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楊桂敏++曾海峰++李華
摘要:混合教學綜合了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點,既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又能發揮教師對課程體系的引導性。文章針對傳統“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合理設計混合教學各個環節的偏重點,在網絡教學環節中突出實踐性的教學內容,而在課堂教學中突出理論體系的教學。通過“機械制造工藝學”混合教學改革實例探討研究了課程改革要點以及網絡教學設計要點,最終使“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質量得到一定的提高與加強。
關鍵詞:混合教學;網絡課程;機械制造;教學模式
傳統“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獨立開設,課程的安排與學習環境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的應用充分結合,易造成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以義務或敷衍了事之態度學習,不想深入的了解,只是知識背誦,無法將所得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最后形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遠程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形成的網絡教學,因其不受時空的限制,使師生能夠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網絡教學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組織形式必將共同存在和發展。混合教學綜合了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點,既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又能發揮教師對課程體系的引導性,本文探討了混合教學在“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中的應用改革。
一、優化課程設置,改革與充實教學內容
混合教學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混合,也包括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混合交互。在教學內容組織上應針對知識點的性質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對于傳統的理論基礎方面的知識點,應主要突出課堂教學,而對于應用型知識點,應利用網絡知識點更新快、多媒體視頻形象直觀的優勢,突出網絡教學。因此,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教師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知識點內容以及所占課時比例。尤其在網絡教學素材準備上應結合學生將要實習的畢業實習基地場景和學校附近學生比較熟悉的企事業單位以及教師科研項目等相關的實例、場景、生產視頻糅合到具體的知識點中,作為學生課前網絡自主學習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研究、討論和深入分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課堂中就是“有備而來”,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搭建機械制造工藝學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教學資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課程組在研究教學體系的基礎上,突破原有課程內容體系的界限,將生產實習中的加工零件引入到課堂教學案例及課程設計的選題任務中,并將企業加工場景作為微視頻應用在網絡教學中。實現課程理論教學與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促進校企結合;促進課堂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學生除了可以查閱教師布置的知識點素材,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具體的討論交流。不僅教師可以發布討論主題,學生也可以發布討論內容和主題,從而真正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思維培養的良性循環。
三、混合教學初步思路
本課程將生產實習企業洛陽拖拉機有限股份集團的生產加工零件引入到課堂教學講解案例中,并將部分零件設為課程設計的任務,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聽的和設計室中做的內容都與生產實際息息相關,產生強烈的學有所用的專業喜好感,克服學生的厭學情緒,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課程組又增設了石河子天宏紙業有限公司軸類零件的制造工藝和石河子天業惠能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容器制造工藝的相關案例,使課程教學內容與市場變化同步調整,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符合我校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要求。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在無形中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也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混合式教學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了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相比傳統的教育模式,混合教學具備學習資源提供的靈活性、為個別化學習提供支持以及提高教學效率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征。
教學組織上采取提前布置學習任務,教師課堂講授、學生提前學習、課堂討論、網絡討論、小組討論、學生代表匯報的形式。具體混合教學組織流程如下圖所示。
混合教學組織流程
四、混合教學的實踐案例
單元知識點一:加工精度與原始誤差的關系,如何提高加工精度?人們追求高精度的原因?
原課堂教學思路:結合教材實例,給學生介紹活塞連桿副的使用要求是什么?此時提出問題如果加工出來的活塞和連桿具有誤差怎么辦?如果誤差過大超出了公差會有什么后果?產生這些加工誤差的因素有哪些呢?如何減少加工誤差提高加工精度?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對本章節內容比較抽象,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混合教學的初步思路:在網絡課程平臺上上傳活塞連桿副視頻及動畫,提示學生可從受熱、受力變形的角度思考,布置任務。課堂上請組內代表給同學介紹相關知識,并組織相關知識點的討論,接受其他同學和教師的提問,最后由教師總結。學生可在網絡課程中提前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學習交流。
單元知識點二:生產效率與工時定額、機床自動化程度與生產批量的關系。
原課堂教學思路: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機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基準與定位(設計基準、工序基準、定位基準、測量基準)、尺寸鏈的概念及計算。探討工藝規程制訂為什么必須與實際加工條件相符,并同時考慮生產效率與工時定額、機床自動化程度與生產批量的關系,最終考慮這些細節和要求如何在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制訂中體現。由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該生產過程掌握不全面,無法形象直觀地接受本章節內容。
混合教學的初步思路:錄制本單元知識點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課前學習,在網絡課程平臺上布置任務。課堂上播放天業惠能有限公司鉆削多孔(單件小批生產)和洛陽拖拉機有限集團公司鉆削多孔(大批量生產)生產過程視頻,請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工藝規程制訂為什么必須與實際加工條件相符,并同時考慮生產效率與工時定額、機床自動化程度與生產批量的關系,最終考慮這些細節和要求如何在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制訂。第二次課上請組內代表給同學介紹相關知識,并組織相關知識點的討論,接受其他同學和教師的提問,最后由教師總結。相關生產視頻將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可供學生后期反復觀看學習。
五、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社會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課程組不斷挖掘收集企業、科研以及教學等生產實習基地及周邊企業中的生產加工對象,并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講解案例及網絡教學中。以校企聯合促產學研結合,營造濃厚的校園機械工程文化氛圍,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設計訓練、實驗教學和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一體化”的混合課堂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效緩解學生的厭學情緒,使“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質量得到一定的提高與加強。
參考文獻:
[1]吳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6):36-37.
[2]曹陽,萬樅,陳錦然.高校混合課堂的實施現狀及其改進策略——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4,(12):81-84.
[3]梁婷.網絡與課堂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60-162.
[4]趙曉紅.混合學習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以“翻轉課堂”為例[J].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教學與研究,2015,(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