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媛



一張恬靜優美的照片把我們帶回到電影《哈利·波特與密室》的魔法世界。這是哈利·波特乘坐霍格沃茨(Hogwarts)快車穿過西部高地飛越高架橋前往魔法學校時的場景,該景取自坐落在蘇格蘭高地的格倫芬南(Glenfinnan)小鎮。這部經典影片的無數場景都取自英國,英格蘭島、蘇格蘭高地的魔幻森林、神秘古堡都成為無數“哈迷”向往的地方。同是好萊塢大片的《勇敢的心》中體現的則是蘇格蘭的粗獷與孤寂。
蘇格蘭位于歐洲北部大不列顛島的西北部,盡管隸屬于英國。但蘇格蘭民族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和傳統。身著花格裙子的男士和高亢的蘇格蘭風笛成為蘇格蘭的文化符號。由于地理因素,蘇格蘭北部高地地區保留了原始的山丘與曠野,充滿著浪漫、粗獷、孤寂的自然美。千百年來,在這寂寥的曠野上,蘇格蘭人借悠揚的風笛聲訴說他們古老的歷史。
風笛(Bagpipes)是一種古老的歐洲民間樂器,據說起源于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地區,14世紀起風靡歐洲。現在,不僅在歐洲,在非洲、澳洲、中東、甚至亞洲的印度,到處都是風笛的身影。
風笛在歐洲的民俗音樂以及軍樂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1581年的一幅歐洲繪畫的作品中,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排在軍樂隊隊首的風笛演奏者。
風笛曾是蘇格蘭人打仗時使用的一種特殊武器。由于蘇格蘭風笛發音嘹亮并且持續不斷,傳說古代蘇格蘭部落之間靠風笛來聯系感情,并且在戰場上,用這種強大、奇特的音響配合鼓聲來驚嚇敵人。直到蘇格蘭被英國人戰勝后才廢棄。
1998年,電影《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片中的電影配樂中兩件民樂樂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是愛爾蘭錫哨(Irish Whisle、Tin whistle),是一種短笛。另一件便是風笛,那婉轉悠揚的笛聲猶如天籟之音,將聽者的心揉碎在音樂中。很多讀者誤以為這里的風笛聲是蘇格蘭風笛,這是完全錯誤的。其實,這里用的是愛爾蘭獨有的風笛(Uilleann Pipes),又稱為尤里安風笛,它區別于我們常見的蘇格蘭風笛(Bagpipes),其在外形上特點是氣囊的充氣方式,它用演奏者擠壓夾在胳膊和腰之間的風箱給風笛的袋子供氣以鼓動簧片發聲。而蘇格蘭風笛,其充氣袋是靠演奏者通過吹管將氣體吹進去。在演奏方式上,前者是坐著、后者是站立演奏的。
風笛是一種簧管樂器,有單簧也有雙簧。蘇格蘭風笛又稱蘇格蘭高地風笛(Great Highland Bagpipe)。在結構上由吹氣管(blow pipe),儲氣囊(Bag)。一根旋律管(Chanter)和幾根伴音管(Drone)組成。古時候的氣囊多是用豬、牛、羊等獸皮制成,現今常用合成材料。旋律管和伴音管則用硬木制作。旋律管有些是圓柱形,也有些呈圓錐或倒圓錐型,與伴音管連接在氣囊上。演奏時,表演者對著吹管吹氣,將氣體儲存在氣囊中,演奏者通過控制氣囊內的氣壓來控制音高。氣囊儲氣的方式使得風笛在演奏過程中音始終保持連貫,而沒有節奏上的停頓。
當悠揚的風笛聲飄過秀美的山巒,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是平靜、溫馨、自由的家園。在蘇格蘭,風笛經歷無數歲月變遷代代相傳,它代表著蘇格蘭的民族傳統音樂,象征著蘇格蘭高地傳統的文化,是蘇格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歡愉、輕快地出現在蘇格蘭人的傳統婚禮上,它激昂、雄壯地行進在蘇格蘭的軍隊中,它悲壯、凄涼地哀悼死去的亡靈……一代又一代地鼓舞著蘇格蘭人,凝聚著蘇格蘭民族的靈魂。