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偉 劉杏(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510260)
?
淺談對知識產權價值分析的重要性認識與探索實踐
◎ 劉偉 劉杏(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510260)

2014年1月2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知識產權局關于促進我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粵府辦〔2014〕3號)明確提出大力支持服務機構開展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業務。隨后,2014年12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單位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的通知》(國辦發〔2014〕64號)明確要求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標準和方法,提高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評議服務能力。國家對知識產權價值分析的高度重視,體現了知識產權價值分析的重要性,這為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多年來,廣州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廣交所”)正確分析判斷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新形勢,敢于應對,大膽突破,通過國際化定位,專業化服務,市場化運作,信息化建設,園區化整合,確立了“信息共享、數據驅動、模塊服務、多層互聯”的發展思路,立足科技成果商品化、項目化、產業化,知識產權金融化、資本化、證券化,初步形成了發展區域性、網絡式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同時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構建市場化、專業化、高端化的知識產權交易及服務平臺,促進科技和金融深層次結合的基礎條件、運營模式和發展路徑,形成了獨有的服務特色和服務模式,特別是通過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業務,探索創新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方法,對知識產權價值分析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
1.1 是我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提升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效率和效益,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而這一切的實現需要標準化、規范化、市場化、貨幣化的知識產權價值分析作為支撐。
1.2 是當前經濟新常態環境下資源配置的需要
當前經濟新常態的特征就是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前提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新成果表現出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創新要素成為市場資源配置的核心,土地、資本、人才等其他要素市場培育已經較為成熟,它們的價格形成機制也已十分完善,創新要素的價格形成機制尚未建立,需要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價值分析工作才能逐步解決要素市場相互資源配置之間的矛盾。
1.3 是當今社會促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需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創業創新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多數人的機會,要通過“雙創”使更多的人發揮智慧潛能,分享智慧成果,實現人生價值。各種新興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經讓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推動“雙創”還得要堅決消除各種束縛和桎梏,尤其重要的要使大學生從教室里、科研人員從實驗室里走出來,讓他們的智慧成果被資本市場、實體企業認可和接納,需要為他們提供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服務。
1.4 是活躍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需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技術與知識遠遠落后于土地、人才、資本、信息等要素市場的發展,全國各地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普遍不活躍。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不暢,知識產權融資能力不強,知識產權價值難以實現,除了信息不對稱、服務不專業、產權難保護、交易缺方式等原因,根本上是因為沒有很好地解決知識產權市場報價機制形成的問題。首先,市場缺乏有公信力的評價機構,行業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其次,評估方法較多,但傳統的評估辦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無法客觀反映知識產權蘊含的機會成本、超額利潤和運營靈活性所帶來的收益,也就不可能全面體現知識產權的真正價值。再次,由于受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保護期限、保護地域、市場實施和法律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知識產權價值會產生較大波動。因此,采取先行先試的方式開展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探索顯得尤為必要。
1.5 是實現知識產權金融屬性的需要
從法律層面講,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從經濟層面講,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的成果,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方式可以金融化、資本化、證券化,這是因為知識產權會創造比房子車子等有形財產所有權更大的價值或者超額收益,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知識產權具有了金融屬性。如何分析判斷知識產權的價值或者所帶來的超額收益,成為知識產權實現其金融屬性的關鍵。反過來講,不能很好地解決知識產權價值分析問題,要實現知識產權的金融屬性也就會困難重重。
1.6 是推動知識產權運營工作的需要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運營成為社會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知識產權運營是以“產業定位+服務增值+資本增值”為模式,以知識產權許可、轉讓、投資入股、質押、證券化等為服務內容,以實現知識產權的商業價值、服務價值和金融價值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知識產權交易機構是推動知識產權運營工作的主力軍,工作的契入點也離不開知識產權價值分析這個總抓手。
2.1 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方法的探索
傳統的價值分析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場價格法和收益法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對于評估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價值存在一定的弊端。高新技術企業與傳統產業不同,其有形資產占比很小,而無形資產占比較大,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所以不適合采用成本法分析其價值;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類似的知識產權交易活動較少,交易活躍度較低,且知識產權的可比性較差,因此也不適合采用市場價格法分析其價值;在高新技術企業中,企業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較大,然而收益法在收益額、收益期和折現率的確定上存在較強的主觀性,單一的依據知識產權未來的收益預測難以確定其最終的價值,因此也不適合采用收益法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
企業獲得知識產權后,目的往往都是進行后續投資從而獲取投資收益,其中假設企業為知識產權實現產業化投入的投資金額總額為標的資產(知識產權)的執行價格,知識產權產業化后正式經營所產生的凈現金流現值為標的資產(知識產權)的現有價格,若后者大于前者,則進行投資;反之,企業放棄投資,此時企業承擔的最大損失為期初獲得知識產權的成本。因此,知識產權具有看漲期權的特征,可采取看漲期權的定價模型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分析。
廣交所在知識產權價值分析上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摒棄成本法、市場價格法、收益法等傳統的分析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方法”。“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方法”是指對現有的知識產權分別從法律、經濟、技術等價值度層面建立多維指標分析體系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定性分析。通過定性分析得出知識產權質量、產業化情況、收益期限、市場發展情況,結合知識產權項目發展目標,預測知識產權產業化投資性現金流和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確定模型中的執行價格指標參數和現有價格指標參數;依據知識產權投資可推延時間確定模型中的時間指標參數;運用我國資本市場所積累的歷史數據,經大數據運算后確定模型中的波動率指標參數;根據我國國債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結合時間指標參數確定模型中的無風險利率指標參數;最后利用期權定價模型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定量分析得出知識產權的最終價值。廣交所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方法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兩者相輔相成,對現有知識產權價值形成全方位的分析,使得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更加符合實際,貼近市場。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流程圖如下圖所示:

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流程圖
2.2 經典案例
廣交所運用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方法,繼2014年10月對江門新時代膠粘科技有限公司所擁有的“一種凝膠貼劑涂布切割機”專利權實施價值分析,幫助其實現100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后,2015年9月又受廣州粵潤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委托,運用該方法對其擁有的“一種非水洗式汽車精華素及其制備方法”專利權進行價值分析,使該企業成功獲得3210萬元的風險注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