?,維修工人經過觀察發現,該系統具有維護便利、運作穩定、操作簡單、故障率低、各種保護齊全的特點,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判斷故障點,從而縮短了事故的影響時間,為礦井工作的安全進行起到了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智強.礦用人員定位安全管理系統構建[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02).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