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清
摘 要: 精彩課堂是教師追求的目標,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更需要精彩豐富的內容和節奏提高質量和成效。要將課程實施得精妙,必須掌握好教學法則與教學藝術的融合,教學節奏的把握遵守科學規范,教學過程的駕馭追求藝術的感召,用知識、技能、情感、藝術和言語武裝課堂,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 信息技術 科學 藝術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對教材的使用體驗不斷增多,因此,信息技術課對學生情感態度、過程和方法的訓練有其獨特優勢,也是凸顯信息技術課堂價值的關鍵所在。然而,上好一堂精彩的信息技術課,考驗的不僅是教師的計算機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師人腦與計算機電腦的博弈,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編排精彩的教學項目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圍繞教師布置的任務活動,避免學生被單純的電腦網絡、游戲吸引,忘記信息技術課堂。這就意味著,精彩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取決于教師能否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從電腦世界中轉移到課堂任務中,精妙課堂的關鍵,其實是計算機與教師人腦的博弈,如何在這種博弈中取勝,打造高效課堂呢?我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認為教學環節的科學設計和教學語言的藝術提煉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教學效益的不二法門。
信息技術課堂要傳遞的不是純粹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更是集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一體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素養和修為應該作為衡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要打敗呆板的電腦,將學生的注意力從電腦中擺脫出來,跳出電腦玩轉電腦,首要需要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其次需要藝術的語言感染熏陶,將學生導入一個與眾不同的新境界,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索力量,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
一、教學環節把握要遵守科學法則
對教學環節的把握能力是教師教學技能的主要體現,這就需要科學的方法和因地制宜的技巧。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環節把握至關重要,因為從學生接觸計算機開始,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就很少,一般是一周一個班一節課,帶著玩的思想,上信息技術課就是換換腦筋,娛樂一番。為避免學生存在怠慢情緒,教師必須上緊發條,有條不紊地掌控好教學環節,帶動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1.精心準備教學提綱。實踐證明,教學提綱是上一節好課的必要材料,讓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至于失去思路,讓學生聽課、學習有個“拐杖”。課前要明確任務和操作要點,輔助學生練習,也為以后的復習做依據。
2.新課導入要精彩。抓住學生喜歡玩,對動畫、音樂、視頻、圖片、小益智游戲非常感興趣的特點,教師進行有效導入,從網絡上搜集精彩的課件,或者自己制作課件,使用電子教室呈現,課中舉例務必貼近生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探究心理。
3.講解簡練有效。在機房上課不同于在教室,學生面對微機,總是想動、想看,注意力容易分散,要通過要求學生抬頭、提高講課聲音或者是靜默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聽不好、看不明白學生就會操作不到位。所以,在演示操作時一定要保證絕大部分學生看清楚,思維能跟上,實際操作能跟上,保證眼、耳、手、腦同步。教師要關注掉隊的學生的聽課方法,遇到機器有故障時及時調整思路,兩個人用一臺機器,使之跟上講課的思路。有些操作和講解麻煩而又不是重點知識的要大膽舍棄,切忌平均用力,占用學生上機練習的時間。
4.巡回指導必不可少。計算機的學習只有繁度沒有難度。學習軟件的時候知識是相通的,教師巡回指導的除了當堂知識,其他知識點也要指導,學生積累得多了,了解得多了操作也就能越來越規范。教師巡回主要指導學生操作規范、小知識點,處理機器故障。慎重選擇學得快做得好的學生幫助進行互幫互助解決認知和操作中的困難是很好的方法,因為學生之間的語言更容易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檢查“學生老師”是否規范掌握操作知識。
二、教學言行舉止要力求藝術感染力
教師的言行舉止,就是學生的行為示范,只有發自內心、飽含深情,才能得到心靈的回音。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其作用可見一斑。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運用這一有力工具撥動學生心弦呢?教學語言和行為的藝術魅力可以給精妙課堂大增光彩。
1.言語豐富有趣,吸引人。教學語言應豐富、流暢,話題涉獵廣泛,不局限于就事論事,應廣泛聯系相關問題,才能拓展學生視野,從而吸引學生參與廣泛豐富的學習中。這學期學習Photoshop軟件,恰逢學生春游,好多學生都沉浸在春天美好情緒中。我試探地問:“最近你們去哪了?”學生高叫:“南山。”我繼續激發:“誰能以最快速度把‘南山兩字用Photoshop做成logo?”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歡呼,爭相給家鄉的美景做名片。
2.行為舉止要干練有激情。做個充滿活力的教師,遇到突發問題和障礙,要迅速找到解決辦法,并和學生一起分享解決過程,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干練和效率,自己處理問題時,也會更主動探索,動手能力大大增強。
3.傾聽和鼓勵學生。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我悟得,身為一名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成為出色的聽眾,走進學生中間,認真傾聽他們的討論,在他們匯報的時候要認真傾聽他們的觀點,只有了解學生表達的思想,才能對他們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要能夠及時洞察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從而不斷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上出精彩的信息技術課,和其他學科一樣,要結合科學的方法和藝術的教學處理,技巧甚于法則,二者相結合,將計算機科學與教學技巧藝術融合,從而打造充滿智慧、美感和具有德育效果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鄭英.淺談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與教材研究,2012,9.
[2]http://www.pep.com.cn/xxjs/jszj/jylw/201407/t20140702_ 1212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