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戴瑤
摘 要: 本文對歷史教學中資源活用作了探析,闡述了通過多種學科融合、多媒體運用和情景劇表演等方式,讓學生走向臺前,幫助他們在實踐體驗中獲得感思。多元資源背景下的歷史教學轉變,能使得學生在優化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理解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綜合素養。
關鍵詞: 高中歷史 多元資源 教學方式轉變
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歷史教學應以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為切入點,多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資料,讓他們在自主研讀和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關鍵點和平衡點,獲得更多的感悟。圍繞資源的活化,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讓歷史在多媒體呈現和情景劇再現的過程中綻放應有的活力與光彩,定能在吸引學生眼球和注意力的前提下,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歷史。
一、借鑒其他學科,了解事件根源
歷史講的是過去的事,卻給當代人以深思,因為“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歷史與其他的學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治國方略、經濟政策、生活習俗變遷等都體現在歷史,都通過一定的文學、經濟、社會、地理等方面知識予以呈現。由此可觀,歷史學習需要借鑒其他學科知識,以此摸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多元學科的融入,讓歷史不再被孤立,而是作為不可忽視的力量被重視。如人教版必修2的第7課“第一次工業革命”講學時,圍繞“從珍妮機到蒸汽機”章節內容,我要求學生從英國的地理位置、啟蒙文學(英國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等學習資料中找出工業革命發展的有關印記,讓學生從其他學科的理解學習中獲得更多的信息輸入。同時,要求學生結合工業革命的時代特征,圍繞“工場與工廠”的區別,要求學生就其中的產生原因予以剖析,并找出相應的證據。通過其他學科的融入,能使得學生在掌握歷史事件根源的基礎上獲得更多感知。
在借鑒其他學科時,可要求學生通過某個具體歷史事件挖掘相應生成點,幫助他們在主動探知中獲得感思。運用適當的文學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歸納,讓他們找出相關背景元素,透過現象分析本質特征所在。引導學生根據各種學科知識的融合,讓他們在主動剖析原因的過程中形成感悟,加深理解與記憶。
二、借用媒體資源,深化發展過程
多媒體讓歷史更有動感和色彩。借助多媒體豐富和拓展歷史資源,讓學生在充分調動自身的眼、口、手、腦等多種學習感官直覺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產生更為直觀清晰的素材,讓他們的理解更加豐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其中內容,更能夠使得學生跳出課本思維定勢的束縛,讓他們有更多參與互動交流的機會。
多媒體運用,讓學生在近距離接觸歷史的過程中產生更為給敏銳的判別技能。如在《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教學中,不妨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我國的四大發明”,讓學生從四大發明的外表圖形特征、歷史背景知識、重要的影響等方面認識四大發明。在此基礎上,對渾儀、《授時歷》、《本草綱目》等一一予以展示,并通過截取相應影視片段,讓學生從中了解相關背景知識,鼓勵學生就“歷史事件的發生以及巨大影響”從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讓學生從動態化的展現中獲得豐富感思。歷史知識的動態輸出,使得學生走出對教材進行單一背誦識記的模式,讓他們在主動掌握相應歷史術語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感知,形成更深刻的認知體驗,促進歷史素養的內化生成。
依據課程教學要點,圍繞教學需求創設多樣化的導思問題任務,能使得學生的學習理解更加集中,感悟體驗更加深刻。借助相關事件探尋更為有趣的背景知識,能使得學生在開闊眼界和思維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素材和內容。鼓勵學生根據學習認知,多運用撰寫小論文的形式歸納總結,能使得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更有深度,更能吸引他們的學習注意力。
三、運用劇情表演,增強感知體驗
借助劇情再現的方式再現歷史,能讓歷史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更有利于學生在觸摸過程中深化識記和感悟。為學生營設寬松自由的演繹環境與氛圍,讓他們在積極探索和自由嘗試中獲得更多感悟,讓他們在大膽演繹的過程中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有利于他們在自我表演的過程中產生更為豐富的體驗,便于他們掌握其中知識要點。
通過劇情表演展示,使得學生由臺下主動走上臺前,讓他們在自由展示的過程中延伸理解感知思維。如在必修3的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教學中,我給了學生自編自演的機會,要求他們圍繞“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要求學生模擬董仲舒、漢武帝等角色,圍繞“董仲舒怎樣向漢武帝提出自己的見解”、“漢武帝采取了怎樣的措施推行董的主張”等,讓學生在模擬君臣對話的過程中了解本課的要旨和主張。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就儒學對加強中央集權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和為什么儒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等問題進行深入探究,讓他們真正體味其中真實內涵。學生通過劇情再現的方式展現學習內容要點,更能夠使得學生將識記理解主動轉變為拓展運用。
在指導運用中,多引導學生圍繞相應內容,在整體探知和綜合理解上,主動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等,幫助學生根據歷史事件的緣由、人物主張、背景意義等方面,形成更多的自我探學和主動拓展的機會。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演繹內容,讓他們在不斷開闊眼界和動態演繹的過程中獲得深刻感知。多給學生自我發展創新的機會,讓他們在自覺調節和主動優化中探尋更多彩的學習思維方法,有利于他們在實踐中識記運用,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歷史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的,更是充滿情境趣味的,圍繞再現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在融合入多樣化學科的基礎上主動協作探究,借助多媒體資源豐富背景環境,使得學生在不斷強化感知中提升歷史學科綜合素養。多給學生自我演繹的機會,讓他們在不斷豐富思維及感知中主動學習歷史,品味歷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志新.資源整合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方式轉變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4(25).
[3]王高永.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7).
[4]張偉鋒.歷史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