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玲+王向東
摘 要: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動了城郊區健身的快速發展,該地域居民生活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城郊區居民的保健康復需求隨著居民保健康復意愿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的多元化發展,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消費結果則不同于城市居民,消費意愿及消費形式也有不同,城郊區居民的保健康復消費潛力的發展與挖掘是一項系統而久遠的工程。
關鍵詞: 城郊區居民 保健康復 消費潛力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口流動遷移速度加快,城市和農村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諸如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城郊區一系列產物不斷出現,該地域居民數量呈現急劇增多的態勢,大多數是失地農民,部分農民安排了臨時工作;部分則在就近工廠務工,而大多數農民的生活來源都靠拆遷款項和租用回遷房屋的贏利生活,生活壓力小,勞動強度低,居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隨之而來的“富貴病”也向該地域蔓延。居民身體健康情況不容樂觀。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該地域的按摩店、保健品店、中醫養生店日漸興起,但經營規模與經營情況并不樂觀。造成目前該地域的保健康復市場情況是:居民有錢保健、有時間保健、有意識保健、有保健需求,但該地域的保健康復市場卻發展得不盡如人意,本研究通過訪談該地域居民、保健店、醫療門診、醫療服務人員,探索城郊區居民保健康復消費潛力如何?怎樣系統挖掘持續發展,為居民提供親民的保健服務的同時也為保健康復的市場拓展提供依據。
一、日益增長的保健意識中蘊含消費動機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亞健康群體不斷擴增、慢性病給居民生活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及社會媒體對保健知識宣傳力度的加大,我國居民保健意識不斷強化。這主要在我國城市居民中展現較為明顯,隨即城市市場中如保健品、運動健身、理療、中醫保健等相關產業的消費水平都呈現不同程度的提高。據國家第三次衛生調查顯示,農民的就診和住院就醫狀況雖有好轉但還有38.2%的居民由于經濟困難該就診不就診,保健就醫意識較為淡薄。城郊區居民的經濟收入較農村居民高,對保健的認知卻比農村居民少。當前城郊區居民的勞動強度小、生活富足安逸,造成越來越多的居民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運動系統疾病困擾,并慢慢影響著自己的生存能力、生活質量,使得更多的農民慢慢意識到身體保健的重要性。加之國家政府和公益事業對農民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我國城郊區、城中村居民的未來的保健消費市場勢必潛藏了巨大的消費動機。城郊區介于城市與農村兩者之間。城郊區居民生活水平雖有大幅提高,但由于居民知識水平的局限,不健康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與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加速了慢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發生發展。
經調查發現城郊區居民因病兩周以上不能參加勞動的居民有35.23%,常有身體不明原因疼痛的居民54.34%,家庭看病買藥花費在0.5萬元~1萬元的53.67%。城郊區居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但只局限在吃得好點,而對慢性病的預防知識知曉率較低,對慢性病前期癥狀的知曉率也不樂觀,對健康體檢意識還較為欠缺,認為沒病體檢純屬浪費的居民僅占23.81%,但不知該怎樣選擇健康體檢項目的居民卻占89.35%。對于怎樣更好地對自身健康保駕護航更是無從下手。目前依據該地域居民的身體健康情況、經濟收入情況、醫療條件情況,設計適合城郊區居民的健康體檢套餐將會展現較大的市場潛力。
二、居民收入與消費的多元化將帶來巨大消費潛能
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促進城郊區居民收入增多,并展現出收入的多元化,城郊區是城市與農村的過渡和交叉地帶,既是新型城鎮化的輻射領域,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區域。城郊區具有城鄉、工農相互交叉影響的特征。該地域居民消費傾向增長滯后,儲蓄傾向日益增高,結余購買力不斷強化,消費增長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長幅度,并且越來越小,這表明該地域居民存在巨大的消費潛能。
隨著該地域居民收入不斷增長與消費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的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展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由原來的溫飽消費逐步向教育文化娛樂健康服務等方面的消費發展。
三、保健康復消費結構的特殊性
城郊區內有對地方財政具有骨干支撐的企業,該地居民大多在附近企業務工。農產品收入不是該地居民的唯一收入,該地域居民的生活來源呈現多元化:拆遷款、土地補償款、房屋租賃收入、臨時務工收入等,使得城郊區居民消費已基本達到小康,需求重點已由以生存型消費為主過渡到以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為主,居民消費結構正向享受和發展較高層次需求升級。城郊區居民對保健康復的消費需求主要趨向于慢性病的病后康復、骨骼肌肉的慢性損傷,而對于保健預防的康復治療需求較小,所以城郊區的保健康復消費應該還是要向偏治療和病后的康復發展。
四、消費潛力的挖掘系統而久遠
隨著城郊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慢性病發病率的不斷增高,原本較低的保健消費投入一定蘊含巨大的上升空間,城郊區居民與城市居民的保健康復消費差距為消費增長留下較大的空間。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新增人口為消費增長帶來新的契機。當前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點培養,與健康產業相關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大學生創新研究正走向農民的保健康復領域。居民對正規醫療機構醫生的保健技術非常信任,到正規醫療衛生機構接受保健服務是居民醫療保健的首選,要積極推動公立醫療機構開展保健康復服務。社區醫院、基層醫院是未來城郊區居民保健康復的主要力量。縣鄉鎮醫院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基本治療和保健需求的基層醫院,應該發展成為中醫保健服務的主體力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醫療制度改革的深化,居民對醫療保健的消費將大幅度增加,醫療保健消費的快速增長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五、結論與思考
我國城郊區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潛力巨大,但要將潛力變為現實,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長期的努力與協調。針對不同群體可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導和扶持。改善城郊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消費條件、消費環境,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改善居民的預期,是啟動城郊區居民消費、優化其消費結構的關鍵。但其上升方向如何,還需后續研究對該部分居民的保健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分析。我國醫生資源較薄弱,對于有資質開設診所的大多以醫療為目的,醫療的患者已經讓這些經營者小有利潤,無暇顧及保健康復,所以衛生部門應該為從事保健康復的非醫療從業者有個從業資質的定義,讓那些有保健康復技能和資格的非醫療人員也擁有社會認可的從業資質。加強鄉村醫生與醫療體育的融合發展,以體育帶動保健預防,大力開展以社區醫療保健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醫療改革。
參考文獻:
[1]崔紅月,馬愛娟,張雷,等.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居民超重/肥胖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3):200.
[2]張雷,崔紅月,劉愛萍,等.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及其與飲食習慣和體力活動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7(5):447.
[3]張雷,崔紅月,劉愛萍,等.北京市城鄉結合部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及聚集情況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18(3):283.
[4]羅敏,劉惠蓮,林順蘭,等.城鄉結合部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分析[J].醫藥導報,2014,33(11):1455.
[5]楊文怡,徐亞明,郁海東,等.城鄉結合部家庭醫生服務流程優化探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33(3):285.
[6]方紅,黃俊,蘇華.林新形勢下城鄉結合部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