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廷威,李文俊
(1.營口理工學院機電工程系,遼寧營口 115014;2.營口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遼寧營口 115014)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專業設置探究
——以營口理工學院為例
馬廷威1,李文俊2
(1.營口理工學院機電工程系,遼寧營口115014;2.營口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遼寧營口115014)
摘要:隨著1998年教育部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新設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后,目前國內有188所高等學校設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營口理工學院即是其中之一。該校設置本專業不到兩年的時間,沒有任何的優勢。最近全球經濟形勢不好,國內的經濟也受到牽連,鋼鐵行業亦不能幸免,這種形勢使鋼鐵行業吸收畢業生的能力減弱,而恰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生很多都是從事鋼鐵行業,導致畢業生就業率低。在這種情況下,營口理工學院以立足區域經濟,發展鎂產業,明確教學方向等方式為破局,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打造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關鍵詞: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特色;鎂
[教改項目]2015年度營口理工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JG201538
從1998年教育部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新設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后,目前國內有188所高等學校設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材料成型專業),有117所大學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94所大學設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在后兩類專業中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大學設有鑄造、鍛造、焊接、模具等專業方向[1][2]。由于前些年國家大型項目的上馬、房地產、橋梁等蓬勃發展需要大量的鋼材,促進了國家鋼鐵行業的發展,也催生了小鋼鐵企業的建立。然而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展開,鋼鐵行業形成了飽和,效益不斷下滑,以致虧損。鋼鐵行業接納畢業生的數量有限,使以鋼鐵材料加工為主的材料成型專業畢業生就業出現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讓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學生找到一個好的工作,成為擺在營口理工學院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難題。
第一,培養模式和辦學理念趨同。由于材料成型專業2014年才開始組建招生,沒有經驗,只能參考外校本專業的培養方式,別人怎么教,我們怎么教,造成培養模式如出一轍,沒有自己的特色,趨同性明顯。一方面由于學校是新建院校,專業也是新設專業,在社會上沒有什么名氣,因此社會知名度低,信任度也低;另一方面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大家都一樣,沒有自己異于別的畢業生的特點,學生就業缺乏競爭力,就業時毫無優勢可言,不能給企業一個非我莫屬的理由。
第二,課程開設過于寬泛,不重視專業方向培養。現在材料成型專業開設的課程過多,什么加工方法都學,學生學習的范圍很寬,每種材料成型專業的加工方法都是淺嘗輒止,造成學生就業時候一問什么都學過,然而真正工作的時候又什么都不會做,讓企業評價很低。
第三,沒有服務區域經濟的意識。材料成型專業沒有立足本區域經濟,也沒有針對區域經濟的產業布局和當前的經濟形勢及時的調整材料成型專業培養過程的側重點,不能抓住機遇,正確的定位學科以及學科的系列化建設,不能提升材料成型專業的競爭力。
第四,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師的學歷層次不高,教學水平低,教師沒有工廠實際工作經驗,不能對學生日后實際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指導。
第五,全球經濟形勢下滑影響。現在全球的經濟正在下滑,導致很多行業都不景氣,用人單位一方面正在減員增效,另一方面減少吸收新畢業大學生的數量,造成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好。
第六,畢業生質量與企業需求匹配度低,對于材料成型專業,企業一般需要從事的工作很具體,比如負責制作生產工藝,負責產品的質量檢驗等,對于學生寬范圍學習的專業知識在這些具體的工作上幾乎毫無用處,降低學生在工作中的競爭力,增加企業對學校的不信任度。
首先,立足本地經濟,做好調研。營口的鎂含量居于中國前列,大石橋有著豐富的鎂礦,其鎂相關產品主要以鎂錠等低技術含量的產品為主,在產業鏈上處于最低端。鎂合金材料由于其低密度等良好的性能,被廣泛的應用于航空、汽車、計算機、通訊、家電等行業,區域經濟以鎂及其制品為主,開發鎂行業,完善鎂及其制品的產業鏈。鎂行業能夠吸引大量的材料成型專業畢業生,學校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條件,大力培養材料成型專業學生鎂方面知識,促進就業,服務區域經濟。
其次,以鎂為媒介,建設以鎂為主的材料成型專業。營口理工學院應該抓住機遇,創建以鎂合金及其制品為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立足于本地,服務區域經濟。以鎂及其合金為材料,詳細講授這方面的知識,開設《鎂合金》,《鎂及鎂合金》等課程,讓學生掌握鎂這種材料的性質,儲備鎂這種材料的相關知識。材料成型專業的加工方法有軋制,鍛造,沖壓,壓鑄,擠壓等,應該開設專門針對鎂及其制品的加工方法的課程,如《金屬鎂生產工藝學》,《鑄造工藝學》,《鍛造工藝學》,《沖壓工藝學》,《高性能變形鎂合金及加工技術》,《連續擠壓技術及其應用》等課程,讓學生掌握材料不同的加工方法,為學生就業單位的多樣性提供便利。這些針對性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對于鎂成型相關產業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日后進入鎂合金及其制品深加工行業領域就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形成本校材料成型專業的特色,累積品牌效應。
再次,抓住機遇,促進學科特色發展。由于營口理工學院所在區域經濟中鎂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應該抓住這個方向,以鎂這種材料為主,大力的發展鎂方面的材料加工方法,促進材料成型特色專業的建設,并以此為基礎,建立鎂加工方面的研究機構,深挖鎂合金材料的潛力,提高學科的發展層次,并逐漸輻射學校相關專業,形成對應產業鏈的學科專業大發展。
第四,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提升材料成型專業的教學水平。學校應該加大教師進修的支持力度,為進修提供出差補助,各種費用報銷等,促進教師主觀上的不斷學習的意識。學校還應該定期派教師去有特色材料成型專業的學校去交流,通過這種交流能夠使教師認識到教學中的問題,以及交流學校此專業的特色之處,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建設本校特色材料成型專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要加大具有實際工廠工作經驗特別優秀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引進工作,改善師資來源結構,這些人的引進除了能夠使學生了解實際生產情況外,還能夠提高學生實際工作技能,為日后的就業夯實基礎。利用教師修課期和部分教師待崗培訓期,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師深入生產一線,到企業掛職和頂崗工作,使教師在實踐中知悉產業人才需求、技術需求,并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實踐教學能力[3]。
第五,明確材料成型專業的教學方向。營口理工學院定位于服務區域經濟的應用技術型高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崗位需求修改、調整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對企業的調研結果發現,企業需要實踐能力好、專業知識扎實、有一定領導能力的畢業生[4]。因此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在鑄造,鍛造,沖壓,壓鑄等專業方面的工藝編制,質量控制,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能力,實現學校和企業工作的無縫對接。
第六,采用3.5+0.5模式,提高材料成型專業學生的實踐水平。3.5+0.5模式就是在校學習3.5年,在大四下學期進工廠相應工作崗位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設計的題目就是針對學生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做一方面解決了實際生產問題,促進了生產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應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的能力。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夠使畢業生充分的了解本專業實際工作的情況,多多的去看,去聽,去問,這樣能夠增長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同時能夠了解所在單位的生產工藝流程,為以后參加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多向工藝人員咨詢請教本專業的知識,使自己對本專業的知識有一個深入性的了解,為以后的求職做好準備[5]。
第一,對于促進畢業生就業有重要作用。為適應高等教育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滿足市場對人才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迫切需要學校確立特色專業建設目標。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學校按照自己的特色進行教學,這些特色有別于別的學校,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動手動腦能力,對應用知識的理解更透徹,對實際使用的知識掌握更熟練,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就業時的競爭砝碼。同時特色材料成型專業能夠吸引相關用人單位來招聘,增加學生的選擇范圍,也促進了學生的就業和提高學生的就業層次。
第二,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簡單說就是合理的設置材料成型專業,形成自己的特色,用特色專業這個點帶動這個系或二級學院的發展,用這個系二級學院這條線的發展拉動整個學校各專業面的發展,使學校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特色專業的設置需要學校集中優勢的教學資源,合理的分工,專業教學計劃的合理調整,形成異于別人獨具自己的特色,讓人們一想起材料成型專業就會想起營口理工學院。
第三,對于高校自身的生存發展意義重大。營口理工學院是教育部2013年批準新成立的一所大學。然而由于計劃生育的影響,這幾年高校普遍面臨著生源短缺的問題,還由于新建高校沒有老資格高校的人脈基礎等優勢,在生源大戰中處于劣勢,生存面臨一定的困難。建立具有特色的材料成型專業,提高學生就業率的同時對學校在社會上的形象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能夠讓人們提及材料成型專業的時候能夠想起營口理工學院。對于目前國內生源日漸減少,招生出現困難的現狀起到一個很好的應對宣傳作用,又能夠提高學校招生的質量,使學校進入一個良性的發展空間,促進學校品牌的創建,增強學校生命力。
營口理工學院材料成型專業結合自身遇到的困境,并根據現在所面臨的困境,以鎂及其制品為出發點,面向地方經濟建設,開展本專業特色建設的探討,探索出適應本校本專業特色之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專業一方面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擴大了畢業生的就業面,增加了畢業生的選擇余地,另一方面加強了學校的學科建設并為學校發展提供了良性的發展渠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馮威,朱曉東,孫艷,馮靜.城市型大學材料成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探索——以成都大學工業制造學院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1).
[4]張靜,金云學,陳洪美.材料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研究[J].科技資訊,2015,(16).
[5]馬廷威.輔導員如何指導學生的實踐課程學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08).

[作者簡介]馬廷威(1978-),男,遼寧遼陽人,東北大學,博士在讀,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7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658(2016)02-01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