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前東(暨南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632)
?
多維視角下的高校科研競爭力劃分研究*
——以暨南大學為例
朱前東
(暨南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632)
[摘要]首次提出從時間和學科維度上分析特定高校各學科科研產出發展態勢,從區域維度上對比特定高校與所在地區其他高校科研產出的競爭優勢,根據學科科研產出歷史發展態勢與對比競爭優勢,將各學科科研競爭力劃分為3類,即優勢學科、潛力學科和弱勢學科。以暨南大學為例,分析暨南大學18個學科科研產出發展態勢、與區域內其他4所高校相比的競爭優勢,從而得出各學科科研競爭力所屬類別。針對優勢、潛力和弱勢學科的不同特點分別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最后,討論并展望了科研競爭力評價的數據來源、評價指標與評價方式問題。
[關鍵詞]高校科研競爭力劃分區域
[分類號]G258.6
*本文系暨南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暨南大學科研競爭力發展研究:2003-2012”(編號:21614375)成果之一。
高校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集合體,科學研究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和任務。高校科研競爭力反映高校各學科科研生產力、科研影響力、科研創新力和發展力[1]。目前高校科研競爭力研究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科研競爭力評價,主要是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分析[2]、評價體系構建[3]和科研評價實證研究[4-5]。二是科研競爭力軟環境研究,主要是分析科研政策與體制、科研管理、科研團隊建設、科研人員引進與培養、科研激勵機制等[6-7]。科研軟環境研究為科研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科研規劃、管理與決策的依據和思路。
科研競爭力評價可以反映某個高校某個時間點的科研實力與影響力,但無法反映特定高校科研競爭力發展歷史及其發展趨勢,尤其難以識別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和發現有發展問題的學科。科研競爭力評價可以產生全球或中國高校科研實力排名或排行榜。實際上,特定區域內的高校科研聯系更加緊密、科研關注度更高,基于區域高校科研競爭力發展對比,可以幫助高校選擇和確定更理想的科研發展標桿,從而增加有效科研競爭壓力,提升科研競爭力發展水平。筆者將從時間和學科維度分析特定高校各學科科研產出發展歷史與現狀,在區域維度上通過與特定高校所在區域內其他高校在科研產出方面的對比,分析特定高校學科科研競爭力發展態勢、競爭優勢、競爭潛力和競爭不足,并以此將各學科劃分為優勢學科、潛力學科和弱勢學科。高校科研競爭力劃分有助于高校管理層、職能部門和相關院系制定更加全面、客觀、科學的科研發展、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管理與激勵機制等一系列的規劃與實施方案,從而推動高校科研競爭力的健康、快速發展。
1.1研究對象
筆者研究對象為暨南大學(以下簡稱暨大),時間維度為2003~2012年。區域維度選擇暨南大學主校區所在的廣州,并選擇中山大學(以下簡稱中大)、華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華工)、華南師范大學(以下簡稱華師)和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農)作為比較對象。
1.2學科劃分
在學科維度上,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類目和ESI的22個分類,結合本論文研究需要,設定了18個學科。然后將SCIE學科類別中的251個子學科分別歸入設定的18個學科。這18個學科分別是物理學、材料科學、數學、化學、地學、天文學、計算機科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大氣科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藥學和毒理學、工程學、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食品科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和綜合交叉學科。
1.3數據來源
利用SCIE高級檢索功能,構造18個學科的檢索式,每個學科的檢索式包含了該學科SCIE中的所有子學科。以藥學和毒理學為例,2012年暨南大學SCIE收錄論文數量檢索式如下:
AD=Jinan University AND PY=2012 AND(WC=Pharma?cology & Pharmacy or WC=Toxicology)
在WOK平臺上選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選擇高級檢索,勾選“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使用檢索式分別檢索廣州地區5所高校2003~2012年每年18個學科的SCIE論文數。
1.4數據指標
關于科研競爭力指標,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多個評價指標,如科研基礎資源、科研生產力、影響力、創新力、科研發展力和科研合作情況等,具體衡量指標主要圍繞論文產出量和論文引用情況,如論文數、引用次數、引用比例、ESI全球1%學科數等。筆者以SCIE收錄論文數指標為例,探討基于時間、學科和區域維度上的科研競爭力劃分,以期為高校學科規劃與建設、科研培育及科研競爭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區域維度廣州地區五所高校,暨大、中大、華工、華農、華師
時間維度2003~2012
學科維度基于學科目錄、SCI和ESI設定的18個學科
評估指標SCIE收錄論文數
1.5學科科研競爭力劃分標準
學科科研競爭力劃分主要基于本校SCIE收錄論文數發展態勢和SCIE論文數同其他高校相比的競爭優勢。例如,2003~2012年,暨南大學某學科SCIE論文數逐年穩步增長,并且同其他4所高校相比,論文總數或發展態勢具有明顯優勢,該學科歸為優勢學科。相應地,某學科論文數增長緩慢但近兩年增長較快,與其他4所高校相比,論文數有相對優勢,該學科歸為潛力學科。學科論文數增長滯緩、總量少,沒有相對競爭優勢,該學科歸為弱勢學科。基于發展態勢和競爭優勢的科研競爭力劃分如圖1所示。

圖1 優勢、潛力和弱勢學科劃分優勢、潛力和弱勢學科詳細劃分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發展態勢和競爭優勢的科研競爭力劃分標準
根據暨南大學18個學科SCIE收錄論文數發展態勢和SCIE論文數同其他4所高校相比的競爭優勢,18個學科分別被歸入優勢學科、潛力學科或弱勢學科。
2.1優勢學科
暨南大學優勢學科有5個,除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沒有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學科外,其余4個已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學科,包括化學、臨床醫學、藥學和毒理學、工程學。這些學科科研實力和競爭力強,是暨南大學應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學科。這些優勢學科還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學科,包括臨床醫學、藥學和毒理學。

圖2 暨南大學與廣州4所高校藥學和毒理學SCIE論文數發展對比
第二類是具有競爭優勢但存在一定競爭壓力的學科,包括化學、工程學、生物學和生物化學。這些學科與本地區其他兩所高校相比,只有相對優勢且存在被其他高校趕超的可能性。

圖3 暨南大學與廣州4所高校工程學SCIE論文數發展對比
2.2潛力學科
暨南大學潛力學科有5個,分別是物理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食品科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綜合交叉學科。這些學科總體發展緩慢,但近兩年發展較快,與區域內其他4所高校相比,論文數或發展趨勢具有相對競爭優勢。如精神病學和心理學,2003~2010年該學科基本沒有發展,但2011和2012年發展很快,這兩年SCIE論文數及增長速度高于華師,所以具有一定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圖4 暨南大學與廣州4所高校精神病學與心理學SCIE論文數發展對比
綜合交叉學科不具體代表某個學科或專業,但學科的交叉和融合是目前科學發展的重要特征和趨勢,所以學校應鼓勵校內和校際間多學科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學科間的協同創新和共同發展。
2.3弱勢學科
暨南大學弱勢學科有8個,分別是材料科學、數學、地學、天文學、計算機科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大氣科學、農業科學。弱勢學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暨南大學既有學科,包括材料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另一類是暨南大學尚未開設的學科,包括地學、天文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大氣科學、農業科學。以海洋學為例,2003~2012年暨南大學海洋學SCIE論文數量波動很大,每年論文篇數為0~6篇,總體上海洋學科研實力弱,發展滯緩且不穩定,明顯屬于弱勢學科。

圖5 暨南大學與廣州4所高校海洋學SCIE論文數發展對比
3.1強化優勢學科,增強顯著競爭優勢
每個高校都有自身的優勢學科,尤其是已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學科。這些優勢學科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發展態勢良好,與區域內高校相比已具有一定領先優勢的學科。學校應支持這些學科發展,以保持并進一步強化這類學科的競爭優勢,使之成為本校重點和特色學科。另一類是發展態勢良好,但與區域內高校相比不具有領先優勢,競爭優勢處于不明顯或呈膠著狀態的學科。這類學科仍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學校應對之加以分析,根據學科所屬專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加大相應的人才和資金投入,不斷增強科研實力,提高科研產出水平,實現較為顯著的科研競爭優勢。
3.2重點培育潛力學科,不斷提高潛力學科發展水平
潛力學科總體發展趨勢向上,近兩年發展態勢良好,與區域內高校相比具有相對優勢,因此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潛力學科一般數量較多,高校應選擇這些學科中基礎好或發展潛力大的專業,從學科平臺、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斷培育并支持潛力學科的發展,努力使其成為具有顯著競爭優勢和較強學術影響力的學科,并促使部分潛力學科發展成為優勢學科。
3.3分析弱勢學科,有選擇性支持、建設和發展潛力專業
弱勢學科發展相對滯緩,與區域內高校相比處于競爭劣勢。但弱勢學科并非全部沒有發展潛力。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對弱勢學科所屬行業和涵蓋學科加以詳細分析和研究,重點支持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契合行業發展特點,尤其是面向新興產業的相關學科。學科建設方式可以結合學科、專業及科技發展趨勢,有規劃、有步驟地建設和培育一批有發展潛力的相關專業,通過專業發展,帶動相關學科的科研發展,從而提升特定學科科研競爭力。
3.4科研競爭力提升需要長期的過程
科研競爭力提升有其內在規律和過程,從前期資金、人才投入到最終的科研產出,涉及許多環節或過程。如學科和專業設置、招生與培養、平臺建設、實驗室建設、科研項目申報、論文發表和專利申報等。所以科研投入后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科研產出數量增長、科研質量與學科科研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在學科建設與科研發展規劃中,需要預留學科科研競爭力提升的發展時間。在該段發展時間內要堅定發展目標,加大各方面投入,以期實現該學科科研競爭力的較大提升。在完成科研競爭力提升目標后,還需結合學科發展特點和行業發展趨勢,制定下一步科研競爭力提升計劃,以實現學科科研競爭力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筆者以SCIE收錄論文數為例,探討基于時間、學科和區域維度的科研競爭力劃分。實踐中還可以根據科研競爭力評價目的和需求選擇其他反映科研產出的數據來源,如國外的SSCI、A&HCI、CPCI-SSH、EI和Scopus,國內的CSCD和CSSCI等。不同學科科研產出的收錄情況具有一定差別,如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和化學等,其科研產出的部分工程類、應用類論文可能只收錄在EI,有些會議論文只收錄在CPCI-S中。因此,特定學科的科研評價還需考慮學科特點和綜合各類數據來源。關于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除根據科研產出數量分析外,還可以結合科研影響力、創新力、轉化力等相關指標,增加同行評議方式,運用多種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可以使科研競爭力評價結論更科學、更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蓉英,雷將.中國“985”高校科研競爭力的計量評價研究——以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為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8-84.
[2]丁敬達,邱均平.科研評價指標體系優化方法研究——以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競爭力評價為例[J].科研管理,2010 (4):111-118.
[3]趙飛,等.基于文獻計量開展高校科研評估的探索與思考——以北京大學科研競爭力評估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1):97-101.
[4]徐志瑋,羅春榮,馮春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競爭力分析研究——以中山大學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89-93.
[5]鄭英姿,李洪云,何潔.論文產出分析在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的應用——以三個物理類國家重點實驗室論文產出分析為例[J].科學學研究,2011(11):1638-1642.
[6]劉佐菁,陳敏,江湧.廣東省引進創新科研團隊政策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J].科技管理研究,2014(14):23-26.
[7]湯二子.中國科研缺乏創新的制度根源研究——基于政策視角[J].北京社會科學,2015(3):60-67.
[8]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EB/OL].[2015-06-20].http://yz.chsi.com. cn/kyzx/other/201104/20110411/185103201.html.
[9]SCIE學科類別[EB/OL].[2015-06-20].http://images.webofk nowledge.com/WOKRS515B5/help/zh_CN/WOS/hp_subjec t_category_terms_tasca.html.
朱前東男,1985年生。研究生學歷,館員。研究方向:科研評估、數字資源建設與評價。
收稿日期:(2015-10-16;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