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賢
524001 湛江市 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危重醫學科
?
護理風險預警制度在ICU呼吸機相關肺炎中的作用
鐘賢
524001湛江市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危重醫學科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風險預警制對預防重癥病房(ICU)呼吸機相關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ICU患者120例(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預警制度,選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ICU患者1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性護理管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質量、VAP發生率、護理風險事件、護患糾紛及患者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危重患者護理、護理記錄、病房環境/安全、急救藥品及器械及總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VAP發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風險預警制度能有效提高ICU患者護理質量,預防VAP發生,降低護理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風險預警制度;重癥病房;呼吸機相關肺炎;護理質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6.060
呼吸機相關肺炎(VAP)是指患者非院外感染,但經機械通氣治療后48 h或停用機械通氣、拔出氣管插管后48 h內肺部發生實質性感染的疾病[1]。ICU患者病情危重常需要借助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但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發生VAP。相關研究指出[2],提高呼吸內科患者護理質量對降低患者醫院性感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意義。風險預警是指對日?;顒又锌赡艹霈F的風險事件或各種不安全事件進行檢測、匯總、分析、預報,并提出持續改進措施,防止同類事件的發生[3]。我院于2014年5月在ICU病房患者實施護理風險預警制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院ICU共有護理人員32名,均為女性,年齡21~52歲,平均(28.2±3.8)歲。學歷:中專3人,大專18人,本科11人。職稱:護士長1名,護師10名,護士21名。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ICU患者120例(觀察組)應用護理風險預警制度管理,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齡34~84歲,平均年齡(53.2±3.8)歲。選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ICU患者12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管理,男58例,女62例;年齡33~85歲,平均年齡(54.2±3.5)歲。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調查,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固定患者氣管插管。(2)每天分別于早、中、晚對患者口腔實施護理,并采用0.05%氯已定液沖洗口腔。(3)每天采用多功能空氣消毒機對病房空氣進行消毒,保持病房空氣流通。(4)根據呼吸機吸痰流程,對患者吸痰效果進行評估。(5)嚴格執行手部消毒流程。(6)床頭抬高30°~45°,每小時更換體位1次,促使食物從氣管中吸出或排出。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風險預警制度實施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成立風險預警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主管護師2名,護師5名,護師5名。小組組長由重癥醫學科專科副主任護師擔任,副組長由重癥醫學科??浦鞴茏o師擔任。所有成員在入組前均參加過ICU專科護士的學習,并獲得ICU??谱o士證書。實施干預前邀請2名呼吸內科專家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ICU機械通氣的病理生理特點及原因;序貫機械通氣指征;肺部感染時間窗的判斷標準;序貫機械通氣參數的調節劑模式的選擇;科學的呼吸道管理;機械性吸痰排痰技術;口腔插管患者口腔護理方法;呼吸行為訓練;安全有效的拔管方法;氣囊壓力測量法。
1.2.2確認護理風險并制定護理對策風險預警小組成員運用魚骨圖確認ICU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從護理部、護士長、護士、醫師等方面確定相互關聯因素及影響因素。通過分析明確了4項重要因素:(1)VAP預防制度不完善。(2)VAP預警制度考核缺乏標準。(3)較難確認VAP預警對象。(4)缺乏VAP預防知識的培訓。經小組成員討論后制定應對方案:(1)制定VAP預警制度。(2)制定VAP考核制度。(3)明確VAP重點預防控制患者。(4)制定VAP護理培訓計劃,并明確各項措施執行者,確保措施能有效執行。
1.2.3預防控制措施(1)制定VAP預警制度。經風險預警小組討論后制定“VAP預警制度”,該制度涵蓋高危VAP患者入院評估、隔離、警示,患者個人防護、醫療用品消毒及用品配備,環境清潔,標本采集及檢測。(2)制定VAP預防制度培訓計劃。風險預警小組制定VAP培訓計劃,將培訓按3批次進行,培訓應覆蓋所有ICU護士及醫師,培訓結束后對參與培訓的護理人員進行考核。(3)制定預警并落實質量考核標準。由ICU護士長經共同商討而制定預警考核標準,并作為專科護理質量考核項目,并由護士長對護士每月進行考核。
1.2.4檢查與處置根據護理計劃階段設立護理要求,風險預警小組對護理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及總結。
1.3觀察指標(1)護理質量。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谱o理、危重患者護理、護理記錄、病房環境/安全、急救藥品和器械總護理質量評分。(2)由責任護士記錄兩組患者滿意率、并發癥發生率、護理風險事件、護理糾紛事件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32名護理人員實施前后護理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表1)

表1 32名護理人員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2.2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并發癥、風險事件、糾紛事件及患者滿意率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并發癥、風險事件、
3討論
護理風險貫穿于日常護理工作,為了能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建立全面的風險預警制度對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患糾紛,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意義[4]。風險預警制度主要以預防為主,合理有效的制度將有助于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將損害降至最低[5]。為了完善醫院護理安全制度,對ICU機械通氣患者應用護理風險預警制度實施管理,結果顯示,實施后基礎護理、??谱o理、危重患者護理、護理記錄、病房環境/安全、急救藥品及器械及總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這提示護理風險管理制度能有效提高ICU患者護理質量,分析其可能原因:(1)通過成立護理風險預警小組,護理人員學習ICU機械通氣患者相關疾病知識內容增加了,護理人員能更好地了解疾病發生原因、病理特點、治療方法、護理方法及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及護理方法,提高了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及交流,促使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過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有助于患者改善病情[6-7]。(2)科室護理人員對ICU機械通氣患者操作方法及技能掌握更熟練了,小組成員注重呼吸機應用方法,密切監測各項指標,規范各種操作,從而降低患者并發癥,并積極參與查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護理計劃,完善診療方案,從而確保各項護理工作、治療措施得以落實,縮短了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的時間,促進患者預后[8]。
相關研究指出[9],護理風險預警制度可提高ICU患者護理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VAP發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與既往研究一致。分析其可能原因:(1)通過建立護理風險預警制度,小組成員根據患者疾病類型制定相應護理管理流程,并建立VAP預防控制措施,降低了引起VAP發生的風險,提高護理管理效果[10]。(2)護理風險預警制度是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及處理4個步驟,將不同護理結合起來可有效改進護理效率及護理質量,并形成一個具有可控性、效率性及規范性的護理流程模式[11]。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預警制度能有效提高ICU患者護理質量,預防VAP發生率,降低護理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曾莉,岑瓊,胡波,等.ICU機械通氣患者實施護理程序化管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5):13-15.
[2]單君,吳娟,顧艷葒,等.集束干預策略對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02-205.
[3]陸雪琴,嚴斌泓.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2):29-31.
[4]張慧,吉鳳華,劉衛榮,等.強化護理教育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424-1426.
[5]李永靜,岳志娟.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與護理[J].當代護士,2014(5):67-68.
[6]余玉娥,陳素芹,王玲,等.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對預防新生兒有創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8):677-678.
[7]徐兵.集束化預防方案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8):56-57.
[8]陳翠瑜.循證護理在預防顱腦外傷病人呼吸機相關肺炎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2014,12(5):418-420.
[9]陸曉梅,李曉艷,高佩蘭等.呼吸機相關肺炎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8):116-117.
[10]王璟珂,虎銀鳳,王玉丹.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臨床分析及護理體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7):994-996.
[11]吳娟寧,馮思芳.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原因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2013(10):137-139.
(本文編輯劉學英)
(收稿日期:2015-06-23)
鐘賢: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